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渝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短期內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沖擊,各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波及,如何應對疫情,恢復行業健康發展成為諸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從宏觀和行業兩視角剖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探討如何更好地應對疫情影響,助力經濟快速發展。
一、引言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發并迅速向全國蔓延。目前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短期看,疫情極大沖擊了我國交通、旅游、餐飲等行業,但長遠看,疫情為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社會治理及商業運轉模式變革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將加速社會治理、商業運營等改革進程。疫情爆發后,已有大量專家學者從宏觀經濟、微觀主體等層面分析其影響,本文基于宏觀影響分析,從行業角度出發,剖析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探討如何更好地應對疫情,助力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二、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目前,我國正處在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且國際貿易摩擦不斷,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此,疫情沖擊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一)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分析
宏觀層面上,疫情沖擊短期影響較大,已造成一定經濟損失。
1.需求側,消費、投資、出口均有所下降
一是以隔離防控方式避免疫情擴散,雖減少了人流的大規模流動和聚集,但導致餐飲、旅游等行業消費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 億,2020年嚴重萎縮;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同程旅游節前發布的《2020春節黃金周居民旅游消費趨勢報告》預測出游人次將達4.5億,本應火熱的旅游市場受疫情影響瞬間凍結。
二是工廠復工、工人返程延遲,生產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制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全國除湖北外,各地復工復產快速推進,多數重點城市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已達90%以上,浙江高達99.8%。但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較慢。且長達近一個月的停產停工,投資大幅下降。
三是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國際疫情不容樂觀,將對我國出口繼續造成影響。數據顯示:1、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5919.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下降17.2%,進口下降4%,貿易逆差70.9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順差414.5億美元。由此可見,受疫情沖擊,我國1-2月進出口同比增速均下滑。
2.供給端,服務業、工業增加值大幅下降
疫情期間,限流等原因嚴重影響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經營活動受到干擾,企業停工減產,二產增速顯著回落。
(二)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分析
1.餐飲行業損失較大
為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1月底到2月末各類聚餐、婚喪嫁娶宴會大規模取消,餐飲行業僅提供線上售賣,幾乎全部停止堂食,大量不易儲存的備菜低價甩賣,更甚者直接扔掉,損失慘重。數據顯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高達10050億,2020年這一數據嚴重下降。
2.旅游業全行業資金吃緊
中國境內外游客數量“斷崖式”下降,大量旅游訂單取消和退款,退改率超過80%,企業現金流緊張,全行業資金鏈吃緊,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景點等無一幸免。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假期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按平均增長預測,2020年春節假期若不受疫情影響將接近5500億。但目前86.8%的旅游企業暫停經營,旅游業停擺期間日均損失估算超過170億。如攜程旅游,將疫情帶來的所有消極因素考慮在內,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預計2020年一季度運營虧損為17.5億到18.5億,凈營收同比下跌45%至50%。
3.房地產業成交量大幅下降
一是新房銷售方面,1月26日,中國房地產協會號召,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疫情過后再恢復。房地產業2月銷售量暴跌了9成。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后25天內,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僅成交56萬平,同比下滑93%,其中,一線、二線與三線城市分別同比下滑88%、99%、96%。房地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企資金壓力巨大。
二是二手房交易方面,主要城市成交量降了6成左右。數據顯示,2月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18個全國主要城市的鏈家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滑,其中武漢二月整月零成交。究其原因,業主受疫情影響對房價預期較低,房源供給大幅下降,購買方推遲或取消購買的現象大比例存在。
