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健(皖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發展越來越快,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中較為活躍的群體。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由于規模較小,財務制度與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如固定資產較少等問題,導致小微企業在傳統信貸模式下,融資效率與成功率均較低。[1]商業銀行作為目前國內金融機構中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時幾乎普遍存在以下的問題:(1)銀行融資門檻較高,貸款意愿有限。考慮小微企業的融資金額,以及“短、小、急”的融資需求,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審查過程繁瑣,時間成本較高。因而對小微企業而言,向銀行融資整體負擔較重;(2)銀行融資限制較多,對于資金的使用、期限等要求較為苛刻,無法有效地匹配小微企業較為頻繁的資金需求[2]。
就目前國際形勢來看,融資租賃在主要發達國家已成長為第二大的企業融資方式,僅次于銀行信貸。在我國,融資租賃行業近年來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相較于銀行,融資租賃是一種側重將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融資方式,其業務圍繞租賃物展開,重點考察融資人利用租賃物產生的現金流。尤其是融資租賃中的直接融資租賃模式(以下簡稱直租),主要適用于融資人融資購入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對比銀行信貸,融資租賃(尤其是直租業務)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具有以下的優勢:(1)融資門檻低;(2)資金融通期限較長以及還款方式較為靈活;(3)審查程序相對簡便;(4)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與補貼。總體看來,融資租賃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是一種較為有效且親和的融資渠道。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整體進入產能結構性調整與產業更新升級。這一輪經濟調整帶來的實體企業對設備更新升級的融資需求對金融機構而言是一塊非常龐大的市場,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中最為龐大的群體,更是各大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從融資租賃的角度看,通過設計合適的金融產品,采用簡潔有效風控手段來積極參與小微企業的融資,是進一步推動融資租賃發展的必經之路。面對小微企業固有的種種“劣勢”與更為復雜的經營環境,如何構建一套更行之有效的風控體系是作為融資租賃從業人員應該思考的問題。
場景金融是當下互聯網金融的一大熱點,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與生活的聯系日益密切,場景金融在生活各方面的滲透也隨之加深。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企業可謂場景金融的先行者,但目前傳統銀行業對金融需求同場景相融合的呼聲也是日益高漲,大有趕超前者之意。場景金融一詞并非互聯網金融獨享,但如今卻因為互聯網金融而熱門。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而本文所指的場景金融,目前并無權威的定義,一般是指將這種新型金融下產生的金融需求與各種具體場景相融合,讓金融需求變得更加自然,風險定價更加準確,使現金流處于可視或可控狀態就是所謂的“場景化金融”[3]。
從目前來看,當下的場景化金融,指的是通過將金融服務嵌入在某些場景,讓金融服務得以更好的實踐和展開。目前開展較多的領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兩種:
第一,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這是最早出現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其目前規模巨大。第二,互聯網信貸,以消費金融為代表,如淘寶花唄、借唄。
以上兩種形式,前者更注重的是產品設計與場景結合,通過推出在特定環節更貼近用戶需求的特定產品來獲得客戶認可與客戶規模,比如淘寶網購支付環節的運費險,攜程機票訂購環節的延誤險等,在目標客戶的消費流程中挖掘場景,在指定場景中設置對應的金融服務。同時,金融服務與特定場景的結合,讓用戶接受服務的頻率更高,增加用戶粘性。目前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借由支付環節加強場景金融的布局,新型網絡銀行也順應而生,阿里巴巴和京東紛紛加入新型銀行陣營[4]。
