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若竹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我國工業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快速進行的同時也伴隨著廢棄物的產生。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打造節約型園林是推動我國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合理地使用園林材料對節約型園林建設意義重大。而確保設計手法的合理性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將原材料的消耗降到最低。使用廢棄物進行建造的方法實現了資源再利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本文以節約型園林為背景,在調查研究了南京市幾個主要園林對于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情況后,總結得出了固體廢棄物在園林中的主要形式,使廢棄物與藝術、文化和自然相結合,使物質的生命價值得以延續并賦予設計作品以生態效益,進而實現節約型園林的美好景愿。
生活垃圾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用于園林建設,其中餐廚和包裝所產生的垃圾可用于綠化的基質,另外糞便、動物尸體、燃燒物中包含大量有機質,則可用于綠化的肥料。
生產垃圾主要包括農業和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其中農業固體廢棄物如農作物廢棄部分、動物產生的糞便和尸骸都可以用于園林植物的肥料來源,廢棄農具通過加工也可以作為景觀小品的原材料。工業固體廢棄物中像廢棄砂石、塑料、石料等可直接作為園林景觀小品建筑的主要原材料。
固體廢棄物的利用形式對設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樣的形式才可以體現出固體廢棄物的歷史價值和美學意義。筆者在調研了南京市部分公園中的園林景觀中對于固體廢棄物應用的實際情況展開調查,并通過對大量的相關文獻的閱讀,將固體廢棄物在園林中的主要利用形式總結如下。
園路將園林的各個景區連成整體,能夠組織交通、引導游覽并能提供散步休息場所。園林建設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花費在園路上的,所以用廉價的固體廢棄物,將成為園林景觀建設的主要手段。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碎拼是現在園林道路景觀中最常見的一種利用形式。它是將一些廢棄的石材等以簡單的拼接方式應用于園路的鋪裝中(圖1)。除此以外,廢棄的枕木、玻璃、鋼材等也能夠運用到園路的鋪裝中。例如在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中,就有多條由廢棄枕木鋪設而成的道路,它們自身具有豐富的地方文化歷史氣息,這樣的利用形式使整條園路都體現著南京滄桑的歷史韻味(圖2)。

圖1 石材碎拼園路

圖2 寶船廠遺址公園廢棄枕木園路
固體廢棄物也可作為園林綠化的材料,營造獨特的園林景觀。例如:廢棄輪胎、玻璃、竹筐等,都可以利用其盛放功能,將其應用為植物的種植容器應用在園林綠化景觀中(圖3),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還可以回收植物廢物,例如植物的死干、枯枝落葉、樹皮等,再將其作為園林綠化的生物肥料。南京市按照“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節約型園林綠化的發展思路,試點開展了園林植物的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將其轉化為生物肥料。還有一種思路則是將樹皮或小塊木料鋪設到樹木種植池中(圖4),作為綠化覆蓋物,這樣做既可以覆蓋裸露出來的土壤,保持濕度,防止雨天泥土飛濺,還能吸收雨水,這樣的樹池也顯露出原生木材的自然本質,令人感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圖3 廢棄輪胎園林綠環景觀

圖4 廢棄木料用做樹池覆蓋物
過去,對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一般是采用焚燒或堆肥等比較簡單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周期過長且作用緩慢,能得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甚至還可能對自然環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在調研中,發現了一個很好的實例:南京幕府山創意公園所使用的“輪胎復綠法”(圖5)。南京幕府山公園的前身是白云石礦,在長時間的石材開采后,其生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使得大部分山體裸露。為了盡快的恢復其的生態環境,規劃決定將廢棄輪胎用鐵絲捆綁,固定成為橡膠網,然后釘在堅硬的巖石壁上,再將容易成活的灌木栽植在其中,這樣的方法迅速復綠了景區內的大片山體(圖6)。

圖5 幕府山體“輪胎復綠法

圖6 復綠后的幕府山”
園林中的建筑物、小品的種類繁多,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同時也正是由于園林小品這樣富于變化的表現形式,使得其對于使用的材料的要求很寬泛,許多類型的材料都可以作為建筑小品的材料在園林景觀中得到應用。
很多固體廢棄物如廢棄機器、交通工具、家具等,由于它們材料、體積等原因使得它們的處理工序和方法比較復雜,但這類固體廢棄物卻往往具有特殊的造型,或散發著某個時期或地域特有的歷史、文化、情感魅力,經過簡單的處理后,可直接作為園林小品運用到景觀建設中。如南京晨光1865創意園內的天壇佛手(圖7),作為新的藝術景觀講述著晨光廠曾經的輝煌。而廢棄的輪胎,也可以作為園林建筑中小品的構筑材料。例如綠博園兒童樂園里的輪胎秋千(圖8)。輪胎表面質地柔軟且不易腐蝕,能夠避免使用中出現的安全問題。

圖7 晨光1865產業園內的天壇佛手

圖8 綠博園內的輪胎秋千
園林中水體的駁岸與自然環境中河道的駁岸是非常相似的,都具備防沖刷的功能。近年來除了常規的運用一些自然材料,廢棄石料、廢棄輪胎、廢棄木樁等固體廢棄物也常被應用于水體駁岸的建造當中。例如木材在材料生產和建筑拆除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木廢料,規格較大的廢木料可以用于水體生態駁岸的建設(圖9)。另外在調研中,在魚嘴濕地公園中看到的石籠駁岸(圖10),利用廢棄物制作的鋼筋生態石籠駁岸,通過填充物的抗沖刷性和石籠自生的穩定性達到抗沖刷的目的,也避免了水岸處的土壤流失。

圖9 廢棄木料水體駁岸

圖10 魚嘴濕地公園的廢棄石籠駁岸
固體廢棄物在園林設計中對于地形地貌的改造主要有兩種方式:①直接利用原有的大型廢棄場地作為主要的地形地貌,以南京石頭城公園(圖11)為例,其是在石頭城舊址之上建造的,公園以“石城懷古”為主題,將石頭城的悠久歷史與自然山水有機的結合,體現歷史文化古都的特色。在設計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設計,盡可能地減少了投入。②利用固體廢棄物堆砌形成新的地形,以天津南翠屏公園(圖12)為例,其是在垃圾填埋場之上建造的,其中存放了各類固體廢棄物320萬m3,在它的規劃方案中,堆山所需土方量超過200萬m3,于是便將存放的固體廢棄物用作堆山材料,形成新的地形,有效利用廢棄物。

圖11 南京石頭城公園

圖12 天津南翠屏公園
節約型園林建設并不是減少投資、降低標準或是縮小建設規模,而是節約不必要的資源、能源的消耗。同樣,不能因為固體廢棄物的應用,就降低園林品質。所以本文力圖在品質與節約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進而總結得出固體廢棄物在園林中最優的利用形式,提倡設計人員能在設計時主動選用這種材料,并且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藝術價值,真正地做到節約型設計。
對于固體廢棄物在園林中的再利用,筆者提出以下3點對于未來這個行業的展望:首先,固體廢棄物在園林中的再利用,應該是以具體的景觀需求來作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固體廢棄物種類,并且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材料的投入成本。其次,還應結合工程材料學、景觀設計學、環境心理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理論,充分利用其特色、性質,創造出富有創意的園林景觀。最后,加強固體廢棄物在園林景觀中應用的相關技術及理論的研究,選擇更加合適的利用形式,保障園林景觀的經濟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