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王千源曾在一檔節目里分享了自己早年的一次演戲經歷。他說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兒藝演兒童劇。當時年少氣盛的王千源感覺自己演了四年“人”,怎么突然要演動物?他覺得動物角色很沒挑戰性。
然而,有一次,他們劇團給一所學校演話劇,演出時間長達一個小時。小朋友們非常激動,在臺下隨著劇情又哭又笑。演出結束后,王千源去水房打水,孩子們哭著過來,拉著他喊道:“貓頭鷹爺爺在這里。”王千源瞬間被深深地打動了。從那以后,他改變了演戲的態度,他覺得自己不是因為領獎才要學表演,而是因為熱愛表演才學表演,從此就很認真地演戲。
認真演應當就是王千源自己心底的一關,不管臺下有多少人在看,不管是個多么無關輕重的角色,都要認真對待。這種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精神,可以稱為“對自己負責”。只有對自己負責,才能過得了自己這一關。
《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有一句話叫“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意思是說:處理自己的事情時,如果態度不誠實,就是欺騙和坑害自己;與別人打交道時,如果態度不誠實,就會喪失道德良心,引來別人對自己的怨恨。這個“自謀不誠”不正是自己這一關嗎?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關卡。怎樣對待自己這一關,便是一個人人生態度的最本真表現。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你又拿什么去過別的關?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2020年第4期 李清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