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浩
當前,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主流業態之一。這一背景下,需要不斷轉變人才培養戰略,迎合互聯網+的發展需求。這一過程中,市場對于優質的工科、理科以及商科等人才需求旺盛,而新商科人才是這些傳統科目的綜合型人才,是相關領域的跨界融合,這是目前互聯網+背景下相關領域融合動態下的人才需求趨勢,對此,本文對于新商科理念進行介紹,分析互聯網+商業模式對于新商科人才需求特點,探究互聯網+下新商科人才培養的有效對策。
目前,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融合進一步加速,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新的產業融合業態開始出現,新業態、新模式下,需要更多的新人才,這對于商科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新商科應運而生。這種發展趨勢下,新商科人才短缺成為目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新商科人才,必須要做好教育改革和創新工作,明確新商科教育定位和發展需要,研究新商科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促進新商科人才培養效率不斷提升。
一、新商科的內涵
2017年,新工科概念出現,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基于目前的商科基礎,提出新商科理念,就目前這一理念的發展來看,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統一定論。
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首次提到新商科概念,并對于新商科的內涵、路徑等進行研究。
總體來看,新商科屬于傳統工科、理科以及商科之間的融合發展模式,傳統的商科以亞當斯密勞動分工理論為基礎,強調學科分類、獨立、自成體系。而新時期,相關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等快速發展,使得產業結構不斷發生變化,需要加快進行產業調整和改革,很多新技術、新技能等開始出現,這些都需要強化新工科理念,較快相關領域的融合發展。可以說,新商科屬于商科教育以及產業的深度融合成果,傳統商科教育和企業合作不密切,學校和企業崗位之間缺乏有效的對接,往往導致學校培養的人才很難適應企業崗位的人才需求,對此,新時期的新商科人才培養,也需要改變現階段的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和企業的人才合作,培養更多的有知識、有技術、有素養的新商科人才。
二、互聯網+背景下新商科人才需求特點
(一)單一技能型向復合型轉變
以往的商科專業培養的人才以單一技能型為主,強調人才的專業技能,將人才的未來專業導向作為培養的主要指導方向,因此最終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具有單一技能的專業商科人才。例如,培養具有單一專業技能的人力資源管理師、財務會計人員、銷售人才等。而目前的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先進的技術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技術等在商業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商業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商業所涉及的領域和技術等不斷拓展,這導致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具備單一專業技能的商科人才,而是需要有多種技能、多種素養的專業技術復合型人才。
要想確保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實現,防止理論和實踐脫節,為社會培養他們真正需要的人才,真正適應新時期的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必須要推進產業和教育相融合,這樣才能為新商科培養出更多的具備一定專業素養,又掌握多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更加關注人才綜合素養
互聯網+發展背景下,新商科不僅需要有一定復合型能力的人才,更加強調人才培養中需要進一步關注他們的人文素養培養,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質、情商水平、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培養。這是因為當前商業快速發展中,商業企業為社會提供多種多樣的產品和服務,為物質文明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同時,商業發展中也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而企業是不是可以承擔這些責任,還需要有高素質、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對于企業管理者,他們自身的能力和素養是關鍵。傳統的商科人才培養中,將更多的人才培養重心放在了人才的專業技能上,而對于人才的綜合素養的培養關注度不足,這就導致一些人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缺乏道德感和責任感,這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和實踐都會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影響社會發展。
這里需要重點強調一下人才綜合素養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是目前社會技術發展的關鍵動力,也是新時期新商科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和目標之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新商科人才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才能夠適應市場發展需要,促進技術和生產力發展。
(三)需要更多的國際性人才
當前,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快,世界性的經濟、政治、文化等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強化,地球真正變成地球村。要想適應負責的國際哈商務環境,推動國際合作的互惠共贏目標實現,新商科教育必須要強化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水平培養,讓人才能夠拓展視野和見識,立足全球發展眼光,真正將企業做大做強。
三、互聯網+下新商科人才培養對策
(一)明確育人目標,做好頂層設計
