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杰(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工業文明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也在日益惡化。人們在物質文明豐裕的同時便開始追求物質生活的品質。出于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目的,一些國家提出一系列對進口品的限制措施,即綠色貿易壁壘。而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綠色壁壘亦成為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限制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一種新的手段。中國作為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一直高居世界前列的貿易大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非常大。中國必須有所行動、積極應對,找到一條能夠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出口貿易良好結合的發展道路。
綠色貿易壁壘指的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進口國家出于保護環境和資源、保護公民身體健康的理由制定的種種限制甚至禁止進口的措施。綠色貿易壁壘簡稱綠色壁壘,也叫環境壁壘,屬于非關稅壁壘中技術壁壘的一種。它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產生,0年代興起,是進口國對外國商品設置的限制或禁止措施。發展至今,綠色貿易壁壘的形式主要表現為環境附加稅、市場準入制度、綠色環境標志、產品加工標準、綠色包裝和標簽、綠色衛生檢疫、綠色補貼制度等。
綠色貿易壁壘名義上是保護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實際卻施行貿易限制和制裁措施。由于其保護內容的廣泛性、保護方式的隱蔽性、較強的技術性等特征,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綠色壁壘,亦成為發達國家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口,實行貿易保護的借口。另一方面,中國如今的國際地位、貿易地位都在逐步上升,難免樹大招風。然而目前我國由于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所差距,綠色標準還不夠完善,就很容易給貿易保護主義可乘之機,通過設置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和排擠我國出口產品。如果我國不積極回應、提高出口產品的綠色水平和質量水平,就很容易在復雜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初于劣勢地位,我國出口大國的地位也就難以繼續保持。
1.促進我國出口品質量的提高
就當前來看,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多為發達國家,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較高,且就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人民整體的生活質量也在日益提升。在這基礎之上,大多數進口國家都會為了保障自己國民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在國際貿易往來中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我國出口貿易要想不丟掉市場份額、維持一定的出口量,就應與時俱進,出口更高品質的商品。所以綠色貿易壁壘的壓力對于提升我國出口貿易產品質量是有利的。
2.促使我國進一步完善出口貿易的綠色標準體系
我國目前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產品的生產、加工、檢測等技術相比發達國家有所落后。另外,我國出口貿易綠色標準相比許多國家標準低,綠色環保檢驗標準和完善程度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也相差甚遠。隨著我國貿易量的不斷增大,貿易地位的不斷提高,就必然要順應國際市場的變化,有一套更專業、更完善、更接近國際水準的產品標準體系。
3.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我國出口企業遇到綠色貿易壁壘時可以選擇放棄該國市場、尋找他國市場,但這也意味著我國企業要放棄在該國的市場份額,而這一份額有可能是企業多年積累打拼下來的,放棄并另外開拓市場意味著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這對于出口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積極的做法是出口企業自身要努力改善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從而提升產品品質,使產品更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這也是我國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一大動力。
1.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國出口產品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作為核心競爭力,我國也正是憑借這一優勢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但由于發達國家通過開展綠色認證、征收綠色關稅及實施所謂的反補貼措施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國際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應對這種情況,我國出口企業需要在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而這必然導致我國出口貿易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在保證自身不虧損的前提下還要保證一定的利潤,出口企業勢必要把商品的價格提高一定程度。長此以往我國出口貿易就會漸漸失去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也會下降。
2.出口數量減少,影響我國出口貿易增長的速度
發達國家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和復雜的綠色壁壘形式限制了中國產品的出口。我國的綠色標準并未達到發達國家的高度和完善度,使得我國產品要接受各種檢驗認證,手續復雜且費用較高。另外,綠色壁壘的實施往往還會產生連動反應,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國家快速擴散到多個國家,從而給出口國造成重大打擊。中國的貿易規模大、總量大,我國出口品一旦因一國綠色壁壘受到抵制,將直接導致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以上種種都會對我國出口貿易數量和增長速度造成不利影響。
3.我國出口貿易的總成本越來越高
綠色貿易壁壘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領域和管轄的對象都越來越廣泛。除了產品本身,綠色壁壘還對產品的研發、設計、用料、制作工藝、包裝、運輸甚至工廠的衛生設施、生產工人的衛生條件等各個環節也提出了一定的綠色環保要求。另外,綠色壁壘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綠色壁壘的各種措施也在不斷調整和補充。這些復雜多變、層出不窮的綠色壁壘措施使得出口產品要經過各種檢測和相關證明,中間過程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在不斷地提高著出口國的貿易成本。因此,在綠色壁壘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的總成本自然會不斷提高。
在當今世界經濟以科學、綠色、可持續為發展主流的背景下,我國也應該及時地調整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目前我國的出口品中,農產品、建材、陶瓷等初級產品仍占據相當大一部分,而這些出口品尤其是農產品往往容易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對于環境污染較為嚴重、高能耗、環境成本較高的產業來說,本身的經濟效益就不高,綠色壁壘的存在更無疑是斷了其出口的門路。因此,我國更應該調整產業結構,抓住環保時代的經濟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少污染甚至零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綠色環保產業。
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對出口貿易相關的環保監測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大力推行環境標準制度和環境認證制度。還要對出口品生產進行更嚴格的監管,盡可能做到各個環節都有所保障有跡可循。此外,我國目前環境管理的標準體系相比國際標準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碰壁的一大原因。政府應積極地引進和完善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環保檢測標準體系,從而鼓勵出口企業向生產更綠色、更高品質的商品的目標努力。
就目前來說,我國企業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綠色經濟意識還有待提高。特別是一些出口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增加利潤,對于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中存在的一些環保問題不夠重視甚至縱容。長此以往,勢必會對中國企業的聲譽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并不會因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水平和觀念問題就有所放松,而是會發展得更為廣泛、復雜和完善。因此,我國應加強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力度,從思想上、根本上提高企業和國民的環保意識,讓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落實和融入到我們日常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
綠色貿易壁壘對于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國要想保住出口貿易大國的地位,就應積極地面對綠色壁壘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推進生產的綠色化環保化進程,把綠色貿易思想貫徹到我國對外貿易活動中去,順應世界綠色潮流。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國出口貿易會因綠色貿易壁壘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完善、更加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