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理念,是以健康作為學科目標統(tǒng)領,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均統(tǒng)一在該目標之下,構成一個邏輯自洽的有機整體,共同服務于個體對人類健康的追求和美好生命的希冀。廓清基于“大健康”理念下健康教育實施的具體策略十分重要。
一、厘清健康概念,明確教育思想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健康知識的教學、健康技能的學練,更有健康理念的滲透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它包括營養(yǎng)飲食、衛(wèi)生習慣、安全防范、疾病防治、運動技能、科學鍛煉、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內容。
作為一線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大健康”教育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及終身體育的意識,以順應時代需求。這次新冠疫情的發(fā)生,社會各界的健康意識得到極大提高,引發(fā)諸多體育教師紛紛為學生設計居家鍛煉方案,疫情之下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教育思想對更好地落實健康教育起到積極的宣傳和推動作用。如安徽的李亞瓊名師工作室制作的“天天健康體適能”系列教學視頻,從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肌力和肌耐力、柔韌性、親子愉悅放松等幾個模塊進行設計,幫助學生科學地進行居家鍛煉。工作室為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鍛煉內容,基于小學3個學段,將《護眼操》《七彩陽光》《戲曲操》以及依據(jù)各學段《國家學生健康體質標準》測試項目精心設計室內身體素質練習,科學合理地制作了上、下午6個“30min線上大課間”活動視頻,在課程教學中確保疫情期間學生能緩解眼部壓力、每天鍛煉一小時。這些教育實踐明確了健康教育思想,全國還有很多體育教師從學生健康、家庭和諧、社會穩(wěn)定、國家發(fā)展等諸多方面設計健康教育活動,在“大健康”教育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僅鍛煉身體、放松身心,還能夠勇敢堅強、陽光自信,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和發(fā)展。
二、理論指導實踐,踐行知行合一
針對健康知識與健康技能項目,在教學實踐中,應將理論性知識轉變?yōu)閷W以致用的具體內容,可采用以人為本的“大單元”鏈式設計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資源,為體育教學內容添創(chuàng)、添色、添新。通過對健康知識、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在體育課上進行根本性、生長性、貫穿性的教學,融會貫通,讓健康知識更加具體,易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將耐久跑與心臟健康知識相結合,通過了解血液循環(huán)的基本知識和耐久跑時心率曲線圖的變化,通過運動手環(huán),讓學生感知數(shù)據(jù)變化背后的身體技能變化和所承受的運動負荷,激發(fā)學生練習耐久跑的興趣,教會學生合理分配體能,掌握耐久跑的方法,發(fā)展耐久跑素質。
為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在技能教學時以賽代練、以賽檢驗,讓學生感受體育學習與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關系。把學校大課間、廣播體操比賽、田徑運動會、球類比賽等活動做成增強學生身體健康的主戰(zhàn)場,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不僅停留在課堂上,還要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健康知識與健康技能才會轉化為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行為,以此促進成長、持續(xù)生長,滋養(yǎng)學生的整個人生。
三、建設活動陣地,促進健康實施
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應以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藍圖,注重學生的健康知識、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行,體現(xiàn)健康教育課程價值和功能。在學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實施的途徑主要圍繞知識和技能2個方面進行陣地建設,確保健康教育有效落實。
1.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陣地建設。通過體育理論課教學對體育健康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黑板報、校園廣播站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健康知識,認識健康的重要性。
2.加強健康能力的活動陣地建設。運動技能與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也可拓展陣地在校園、在操場。通過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游戲和體育比賽,通過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集體活動,讓學生掌握增進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圍繞學校大課間,安排適應學校特色、豐富健康教育內涵的大課間設計,培育學校體育文化特色。筆者所在學校大課間從入場開始進行隊形設計,讓操場更具藝術性、觀賞性。在內容設計上突出健康和運動促進,在突出全校統(tǒng)一項目的基礎上,培育班級大課間自選項目,在發(fā)展學生體育運動能力且讓學生喜歡大課間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自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加強健康教育的監(jiān)督陣地建設。為加強監(jiān)督,促進各學段健康教育內容的有效實施,通過明確的健康評價目標,了解學生獲取健康知識的情況及健康行為方式的改變,及時判斷體育教學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如大課間可由值班領導帶領學生處、德育處采取每天進行日常管理考核,按照周公布、月總結、學期考核的方式對班級進行量化;總務處、大隊部對食堂用餐、環(huán)境衛(wèi)生區(qū)等進行日常管理,讓學生的運動習慣和健康行為有章可依,通過監(jiān)督激勵學生健康行為逐漸規(guī)范,讓學生的健康能力得以提高。
一線體育教師只有擁有“大健康”的教育觀,才能如陳雁飛教授所說的“謂之于育體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謂之于育德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謂之于育智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關鍵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健康”。
——李亞瓊(安徽省合肥市少兒藝校,230011)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