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有“身體不錯”的小伙子,在球場上暈厥;每年都有大學生,在體測跑步時倒下……猝死,永遠都不會嫌你年輕。是什么扣動了急癥發作的扳機?今年4月,全國性學術期刊《中國急救醫學》刊登的論文《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研究發現,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57.8%,30至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在5516例猝死者中,最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6%)和勞累(25%),其次是飲酒和過飽等。也就是說,太激動、太勞累是猝死的頭號誘因。
對身體來說,情緒激動就像大壩決堤,會在短時間內對心腦等重要臟器造成沖擊。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后的2個小時,中風風險會增加3倍,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史的人風險更高。不僅如此,多項研究表明,情緒激動還會對乳腺、腸胃、免疫系統等身體機能造成影響。“情緒管理”理應成為成年人的一項技能。
而勞累則像慢性消耗,它誘發的急癥看起來毫無征兆,但每一步都是蓄謀已久。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給出十大過勞危險信號:“將軍肚”早現;脫發、斑禿、早禿;頻頻去洗手間;性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心算能力越來越差;做事經常后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情緒;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或以下者,為“黃燈”警告期,不必過分擔心;具有3至5項者,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具備過勞征兆;有6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說明你已經進入過勞預備軍了。
猝死離我們并不遙遠,請松開你踩緊的油門,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好好吃飯,按時作息,學會疏導情緒,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