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菲
本文以電算化背景下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電算化基礎上會計職業道德問題和問題原因分析為主要依據,首先分析了道德品質敗壞、素質低下經驗缺失等問題;其次從市場經濟負面因素影響、會計管理機制弊端這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電算化背景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職業道德主要是從人員職業品質、工作作風和紀律層次上分析,職業道德需要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嚴格遵循和特定活動符合的行為規范內容。會計職業道德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工作人員提出的具體要求,提升人員職業基本道德,便于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做出合理化法令,提升企業管理力度,增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會計人員是整個社會實踐以及經濟管理需要的一個職業,存在高強專業基礎技術。與此同時,因為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會影響不同部門經濟,以及會計方法存在可選擇性,從而使得會計人員在處理業務和對外批露信息期間,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還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所以會計信息質量自身好壞,直接會影響到所有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使得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遇到各種問題:
(一)道德品質敗壞
基于市場經濟基礎上,很少再有人不注意自身道德修養,或者個人經濟利益膨脹從而使得職業道德喪失。為更好滿足個人享樂和攀比需求,經受得住權力和金錢誘惑。在道德思想上出現蛻化,在經濟利益上喪失基本方向,借助職務便利使用欺詐和弄虛作假等手段挪用和占用公款等行為,進而使得企業經濟受損。同時,道德品質敗壞,無疑對企業發展產生制約作用。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狂潮中,若道德品質敗壞的會計人員把企業的資金流向以及現在運營情況告知競爭對手,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致命打擊,而后失去市場競爭力,最后消失。
(二)素質低下經驗缺失
熟練掌握會計專業基本技能是對工作人員提出的具體要求,會計人員自身學歷不高,并未經過系統化正規訓練和基礎知識培訓,結構內容不夠合理和具體,對于專業知識和培訓不夠注意,財經法規等掌握不足,從而使得會計知識比較生疏。電算操作能力不佳,理論知識以及業務能力不佳。加上很多人員業務能力不佳,對新知識不夠重視,業務素質低下,從而使得事業心缺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無法認真完成各項基本工作內容,使得實際工作出現各種問題,機制不夠規范,無法合理銜接等,降低了會計時間工作質量。另外,經驗是最好的工作幫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工作指明正確方向。
(三)誠信度低下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會計工作人員處在利益的中心地位,并且管理基本的財務。但是,在當前的會計人員工作過程中,存在觀念淡薄的現象。受到利益驅使時,某種程度上會摒棄誠信的原則,長此以往,會導致企業名譽受損,影響發展,甚者會阻礙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監督體制不完整
第一,工作中會計工作人員大多只關注核算職能,忽略監督。第二,當前的監督體系依舊有待完善,因為制度的欠缺會使得會計工作人員不能夠有效開展工作。第三,監督體系不完整,同時也不能落實到確切地方,最終導致違法亂紀的現象無法得到有效避免。
(五)道德意識薄弱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人員需要抵制的誘惑也越來越多。當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意識薄弱時,會挑戰法律的權威。與此同時,當會計工作人員做假賬時,會讓企業處在“財務運行失真狀態”,阻礙公司的正常運營,削弱市場競爭力。
(一)市場經濟負面因素影響
市場經濟主要是通過機制對資源合理配置,市場機制內在動力是參與到實際活動中,體現出自身經濟效益和價值,在社會主義市場發展過程中,等價交換基本原則已經逐漸融入到精神生活之中,從而使得人們出現一定求利心理。因為利益主體多樣性變化,使會計行為出現影響和變化,使得經濟利益和不同主體之間出現問題,享樂和拜金思想嚴重沖擊人們思想意識,使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被淡化。同時,市場經濟會有一定的波動,若會計人員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會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而后產生違法亂紀行為。因為市場消極因素影響,對于短期經濟利益追求過高,將會因為道德素質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和問題,和會計準則內容不符,為自身謀取更多利益,從而忽略了集體經濟效益,給企業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使會計人員喪失了基本職業道德。
(二)會計管理機制弊端
管理體系不夠規范,會計規范是人們在會計工作期間,需要按照行為準則進行工作,會計準則規范體系主要是法律、準則和行業準則機制等,單位內部對會計基本準則以及道德內容進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主要是結合工作特征提出來的,需要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可以遵循一定原則開展工作,將其引入到會計規范機制中,保證工作有效開展?,F在我國已經成立了標準化會計規范機制,將法律、機制和規章等逐漸納入其中,不斷完善,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調整,并且此工作內容屬于約束領域。為此,人員需要構建誠信機制,對自身職業行為嚴格規范,一定要按照法律需求工作。
監督機制不完善,要對單位活動嚴格監督和控制,很多地區內部審計工作流于表層形式,監督效果不佳,部門需要對財務部門進行檢查,不過缺少相關監督機制,從而無法為單位會計監督提供法律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員僥幸內心,而后走上違法道路。加上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不足,控制機制不完善,并未明確職責,從而使得監督管理權力不佳,個別領導為謀求更多經濟利益,需要自我編制虛假信息內容,舞弊行為就此發生。
(三)監督體制的缺失
第一,一個企業的內部審計與國家的經濟利益掛鉤,同時對企業進行相應監督。但是,部分地區中的企業內部審計注重形式,忽視其真正的作用,使得監督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此外,雖然監督部門每年都會進行相應檢查,但是由于監督體制的缺失,無法給企業內部審計部分提供有效開展工作的制度保障,使得企業內部的弄虛作假之風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二,有的企業內部未能形成良好的控制機制。因為制度的漏洞,造成企業內部工作人員權限不明、職責混亂,濫用權力風氣與日俱增。同時,少數企業內部的領導人員受到自身利益的“誘惑”,會誘使員工編制虛假信息。會計工作人員是企業的受聘者,出于對自身的考慮,大多會順從領導的指示,而后摒棄工作原則參與到違反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隊伍中。此外,企業存在監管力度不夠的現象,同時懲罰機制也相對較輕,不能有效震懾企業高層和員工,讓“賬目作假”有機可乘。
第三,會計行業的規章制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僅為造假提供了更多“通道”,還增加會計人員的僥幸心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有的規章制度已經不能有效開展工作,但是新的政策尚未出臺,無法及時進行追責和處罰。
(四)存在教育弊端
當前,雖然我國已經推行教育改革,但是整體方向仍舊未發生大的變化,仍舊以應試教育為主。眾所周知,學校是不斷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源泉”,但是在學校進行內容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只注重對學生進行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述,忽視對學生進行技能和判斷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時職業道德較低。除此之外,當前的企業發展中,思想文化也成為估量企業綜合實力的措施之一。但是,部分企業忽視對會計員工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加之企業沒有優秀思政人員進行思想引導,會計人員很可能會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產生錯誤的行為、舉動,降低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阻礙企業的良性發展。
總而言之,會計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經濟中心分配管理人員需要完成的基礎性工作。為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會計職業中存在的制度漏洞,直面問題,尋找有效方法解決,減少發展阻礙。可以保證經濟效益,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嚴格規范,提升會計人員道德素養,還要加強會計工作人員專業技能,進而可以推動我國企業經濟迅速發展。
(作者單位:邗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