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明
(大姚縣金碧鎮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0)
金碧鎮地處大姚縣城,人杰地靈,是“文化名邦”之地和“金馬碧雞”的故鄉,素有“滇中小昆明”之稱。境內白塔、文筆塔、鎖水塔三塔聳立,蜻蛉河、西河二水環流,故又有“塔城”之稱,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國土面積454.5 km2,轄27個村(居)委會,378個村民小組。到2019年年末實有耕地面積56359畝,其中:水田36984畝,旱地19375畝,人均占有耕地0.71畝。
全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25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7764萬元,林業產值3045萬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55196畝。全年糧食總產量42612 t,農民人均有糧553 kg。財政總收入13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4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9.7元。
實施退耕還林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舉措,是解決我國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問題的必然選擇,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對全面推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增加我國森林資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退耕還林是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10年的退耕還林實踐證明,將陡坡耕地退耕還林,不僅能進一步遏制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更將完善大姚縣國土的生態功能,為實現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永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大姚縣在2009年啟動了退耕還林造林工作,金碧鎮跟縣上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嚴格落實任務,強化措施,完善機制,切實將退耕還林工作落到實處,使退耕還林造林工作得以順利實施(表1)。

表1 大姚縣金碧鎮2009~2018年退耕還林造林面積統計 畝
金碧鎮2009~2019年,共完成退耕還林造林面積10973畝,其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人工造林6804畝,退耕還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12畝,陡坡地治理400畝,新一輪退耕還林3357畝。
(1)2009~2014年度完成情況。2009~2014年度,金碧鎮共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人工造林6804畝,造林樹種為核桃、花椒,使用的核桃苗木為大姚三臺核桃品種,花椒為重慶市江津引進的新品種九葉青椒。
(2)2012年度完成退耕還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12畝,造林樹種為大姚三臺核桃苗木。
(3)2014年度完成陡坡地治理400畝,造林樹種為大姚三臺核桃苗木。
(4)2015~2018年度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3357畝,造林樹種為核桃、花椒。造林方式多是先建后補,采取補植補造的方式完成造林。
金碧鎮退耕還林工作是嚴格按照大姚縣林草局退耕還林辦公室組織規劃編制的規劃設計說明書,結合金碧鎮的實際情況,完善具體措施,強化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長效投入機制和工作部署,不斷提高退耕還林項目的質量和效益。鎮人民政府按照主要領導是退耕還林造林工作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和林草服務中心主任是直接責任人的總體要求,實現目標管理,加強考核獎罰,確保責任落實、工作落實。
(1)按照農戶自愿,政府引導。充分尊重農戶意愿,退不退耕,還林還是還草,種什么品種,由農民自己決定。
(2)尊重規律,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理、氣候和立地條件,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有條件的可實行林草結合,不再限定還生態林與經濟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蓋度。
(3)嚴格范圍,穩步推進。退耕還林還草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年度變更調查成果,嚴格限定在符合條件的25°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
(4)加強監管,確保質量。建立健全退耕還林還草檢查監督機制,對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監管。加強建檔建制等基礎工作,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
(5)突出重點,培育產業。充分結合金碧鎮自身優勢和資源特點,把退耕還林還草與三臺核桃、花椒、板栗、等產業發展相結合,按照既定的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實現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
(6)集中治理,先易后難。突出生態區位重要的區域,進行集中、連片治理,確保治理一片,見效一片。堅持先易后難,優先安排基礎好、見效快的區域。
(7)堅持良種壯苗,實生苗和嫁接苗必須分別具備“三證一簽”、“四證一簽”的原則;
(8)堅持就地育苗就地移栽的原則,提高造林成活率。
退耕還林項目工程的實施,通過退耕補助的發放,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農民增收是退耕還林工程帶來的最顯著的經濟效益。除退耕還林補貼外,工程的實施使金碧鎮的經濟林果得到快速發展,農戶通過出售經濟林果實現了脫貧致富。由此可見,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通過政府的補助為退耕農戶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出售經濟林果給農戶的經濟收入大大提高,為金碧鎮農民的收入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實施退耕還林是扶貧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金碧鎮自2014年扶貧工作開始,新一輪退耕還林任務全部結合貧困村委會、貧困村民小組、貧困戶規劃實施。一是通過政策兌現幫助貧困村委會、貧困小組和貧困戶、貧困人口脫貧;二是調整該區域的種植結構,改變生態環境,種植經濟林果,在通過幫扶后,持續增長,不反彈;三是減少勞動力成本,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就業打工增加收入。
(1)由于自然災害頻發、農戶管護不到位,部分造林地塊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不高。
(2)可造林地塊太少,落實造林地塊難,工作經費少,鄉鎮對實施造林項目積極性不高。
(3)退耕還林造林項目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檢查驗收多,各方面成本較高,工作經費不足,開展工作難度較大。
(4)在已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塊范圍內,有部分農戶,他們雖然知曉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自己愿意退,因為外出務工,沒有時間或精力回來退耕造林和管護。
(1)加大退耕還林政策宣傳力度,通過村委會的小廣播,及林草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配合村委會人員進村入戶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農戶對退耕還林政策的認可度,引導已經退耕的農戶加大對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
(2)加大對造林3年成活率的檢查,健全監督機制,出現問題及時補植補造,確保成活率達到85%以上,達到國家造林的驗收標準。
(3)有退耕意愿但因外出務工的農戶,金碧鎮林草服務中心可以向縣林草局建議,在退耕戶自愿的同時,鼓勵承包退耕造林,承包人和退耕戶共享收益。
(4)做好群眾舉報破壞林地違法行為的查處,加大懲處力度,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保證退耕還林政策的貫徹執行。
大姚縣退耕還林造林項目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加森林覆蓋率及增加農民的收入,退耕還林造林項目補助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經濟發展。森林覆蓋率增加了,才能使空氣良好、清新,最大程度降低霧霾的出現。退耕還林造林項目不僅要重視前期的種植管護,更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這樣才能堅持可持續發展,才能為農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林果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