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鴻浩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科技強檢”戰略提出20周年之際,筆者認為,系統回顧梳理檢察信息化近20年的思想理論發展歷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智慧檢務理論體系起源于世紀之交的“科技強檢”理論。1999年,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韓杼濱同志指出,未來五年檢察機關的六項奮斗目標之一是“不斷加大檢察工作中的科技含量”。2000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強檢步伐的決定》,正式提出“科技強檢”戰略,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向科技要戰斗力,依靠檢察科技進步和提高檢察干警素質,是今后檢察工作的重要發展方向”。此后,連續多年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均提及“科技強檢”:2000年指出要“加快科技強檢步伐”;2001年指出要“加快大中城市檢察院科技強檢步伐,逐步推廣舉報電話自動受理系統、網上舉報和多媒體法庭示證系統,提高運用科學技術揭露犯罪、證實犯罪的能力”;2002年指出,要“大力推進科技強檢,加強信息技術在檢察工作中的應用,提高辦公、辦案信息化水平”。
“科技強檢”思想是智慧檢務理論體系的思想源頭和理論基石,是檢察機關主動學習、積極落實中央“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21世紀初檢察工作現代化建設的一步“先手棋”,在當時無疑為檢察科技信息化工作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更奠定了后來檢察信息化發展“彎道超車”的認識基礎。早期的“科技強檢”思想已經覆蓋檢察工作方方面面,既包括辦案信息化,也包括辦公信息化、服務信息化;既包括“省級檢察院、地市級檢察院和有條件的市轄區檢察院要大力加快科技強檢步伐,鼓勵先進地區先走一步”,也包括幫助解決“邊遠貧困地區”檢察科技發展難題。綜上,對后期檢察信息化均衡發展,全國一盤棋的“大統一”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2005年左右,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提出了檢察業務、隊伍建設和信息化管理“三位一體”的科學管理機制構想。2005年9月8日,賈春旺檢察長在吉林調研時曾對“三位一體”做出了全面解讀,他指出:“我們之所以要強調加強檢察機關的‘三位一體建設,是因為: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要監督整個訴訟活動,不能僅靠嘴說、手記,應該有網絡化、多媒體的現代信息技術來支撐,以不斷加強規范化建設。”“‘三位一體建設特別是信息化建設,不僅會提高效率,而且可以解決許多用傳統工作方式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2005年以來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掀起了學習“三位一體”理論的熱潮,最高人民檢察院技術信息中心負責人在學習時指出,全國檢察技術信息化條線今后的工作目標是為推進“三位一體”機制建設提供成熟的理論指導、可靠的組織保障、有效的激勵機制、基本的人財物保障以及規范的工作機制。200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總結道:“不少地方檢察機關把規范執法與信息化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業務、隊伍和信息化‘三位一體機制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對執法辦案活動進行流程管理、過程控制和動態監督,促進了嚴格公正文明執法。”
“三位一體”思想從檢察信息化的功能作用出發,指明了檢察科技工作在檢察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其他檢察工作的相互關系。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為信息化建設對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法律監督、內部規范性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工具價值,既能夠提升效率,也能夠提升質量,甚至孕育產生新的檢察業務模式。“三位一體”思想的提出,極大提升了檢察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指出了一條嶄新的科技路徑。
2009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技術信息工作會議上,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同志明確提出檢察信息化工作的“四統一”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實施”。按照《2009—2013年全國檢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的解讀:①統一規劃,即按照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根據地區經濟水平,信息化發展程度的不同,分類明確省、市、縣三級檢察院的信息化工作任務、階段性目標與工作重點,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②統一標準,即加強信息化規范和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檢察業務流程體系、檢察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和管理體系,加快已有系統整合力度,提高資源共享程度。③統一設計,即信息系統和應用軟件開發要以檢察業務、隊伍管理和檢務保障的需求為導向,從執法辦案和領導決策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設計。④統一實施,即制定統一的工程方案和項目管理方案,明確工程任務、工程進度、責任分工、績效考核等要求,并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執行,充分發揮規模效應。
“四統一”原則是圍繞檢察信息化建設本身的經驗、問題,提出的帶有方法論色彩的指導思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實施,避免了檢察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戰、重復建設、“信息孤島”等問題,為之后檢察信息系統“橫到邊、豎到底”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是檢察一體化原則在檢察科技信息化領域的細化和擴展。
2017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智慧檢務”概念,同年12月印發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深化智慧檢務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智慧檢務“全業務智慧辦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務、全領域智慧支撐”的總體架構。2018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檢察機關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建設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提出了智慧檢務“三化”原則,要求智慧檢務建設要聚焦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其中:①科學化是智慧檢務的基礎,智慧檢務建設“離不開對科學規律的運用和延伸,離不開對智慧檢務內在規律的總結和深度挖掘”,科學化是智慧檢務研究、開發、管理、運維、應用等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②智能化是智慧檢務的核心,“要把自然科學的形式邏輯和社會科學的辯證邏輯結合起來”“堅持高共享發展,打破信息孤島,為法律監督插上信息化翅膀”,不斷提升“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的智能化水平。③人性化是智慧檢務的關鍵,智慧檢務“平臺界面要友好,要讓全體檢察官會用、喜歡用,讓不同文化水準、對信息化熟悉程度不同的檢察官都能比較自如地使用”,要在智慧檢務建設的全過程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智慧檢務理論體系作為智慧檢務“三大體系”之一,對智慧檢務規劃體系、應用體系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智慧檢務“三化”思想是智慧檢務理論體系與時俱進、落實中央政法智能化戰略的最新理論成果。既是新時代智慧檢務生態建設的認識論,也是方法論、實踐論,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張軍檢察長始終強調“一線辦案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智慧檢務最終要體現在辦案質量效率提高、辦案能力提升上。“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理論是對“科技強檢”思想、“三位一體”思想、“四統一”原則的系統集成,同時也為目前檢察科技信息化工作統籌管理不足、供需結合不緊、共享開放不夠、人才隊伍不強等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是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智慧檢務建設的重要原則,為新時代智慧檢務生態建設和檢察科技“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指引。
理念一新天地寬。智慧檢務理論體系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與指導的思想理論基礎,凝聚著幾代檢察人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科技智慧。“十四五”時期,在深化智慧檢務理論體系過程中,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和網絡強國重要思想,緊密圍繞中央政法智能化戰略,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回應檢察科技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科學找準新一代信息科技與檢察工作的結合點,從而為檢察工作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本文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中心“政法智能化戰略下智慧檢務理論與規劃預研”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