何 楊
(廣州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廣東 廣州 510620)
我國各地在生態環保工作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數據,通過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展現出環境保護的一些性能指標,這樣能夠更好地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在此過程中也應當積極統籌資源,通過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來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
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因素眾多。在應用了環保大數據之后,能夠實現重要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更加順暢。環保大數據實際包含整個環保工作中的原始信息,能夠真實反饋出具體工作的狀況,發現環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便于及時改進。當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已經應用了更加先進的計算機信息化設備,能夠從環保大數據中挖掘出新的數據價值,為制定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大數據的重要應用優勢在于能夠有效地實現數據之間的關聯,以此為依據獲取環境科學的真實依據。例如在空氣質量預警中,就需要綜合氣象背景場數據、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控制質量實測數據、衛星數據等眾多方面,通過特定的模型使其融合在一起,創造出遠超數據價值的效果。
環保大數據是極其重要的資源,不斷地促進數據的流動才能夠創造巨大的價值。但是當前獲取環保大數據的成本還比較高,尚未形成長期共享、合作的機制。
整個生態環境可以看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在進行污染防治管理過程中,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做好全局規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態系統的本質狀態,使得各項污染防治管理策略發揮預期的效果。通過環保大數據的應用,使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部門的各項數據信息能夠實現共享,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就得到了一片區域的最真實的生態環境狀況。借助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這些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到更多其他的單位,成本比較低,效率比較高。各地不同的環保工作狀況都能夠直接反映出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數據庫,形成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撐。
要打破環保部門內部業務限制,改善以往工作中數據保護主義的狀態,創新機制和管理模式,才能夠更大限度發揮大數據的作用。
在應用環保大數據之后,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遇到了體制改革的重要時期。在此背景下就需要融入創新思維,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以及現有的技術水平來打造出更加優質的工作體系,確保環境污染防治管理更具區域性和復合性。一些計算機信息化設備的使用需要重新構思工作流程,適當刪減一部分效率比較低、效果不太明顯的工作項。做好統籌規劃,建設一體化生態環境數據平臺,其中各項環境數據信息直接來源于現場設備的數據采集,使得所展示出的各項數據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形成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有效監測。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合作,建立起更加互信的工作機制,使得社會公眾主動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工作。這樣才能夠集整個社會的力量,確保這項工作能夠進入更加優質的狀態。
環境污染防治管理是一種跨行業、多類型的綜合業務,因此也就會存在標準規范不一致的情況,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大數據分享和應用的成本。要使環保大數據能夠實現相互關聯,應實施多元異構的一體化組織方式,建立統一的數據模型和數據標準。
為了高效推進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做好標準的統一建設。因為在傳統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限制,導致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沒有采用統一的標準,這樣就會為實現環保大數據的共享帶來較多的劣勢。針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環境質量檢測規范》《環境質量預報預警方法技術指南》等文件,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進行指導。通過統一環保大數據的各項標準,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來收集數據以及處理數據,建立起了多項數據的關聯性狀態,能夠打破原有工作模式的一些局限性,提高資源利用率。
環保數據包含了氣象數據、地面氣象監測數據、空氣質量數據等,其中還可以細分為風速、空氣濕潤度、PM2.5等細項,因此在應用環保大數據時,能夠實現對不同細項的數據進行整合,通過構建模型的方法,使得多元的數據能夠集中在一起,通過數據存在的差異值來進行深入分析,使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大大提升。
隨著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功能區域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針對環保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就需要建立起系統性數據監測平臺。通過優化已有監測點、采用流動監測車隊的方式來對重要監測區域的環境數據信息進行實時采集,獲得更加真實的環境狀況。建成一種全方位的監測網絡,一旦一些數據指標異常,如一些數據指標與傳統的數據進行對比時存在較大的差異,超出了一定的范圍,就能夠立即引發預警,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也應當根據實際需求增加一些監控指標,反饋出真實的環境信息,形成對整個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的嚴密監測。環保大數據的應用改善了傳統工作進程中無法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的問題,將推動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進入新的層面,為現代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構建數據共享平臺中,必須明確的是這些數據信息直接來源于越來越豐富和高性能的環境監測設備。要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實時存儲,對原有的數據庫系統進行擴容。為了確保數據庫能夠在復雜的使用環境中具備足夠強的穩定性,因此也要對一部分重要的數據進行備份。從實踐經驗來看,龐大的數據量有可能帶來數據加載以及報表載入比較慢的情況,這樣就使實際工作的效率有所降低。通過Hadoop技術和Spark技術,實現了對環保大數據的分布式處理,整個系統運行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圖1)。

圖1 環境監測平臺示意
要根據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實際狀況來建立起數據自適應共享和處理平臺,提供豐富的功能,完善一些接口建設。使得環保大數據能夠具備更強的應用靈活性和拓展性,滿足多樣化工作的需求。數據共享平臺還應當對社會開放,這樣有利于引入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形成一種更加強烈的監管效力。
環保大數據的應用不應當局限于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的各項工作,而是應借助于互聯網進行廣泛傳播。要增強社會大眾的參與性,滿足他們的個性定制需求。打破傳統的數據傳播模式,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來為民眾提供自定義閱讀內容,這樣就能夠由用戶來定制一些感興趣的生態環境數據指標,為實際的各項生產實踐活動提供環境數據保障。同時用戶也能夠針對自身發現的一些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投訴和舉報,增強用戶的參與性,這樣有利于更好地發現可能存在的一些污染問題,確保整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基于這種雙向傳播模式的環保大數據應用,為高效開展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針對生態環境系統建立起相應的數據模型,將環保大數據作為數據輸入,然后已經建立起的數據模型就會輸出相應的結論。使得環境污染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更好地展現出污染物的分布狀態、演變規律,從而得知污染物的具體密度、根源以及發展方向。結合已有的工作經驗,通過環保大數據能夠對即將要執行的環境整治模式進行預測,以此來得知這些舉措的執行效果。依托環保大數據,還可以建立環境污染防治應急系統,以便在緊急污染情況出現時,能夠盡快采取科學有效的途徑來進行解決,避免帶來更大范圍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也更加凸顯了做好環保大數據存儲以及分析的重要性,有利于全面提升環境污染防治決策的整體水平,指導實踐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要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促使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本文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環保大數據的實際應用進行了分析。總體來看,環保大數據的應用帶來的眾多優勢,有利于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方位監測,反映出更加真實的生態環境狀況。并且為科學決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將推動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更好地滿足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需要。建議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針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工作體系,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增添一些監測指標,并進一步加強對環保大數據的挖掘,顯現出更多的數據價值,以便環境管理部門進行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