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揚琦(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自1979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活躍發展,與此同時,居民儲蓄也在迅速增長。1990年以后,中國居民的儲蓄增長已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持續以兩位數的速度攀升。毫無疑問,這將有利于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與此同時,它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適當儲蓄可以帶動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居民儲蓄可以向銀行提供足夠的資金,向其他居民或者企業提供貸款,因此有利于帶動我國經濟的循環發展,但是當居民儲蓄突破某一限度,仍然保持較高的水平,說明該國的居民消費能力較差,儲蓄欲望較為強烈,因此這個國家需要拉動內需,帶動居民消費的發展,以推動經濟進步。我國居民的高儲蓄狀態已經保持了很多年,盡管國家采取了各種措施鼓勵居民消費,但其結果均不樂觀。從宏觀和微觀這兩個角度都可以看出居民儲蓄量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當前我國經濟變革的背景之下,研究居民儲蓄問題有直接現實的意義,從研究結果當中也可以得知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可能方向。
本文擬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對國內生產總值、個人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年期存款利率及股票市價總值五個因素是否影響居民儲蓄進行實證分析。
1.國內生產總值
當前最主要的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的數值和國家發展的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數值越大國家經濟發展越好,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越好,這樣就可以提高居民的就業率和他們的福利薪資水平,收入就越高,居民儲蓄也隨之越高,所以本文采用國內生產總值(X1)作為解釋變量。
2.收入水平
西方經濟學認為,當前對居民儲蓄水平產生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收入超過最低需求之后,居民才會將剩余資金儲存到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此之前都屬于負儲蓄水平,儲蓄與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居民收入增加,儲蓄也會相應有所上升,反之亦然。而凱恩斯則認為,居民在交納所得稅之后所剩余的全部現金收入,即可支配收入才是會對當前居民儲蓄產生決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居民可支配收入(X2)來作為研究模型中的解釋變量。
3.居民消費物價水平
微觀經濟學當中的價格需求彈性理論認為,價格需求彈性較高的物品在受到物價水平的變動時,會導致需求的大幅度變化,所以對儲蓄存款而言,消費品的價格水平也對其會產生影響。文章代表消費品價格水平的主要是消費價格指數(X3),并且將其作為分析過程中的解釋變量。
4.利率
當前主要影響到存款收益的因素之一就是利率的變化,因此本文將一年期存款名義利率(X4)作為解釋變量。
5.金融市場
由于儲蓄普遍地被用作盈余資金的投資渠道之一,因此,在有其他可以賺取更多收入的投資渠道的情況下,從理論上講,儲蓄將不可避免地減少。本文選取股票市價總值(X5)作為解釋變量。
本文的數據全部都來源于2015年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此次實驗共選取了2000年到2014年這15組數據,Y表示居民儲蓄,X1表示國內生產總值,X2表示個人可支配收入,X3表示消費價格指數,X4表示一年期存款利率,X5表示股票市價總值。
建立如下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Y表示居民人均儲蓄,X1表示國內生產總值,X2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X3表示消費價格指數,X4表示一年期存款利率,X5表示股票市價總值,tε表示隨機誤差項。
模型(1)的決定系數見表1。

表1 模型匯總b

表2 Anovab
從表2可以看出,F=1388.773,顯著性p=0.000,這說明回歸對Y有顯著性影響。
模型(1)的參數t檢驗的結果見表3。

表3 系數a
表3表示的是t檢驗的結果和參數,雖然F檢驗的結果呈現出顯著相關關系,但是t檢驗顯著性大于0.05,說明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結果可以使用逐步回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模型(1)的逐步回歸的決定系數見表4。

表4 模型匯總c
模型(1)逐步回歸的F檢驗(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Anovaca
從表5可以看出,模型2的F=3742.599,顯著性P=0.000,這說明X2,X4對Y有顯著性影響。
模型(1)逐步回歸的參數估計及其t檢驗結果見表6。
表6顯示的是模型二當中β0,β2,β4三個參數t檢驗的顯著性都小于0.05,說明常量X2,X4對Y有顯著性影響。
由逐步回歸分析最終建立的樣本回歸模型為:
該模型表明增加1%的利率,居民儲蓄將會減少15397.61億元,增加一元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儲蓄會相應增加19.365億元。
在中國,大多數人都比較保守,他們都更愿意把錢存著而不是花出去,所以大家都會把大量收入存入銀行,這就是中國儲蓄水平一直較高的主要原因。盡管高儲蓄可以為銀行提供足夠的貸款,但換個角度來說,高儲蓄則表明我國國民的消費水平低下,消費不足則意味著國內的需求不足。以上模型顯示,利率對儲蓄率有很大的影響,這就表明如果要減少儲蓄,一種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銀行存款的利率,則居民會放棄高成本的儲蓄轉而選擇投入消費或投資。雖然上述提高利率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儲蓄率,但終究只是解決過多儲蓄問題的一種臨時措施。當前限制我國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國缺乏一個完善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因此要帶動我國經濟發展,就必須提高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從我國實踐當中可以發現,買得起房的居民很少,而且醫療費用較高,我國實行的是就年義務教育,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居民依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對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負擔較重。但若有健全的社會保障,人民的負擔將會得到大大的減輕。所以,改善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控制住房、醫療保健和教育成本并降低居民的期望是減少儲蓄的最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