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濤
〔內容提要〕 風險防控是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礎,因此銀行的基層機構管理人員應正視自身在風險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強化風險防控,打造和諧安全的經營環境。本文分析了當前銀行風險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管理對策。
〔關鍵詞〕 風險防控 教育培訓 監督檢查
銀行基層機構在開展經營工作,拓展市場份額,提高資產質量,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同時,也面臨諸多風險的挑戰。而如何強化風險防控,正確研判面臨的形勢,查擺基層機構在開展風險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長效機制建設,“積谷防饑、曲突徙薪”,成為銀行基層機構作好各項工作前提和首要任務。
一、當前風險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近年來基層機構管理人員履職情況的分析,基層機構管理人員能夠圍繞風險防控總體要求開展工作,但仍存在諸多“誤區”,成為基層機構風險防控有序開展的羈絆。
1.存在“與已無關”的認識誤區,基層干部員工缺乏主動防控意識、參與意識。個別管理人員對自身工作職責和履職要求缺乏全面了解,對風險防控工作的認識僅停留在故有的慣性思維中,認為風險防控工作是內部控制部門所負責的事,自身只是業務指導,只管業務不管人,只負責營銷不負責管理。發生了風險事件,均認為此類風險事件與本部門無關,沒有主動對風險事件開展剖析,未能主動參與本機構風險防控工作。
2.存在“天下太平”的形勢誤區,盲目樂觀情緒、麻痹思想根深蒂固。客觀地講,發生內部案件和案件風險事件的基層機構是極少的,多數機構連續多年未發生案件及案件風險事件。但違規問題卻屢禁不止,個別問題甚至屢查屢犯。個別基層機構“熟人文化”大行其道,加之員工自我保護意識、互控意識不強,既沒有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也沒有主動抵制違規行為,導致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時有發生。特別是個別管理人員未能處理好案防與經營工作之間的關系,過多的將風險防控工作寄希望于上級行的監督檢查,以及業務系統本身的硬約束。在事中控制、現場管理等方面存在缺失,未及時發現并糾正違規操作。
3.存在“無所作為”的行動誤區,缺乏對操作風險的持續防控。從近年來確認的風險事件數量上看,總體上各基層機構風險事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卻未能得到有效根治。經對風險驅動因素的分析,近80%是因工作疏忽、未按流程辦理業務等主觀因素造成的。個別現場管理人員存在“該說的也說了、該教的也教了,該組織學的也學了、該傳達的也傳達了,可還是發生了違規問題”的放任情緒。一方面柜員責任心不強、防范風險意識薄弱;另一方面隨著新業務品種的不斷推出,系統的逐步升級,個別員工對一些新制度、新流程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僅憑以往的經驗和作法應對新的業務,形成風險事件。
4.存在“盡職免職”的理解誤區,風險防控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執行。部分基層機構在開展風險防控工作中重形式,輕效果,有“空對空”的傾向,使風險防控、員工教育、風險排查等形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成了純粹的“虛招”“花架”“擺設”。個別基層機構負責人雖能按要求履職完成“規定動作”,而實際所為卻與風控履職無關;個別員工不了解風險防控工作規定,管理人員如何要求自己就如何做,應付式落實,簡單化執行。
5.存在“風險可控”的自信誤區,員工異常行為未能及時發現。基層管理人員對轄屬員工履職內情況了解、掌握的相對較多,對日常生活及履職外的社交等情況排查缺乏有效的手段,“八小時”以外的異常行為掌握較少,未能真實反映員工風險狀況。個別管理人員認為員工能夠按時上下班,辦理業務沒有差錯,“一切盡在管控之中”或存在老好人心理,對員工異常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出于所謂的“保護員工”,而掩飾其異常表現,致使員工異常行為無法及時發現。
二、風險防控管理對策
在風險防控工作中必須樹立“主動進取”的工作理念,增強憂患意識,補齊短板,依據風險防控工作總體目標,緊盯不足搞教育,結合實際定措施,圍繞問題抓整改,打好風險防控工作領域的攻堅戰、持久戰。
1.堅持正向引導和反向警示相結合,強化教育培訓防線建設,提高干部員工風險防控意識和履職能力。一是持續開展風險防控工作形勢教育。結合系統內外的案例和風險事件,教育所轄干部員工正確認識和判斷當前嚴峻的風險防控工作形勢,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警覺,增強做好相關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基層機構管理人員正確處理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業務發展與規范管理、業務創新與防范風險的關系。二是開展警示教育。利用系統內外查處的大案要案和案件風險事件進行反面警示教育。與員工算好政治賬、經濟賬、親情賬、自由賬,警示干部員工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全面落實各項防控工作措施。三是開展履職培訓,通過學習各項制度規定,引導干部員工盡快進入角色,熟悉本專業、本崗位工作職責,以及風險防控工作重點,掌握各項防控措施,規范履職行為,增強干部員工責任意識、履職意識、防控意識。
2.堅持風險預警和事中控制相結合,強化一道防線建設,提高規章制度執行力。一是強化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開展風險導向的業務督導檢查,選擇風險事件數量或風險暴露水平居高不下的重點機構、重點業務或產品、重點員工開展專項檢查,跟蹤相關問題的整改情況落實防控工作措施,確保有關業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開展,以此促進業務運營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強化風險預警,加強對風險事件的管理。認真分析風險事件驅動因素,揭示所轄各機構操作風險的真實狀況,針對高發、多發、屢查屢犯違規問題制定有利于風險防控的管理措施,切實消除風險隱患。三是強化現場管理人員履職管理,嚴格落實現場管理人員的業務審批和事中風險控制責任,切實加強現場業務的真實性管理。
3.堅持完善制度和健全機制相結合,強化制度防線建設,規范各級管理人員履職行為。一是規定動作系統化。明確干部員工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風險防控重點工作和具體內容,為干部員工履行職責提供依據。二是風險防控工作部署具體化。將各項工作部署分解落實到各專業、各崗位,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完成時限和質量要求,及時提醒干部員工開展工作。三是他行經驗本行化。根據風險防控工作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虛心學習兄弟行好的工作經驗和作法,形成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精細化管理,從內外部環境、制度流程等方面多角度分析工作中存在薄弱環節,剖析深層次原因,有的放矢開展工作,提高風險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前瞻性、實效性。
4.堅持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相結合,強化監控防線建設,震懾違規行為。一是轉變風險防控工作理念,實現監督方式從事后查處型向事前預警和事中提示型轉變。加強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點業務、重點人員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二是強化責任追究。對不執行規章制度的違規人員,以及因違規操作引發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干部員工實施問責。實施“一違規五問責”,即一問違規當事人之責;二問現場管理人員之責;三問檢查人員之責;四問未抵制違規行為人員之責;五問違規人員領導之責。通過不斷加大打擊和懲處的力度,震懾違規行為,提高制度執行力,不斷夯實基層機構風險防控工作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沈陽沈河支行)
責任編輯:梁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