第二種互聯網信貸,更注重的是通過對交易行為產生信息流的交叉核對,獲得對客戶行為的真實性驗證,從而對開展金融業務的風險進行把控。最典型的比如淘寶,作為國內B2C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推出的網購分期業務以及虛擬信用卡業務就是典型的基于電商消費與支付場景提供金融服務的例子。網購行為與資金、商品均有關系,在網購行為中會出現大量的信息與行為數據,個人信息如地址,消費歷史如商品價格與購物頻率等,通過以上的信息即可幫助系統對客戶進行評判并給出一定的個人消費信用額度用于分期或透支。
這種應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風控在交易流程中快速的數據綜合運用,得到風險評價結果。在積累數據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后,支付寶更深入研究數據并推出了芝麻信用,構建了獨立的信用體系,雖然其風控模式仍有待時間的進一步考驗,但其直觀量化客戶信用等級的做法卻進一步說明,通過場景化金融可以實現衡量風險并采取對應的風險控制手段。
由以上可以看出場景金融在風險防控方面的應用路徑,主要是通過場景的構造以及相應風控措施的嵌入,對場景中出現的信息流進行分析并具化、提煉為做出風控決策或輔助風控的有效信息;同時,結合對場景中的多方信息互通,通過對上下游信息比對等進一步驗證場景中交易行為的合理性與真實性,抓住核心要素進行風險的確認與防范;最后,通過積累交易數據加深對場景信息的理解,進一步優化場景構造,提高識別風險要素并作出反應的能力。
目前數控機床直租業務的參與者主要有三方:制造業企業、機床代理商或廠商、融資租賃公司,對融資租賃公司而言,整體流程發起自企業客戶確認數控機床訂單,風控流程主要包括:(1)對數控機床訂單真實性與租賃物市場流通情況進行確認;(2)對企業客戶及其實際控制人基礎資料進行核實;(3)綜合判斷客戶現金流水平與負債水平核實;(4)進一步判斷數控機床訂單與企業客戶發展狀況匹配度;目前整體風控是與交易環節割裂開的一個獨立審查的環節。筆者認為,借鑒目前場景金融的應用案例,數控機床直租業務實現場景化首先需要搭建一個接入廠商信息以及客戶信息的平臺,并將風控流程整合至企業客戶購買機床設備的特定場景當中。
目前數控機床市場在供需關系上,廠商、代理商由于對市場了解程度更是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處于相對優勢地位。加強與廠商的合作,主要在于增進信息流的共享互通。風控流程起始端前移至企業客戶與廠商洽談機床訂單,作為客戶進入場景的第一次信息流入。而后續信息包括:(1)企業客戶的訂購記錄可以作為企業發展趨勢的側面輔助驗證;(2)從廠商可以獲取該機床機型的市場銷售情況,下游機床客戶整體運營情況;(3)與廠商的信息匹配也可以驗證訂單的真實性。
平臺中接入客戶的基礎信息與交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可以有效從第三方獲取的資料:(1)客戶的工商信息;(2)客戶的納稅數據;(3)客戶征信信息;(4)主要的銀行流水信息。以上的信息均可從第三方獲取,而匹配客戶自主提供的有關資料,可以交叉核對驗證客戶現金流水平與負債水平核實,以及其融資購買需求的合理性。早期由于可以作為參考的數據較少,所以場景的搭建會更多的依賴人為判斷的介入,甚至會偏向于某種單一類型的客戶。但構建場景的目的在于建立起快速處理場景信息的能力,最終的要求是完全基于場景內獲取的信息做出對客戶風限水平合理的判斷。
整個場景建設是一個逐步修正、完善的過程,包括根據時間推移判斷行業周期情況等。在系統化積累客戶群體的整體風險信息并持續跟蹤達到一定規模后,可以形成細化到不同區域、不同細分行業甚至到更為具體的產業鏈條中的風險數據庫,并適用于更加復雜的交易行為,甚至于新出現的細分行業的客戶。但整體而言,不論是從廠商獲取信息接入,還是對于客戶整體行為的記錄與數據采用、分析,前提均需要一個系統性的建設與調整,場景金融尤其是產業場景金融的構建,涉及到多個實體之間的商業利益,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同時,場景金融在融資租賃業務的應用相較于傳統模式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因此場景金融對于融資租賃行業的適用性,仍需整個行業通過進一步的實踐來佐證。
除上述在對場景發展趨勢的思考外,結合場景金融的核心思想,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的趨勢也應該關注。
(1)由于場景中行為數據的非公開性,基于相應場景下獲取的數據信息難以被其他機構復制或無法輕易破解,前期客戶的數據的積累會降低后期客戶再次使用的成本,因此從競爭的角度看,基于場景金融為客戶壟斷也增加了一道壁壘。因此如何利用這種競爭優勢來形成風險防控優勢,也是風控體系設計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2)有別于傳統的風控理念,基于場景金融的思路,風控設計的基礎是用戶進入場景的意愿,因此未來的趨勢可能是風控設計會緊跟用戶體驗,同時風控的環節會深度嵌入到場景當中,與用戶體驗環節息息相關,而非與前端營銷、用戶體驗獨立、割裂的風控體系。
(3)場景金融當中的信息要素是值得從多個角度深入挖掘的,因而跨平臺信息共享與互通成為必要的選項。在場景的構造與運行中,不僅需要依托自身的平臺,有時也會需要其他平臺聯合,比如數控機床業務與對應的設備保險等。拓展獲取的客戶信息來源,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與沒有直接競爭關系的其他利益相關體攜手打造“信用閉環”生態圈,可以有效地減少風險識別的盲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