三是房屋租賃方面,2月同比下降超過8成。數據顯示,2月份18個重點城市的住房租賃總成交量環比下降幅度高達78.9%,相較于2019年2月數據降幅高達82.7%。疫情爆發導致人口流動降低,大量租賃人員滯留原籍未返回居住地,或由于小區封閉管理禁止外人入內等原因導致市場供需均下降,導致房地產租賃市場低迷。
4.建筑業、金融業、農林牧漁均受影響
建筑行業停工,導致大量項目擱置,建筑工人受疫情影響,無法準時復工,整個行業損失巨大;金融業受疫情影響,二月住房部門貸款減少4133億,且后續由于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不良率會大幅上升;農林牧漁行業,疫情爆發嚴重影響物流業正常運轉,導致飼料、活禽屠宰等均受限制,生產、銷售雙邊擠壓,損失慘重。
5.電影、交通等行業均受到較大影響
眾所周知,春節檔占全年票房比例較高,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占全年總票房的9%。2020年春節檔本飽受期待,預計總票房近70億,但受疫情沖擊,影片撤檔、院線暫停營業,2020年春節票房慘淡,整個電影行業損失巨大。交通運輸業,一是公眾非必須不動、急需少動、必需自駕出行,且春運返鄉規模大幅下降,周期明顯拉長。二是貨物運輸總需求減少,防疫物資運輸大幅增加。三是由于我國出口受疫情影響一定程度下降,直接影響港口生產運輸。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雖嚴重影響了我國大部分行業的健康發展,但亦推動了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完善。如數字金融、線上購物、線上研學、閃送、手游等。
三、應對措施和建議
(一)餐飲行業
隨著疫情基本控制,餐飲行業面臨著供應鏈、人力、資金、顧客安全感等多重風險。如何更好地適應目前局面,實現餐飲業快速健康恢復值得探討。
一是繼續完善線上業務。疫情期間免接觸配送模式發展迅速,餐飲業線上業務得到居民普遍認可。目前,雖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大多顧客出于安全考慮,線上需求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應繼續完善線上業務種類,創新服務方式,發揮優勢,推動產業復蘇。
二是引入更多的高科技因素,加大機器人使用頻率。一方面可緩解受疫情影響人員緊缺的現狀,另一方面亦可實現真正的無接觸式送餐服務,提高餐飲業配送效率。
(二)旅游業
為促進疫情期間旅游業逐步恢復健康發展,國家層面、金融機構、旅游企業本身均應采取一定措施。
一是政策支持方面應普惠性和多元化相結合。如國務院已出臺稅收優惠、文化和旅游部已出臺暫退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等。在此基礎上,應結合旅游企業特點,實施差異化幫扶。如暫緩旅游企業員工社保和公積金繳納、設立政府幫扶基金等。
二是金融結構應針對旅游行業分類管理,創新金融服務工具。如為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提供信貸優惠或者貼息服務、適當延長旅游企業還款期限、創新適合旅游企業由于固定資產低而抵押物不足的金融服務產品。
三是旅游企業本身應及時調整經營,創新服務方式。疫情爆發導致境內外游客數量大幅下降,但在線業務受到的波及較小。因此,旅游企業應結合疫情發展現狀,開放線下業務同時,創新線上業務方式。如充分發展數字旅游、試行線上研學、進一步開發文創產品等。同時,充分利用好時間,研發旅游新產品,利用在線培訓等方式,加大對員工培訓力度,練好內功。
(三)房地產業
目前,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左右,而房地產投資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約20%,加之房地產消費和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房地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毋容置疑,穩定了房地產業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我國經濟增長。為緩解疫情對房地產沖擊,幫助房地產企業順利渡過難關,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繼續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方針、將永久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權限下放等。
一是因城施策,適當調整限價政策。高端項目限價原則明確,保障房地產企業正常拿地的積極性。中低端項目適當給予房地產企業定價的自主空間,穩定市場價格,防止房價出現大幅波動。
二是金融機構應給予房地產企業一定支持,如延緩還款期限、適當給予利息優惠等,以此緩解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吃緊現狀。
三是房地產企業應創新售房模式,疫情余波下,安全感的缺失導致居民外出看房欲望較低,適時推出VR看房等模式,調動居民購買積極性,推動行業發展復蘇。
(四)金融業
金融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疫情對傳統業務沖擊較大,但線上等新興業務影響較小。探索線上業務創新服務、加大數字金融發展力度等成為金融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一是有效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模式,創新線上服務產品。如中小銀行機構通過小程序、云后臺等方式,開展金融產品服務,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應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提供更多地適合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
二是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線上線下業務開展。數字金融是金融業未來新的增長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將高新技術融入業務開展全過程,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如通過數據庫掌握企業征信情況、經營情況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結語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但也促使不少行業加大改革力度,推動經濟更好更快地轉向高質量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是顯露地淋漓盡致,因此,順應發展大勢,加快“新基建”建設進度,將信息技術進一步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作者單位:沙坪壩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