當前,高校要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型等優質的新商科人才,必須要進一步把握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的基本思路,認識到目前商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強調在人才培養定位中突出“扎根國內、服務國內”的鮮明特色。結合社會需求以及師生需求,真正做好新商科人才培養的頂層技術。要指導,互聯網+背景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商科人才,必須要清楚的把握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組織過程、教師授課方式、學生實訓實踐內容與方式、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第二課堂開設等方面工作要點,在明確構建新商科人才的培養體系目標的前體下,做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規劃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最終能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工作報告,指導新商科人才培養工作開展。
在新商科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中,要重點強化相關的理論課程體系建設,“新商科”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課程體系建設應該依據市場及行業需求、課程的內容和地位,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思路,由通用基礎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技術模塊、方向選修模塊四個模塊構成。注重德智體美的協調培養、寬知識域和專業基礎理論的培養、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素質和個性化培養等。
(二)創新育人才模式,實現多方參與
新商科的建設離不開產業界與教育界的共同攜手,企業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更多元,勢必需要企業把人力資源戰略前伸到院校教育。為協助院校將人才培養與產業用人需求有效對接,積極建設院校與企業的新商科實踐育人產教聯盟,對于促進新時期新商科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相關新商科專業院校要著重專業知識與工作的結合,可以增添專業相關度、知識運用程度、軟技能培養等方面的問題設置,為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做好鋪墊。就目前新商科課程體系設置、教師授課方式、學生實訓實踐內容與方式、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及激勵政策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見,促進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升。
相關院校要加快探索新商業環境下主流商科人才發展趨勢,解碼跨界共享經濟對商科人才的能力需求,再設商科人才培養目標,系統構建新商科教育教學體系,推行數字時代政行企校協同創新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重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互動關系,激活學習者熱情,提升教學價值。在新商科人才教育中,貫穿數據技術、行業發展前沿,課程設置上著重體現“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是要有課程支持,整體建設架構與課程群對應,促進新商科人才培養效率的顯著提升。
(三)構建實訓平臺,實施校企合作
新時期,新商科人才培養要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企業和人才培養脫節的情況,必須要明確“新商科”的辦學定位,從研究思路——頂層設計——行業分析——新商科轉型進行分析,緊密圍繞《商學院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8—2025)》發展戰略和學科建設規劃,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為目標,強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打造新商科人才實踐培養體系。
圍繞“新商科”主題的發展要緊跟商學院事業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要貫穿數據技術、行業發展前沿,課程設置上著重體現“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是要有課程支持,整體建設架構與課程群對應,強化實驗室建設,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教育要從商科和新商科的內涵、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情況等方面展開,把握當前高校的專業建設正處于職業范式向課程范式過渡階段,進行新商科專業建設的嘗試,注重產教融合,把第一課堂與創業實踐、實習實訓相結合。高校商學院要積極探索建立校企戰略合作,開設校企聯合培養實驗班,結合企業實踐培養人才,實現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學生就業率提升及企業后備人才充足三贏。真正做到在時代趨勢下,“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建設體系和實時性市場環境相結合,著眼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應用型科技發展趨勢搭建教學體系,以創新智能營銷校企融合實訓為載體,發展智能營銷實訓平臺,真正為新商科人才在互聯網+下的高質量培養目標。
通過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開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校企雙方的合作方式可以從最初的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到專業實習,再到“訂單”培養,合作方式日趨多樣化,融合方式日趨深化。這對于有力促進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為校企雙方后續深入合作創造有效溝通的平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新商科得以發展,新商科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的優質人才,對于商科人才的培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必須要做好新商科專業教學改革,明確育人目標,做好頂層設計,真正強化實訓平臺構建,促進校企合作,為新商科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實現企業和人才培養的對接,不斷提升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
本文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消費升級背景下的高職新商科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19YJ04)階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