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胡森康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
我仍然能清楚地回憶起楊老師的第一節(jié)課,翩翩的風度,極佳的口才,富有深度的話語和總能引人思考的一連串問題。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顆即將生根發(fā)芽的種子。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此時此刻我為什么要坐在此地,為什么要學習,一連串的發(fā)問,這幾乎都是我之前沒有觸及過的問題。對啊,為什么呢?曾經(jīng)很多以為的理所應(yīng)當?shù)氖虑椋查g受到了質(zhì)疑,曾經(jīng)活在這些理所應(yīng)當?shù)氖挛锏谋砻妫欢F(xiàn)在活在這些“理所應(yīng)當”的事物之下。不過有時候,得到是要付出代價的,清醒,不甘理所當然,那便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在繁重的高中生活中,整日籠罩在學業(yè)和成績的重壓下,時常沮喪。這時楊老師告訴我,高中只是一個小池塘,沒必要有如此大的壓力,今后的世界才是汪洋大海。我很感激楊老師,他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當然也包括我。
楊老師有眼界,他追求真正的教育,謀求人的生命的發(fā)展,不屑于分數(shù),不屑于繁文縟節(jié),他抓的是人的核心,人生在世的核心,用老子的話說就是“道”,用孔孟的話說就是“仁”,再加上吸收的西方哲學思想,因此融合了東方對社會大道的追求和西方以人為本的對人的真正的發(fā)展的追求。
當然楊老師的這些思想也被一些一心只追求成績的家長所不解,甚至舉報。對此,其實大可不必,抓住了人的核心,也就抓住了人的發(fā)展。
曾記得班上一位同學語文成績多次年級第一,當然他也很受楊老師影響,讀了大量書,做了很多讀書筆記,也并沒有在意那些句讀之事。而且班級語文平均成績也在年級名列前茅。這完全可以說明楊老師的教育方式對成績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且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我也是一個正面例子,高一時,我每天閱讀和寫作不少于兩小時,還完成了一本書,但這完全沒影響學習成績,反而多次拿到班級第一,年級前三十,而且在高二重新分班時進入實驗班。
楊老師鼓勵我們讀書、寫作,這誠然是讓我受益無窮的。我是喜歡讀書和寫作的,在紙面上肆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總是讓人欲罷不能,在紙面上無限地得到他人的思維方式和智慧結(jié)晶總是讓人心生快意。
在那個時候,我迷上了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閱讀大量相關(guān)著作和文獻,這樣的書籍對他人來講是艱澀難懂的,曾有一位同學向我借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也想研讀一番,可是第二天便還給我了,說“有些艱澀難懂”。可是我在其中卻能得到樂趣,探索和掌握未知世界的樂趣,滿足和發(fā)泄我那放蕩不羈的欲望。當然,我的鋼筆也司其職,它畫下一個個文字,輸出我的思想,日夜不斷,我感受到思想的光輝,感受到生命的超越,也感受到成書的過程,終成《欲望原理》,凝合了當時我思想的精華,具備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當時,楊老師詳細閱讀了我的書稿,高度評價,建議打印出來,又讓我編出目錄,加上引用標注,又給我聯(lián)系了兩位心理學專家,劉鵬老師和華中科技大學的李偉教授審讀全稿。雖然最終沒有出版,但楊老師為此的付出還是讓我非常感動。
楊老師對這件事曾評價道:真正的人才是長大的,不是誰培養(yǎng)出來的,教育者不能貪天之功。教育近似于農(nóng)業(yè),你最多能夠澆一瓢水,施一把肥,或者搭個架子引導(dǎo)個方向。當然,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楊老師的啟蒙和鼓勵,正是在楊老師的影響下,才能激發(fā)出我求知的欲望和對生命的追求。曾記得高中課本上有篇課文叫做《種樹郭橐駝傳》中言: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
像這樣的人,楊老師是也,反觀當今的社會中,又有誰,又有多少老師能做到這樣呢?
人的天性,楊老師盡力維護,盡力不去干預(yù),并力所能及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其自然發(fā)展。曾記得那個早上,西安大雪紛飛,天地間銀裝素裹,喚起我們與雪共舞的愿望,楊老師見狀,索性將課開在操場上,在這堂課上,天地就是我們的教室,自然就是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快樂和成長就是我們真實的體驗。我們在操場上盡情地玩雪、賞雪。我想,這樣的堂課上收獲的,遠比教室里一堂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課更充實。
如今,我已離開高中,但楊老師的課堂遠遠沒有結(jié)束。在大學里,我時常想起楊老師對我說的話,他說不要放棄讀書和寫作。我當然沒放棄,也不會放棄。即使作為一個繁忙的工科生,每天面對多如牛毛的任務(wù)和絡(luò)繹不絕的實驗,我也沒放棄,也不會忘記。
我知道,只有在書中我才能覓得一方凈土,才能感受到樂趣,才能給無聊乏味的生活注入一番動力;我知道,只有在書中才能得到靈魂的升華,精神的提升,才能更加接近那理想之中的世界。每日夜晚,緩緩翻開書頁,映著黃色的燈光,便會忘記平日的煩惱,拋開繁瑣細事,進入另一個世界,那一方凈土,飽饗我的精神。提起筆,記錄,散發(fā),一股股發(fā)人深省的思想躍然紙上,由心底生出一股真正的幸福。這,便是楊老師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記,當然,這遠遠不止。
人生莽茫,每個人人生中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幾個重要的、影響生命發(fā)展的導(dǎo)師,或啟蒙,或指路,楊老師便是我的啟蒙導(dǎo)師,奠基了我今后的思想發(fā)展。在今后的綿長時光里,我會繼續(xù)上著楊老師的課程,在塵世里,得一方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