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內容提要〕 本文闡述了微課的特點,并以《數字圖形處理》課程為例,探討了微課在高職院校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促進加快教學改革進程,以及更好地激發學生創造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微課 高職院校 《數字圖形處理》課程
《數字圖形處理》在高職院校中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主要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講授photoshop圖形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和圖形圖像處理技巧,課程以課堂案例為主線,通過對各案例的實際操作快速熟悉軟件功能、圖片設計思路及設計技巧,不但能迅速入門,而且可以達到較高的制作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順利達到實戰水平。將學生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導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授課、任務驅動、案例分析、情境教學和引用微課等,目前微課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已成為信息化教育發展的一個熱點。
一、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視頻資源。以音頻、視頻為主要載體,使用多媒體技術,圍繞教學目的,針對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節進行講解。概括其特點為四個字,即“短小精悍”。短,即是微課的播放時間短。一般不超過五分鐘,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學生應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行自主性、碎片化學習,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即是容量小。一般只有十幾兆的大小,適合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進行在線播放,適于網絡傳輸,也易于實現資源共享;精,即是教學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只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獨立簡短完整的講解,生動而又精彩,讓學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悍,即是微課雖然短小,但對重點和難點的講解清晰明了。語言精煉,教學效果顯著,讓學生快速突破重點和難點,是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拓展。
相比較文字而言,視頻更能讓人接受,視頻直觀具體、知識點完整,能夠讓學生用很短的時間看懂要表達所學的內容,因此微課廣泛應用于教學,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微課表達,其只是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設計過程中應與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采用問題引導、啟發誘導、任務驅動、講授演示等教學方法,并以錄制視頻和錄屏軟件的方式進行記錄和呈現。
微課重在選題,也難在選題,其作用是為了解惑,突破重點和難點,是對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環節進行講解,而不是授業,不能以其為主,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在網絡資源不可控的情況下,合理的選題加上精良的制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微課只是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在使用,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一種視頻資源,而非整個教學。雖然對有些課程而言,能夠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因為微課是基于網絡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知識傳授方式,所以應將微課的資源與網絡運用相結合。微課既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也可以作為共享資源庫為教學提供支持,學生能夠任意下載、反復學習。
二、微課在《數字圖形處理》中的應用
《數字圖形處理》這門課程操作性很強,集知識講授和操作演示于一體,要求學生了解平面設計軟件基本操作命令,熟練使用工具、圖像、圖層、路徑文字以及濾鏡等功能。不僅能夠根據主題完成圖形的基本設計任務,還要熟知平面設計基本流程與操作規范,理解創新意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在設計過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任務中。然而,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生選修這門課程大多是源于興趣,因此把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至關重要,動力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只有通過合理的學習渠道和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基于課程的特點和對學情的分析,將微課引用到《數字圖形處理》課程教學中非常必要,符合課程的性質,不同于其他教學手段。雖然微課短小精悍,但是要求具有較高的內容設計能力。制作時最好引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使得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還應考慮實際生活中的需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可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自主的學習,觀看微課視頻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不受空間環境的影響。課前閱讀教學資源,做好課程預習,涉及講授過的薄弱環節采取查缺補漏,夯實基礎知識,層層推進新課和復習舊課,把知識點串成板塊,讓學生快速掌握重點和難點,做到想學習、會學習。在課程中,通過微課教學手段將操作演示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反復觀看,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上機操作能力的掌握。微課不僅可以在移動終端廣泛應用,易于知識的傳播,也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化、深度化學習的需求,學生可能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微課形式更適用于計算機操作類課程,利用微課短小精悍的優勢,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對學習《數字圖形處理》課程除了有興趣外,還能讓課堂更靈活,讓過程更飽滿,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并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后可通過再次觀摩微課和完成課后上機作業幫助鞏固突破重點、難點,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認真反思,積極總結和反饋學習效果,讓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提升自學品質和訓練自學能力。微課重要性的突顯使其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推廣,也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三、微課的發展
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知識的傳授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傳統的授課方式也應隨之改變,與時俱進。目前,微課已成為國內教育領域最有發展前景的在線教育的代表性產品,微課具有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精、突破性強等優勢,滿足了個性化學習、移動學習、翻轉課堂和混合模式等的教育需求而得以快速發展,廣泛應用。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既是呼應當下,也是響應未來。從線下的課堂教學走互聯網在線教學,既是堅守,更是創造。夜以繼日地在備課、錄播、直播、在這場突發的疫情之下,奮戰在教育一線的教育者們不畏艱辛,迎難而上,在各自教學團隊的組織下,尋找整理教學資料,分工合作制作精良的微課資源,組織學生在線學習、討論答疑、布置作業等,與學生們一起堅守一種精神,擔當一份使命。更重要的是,在深切地擁抱這個時代的各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同時,也在感受、探索、思考新技術形態下教育生態的重構,使得我們能夠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實現了“離校不離教、離生不離崗”、確保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通過微課教學在《數字圖形處理》課程中應用,幫助學生靈活應用素材和工具,快速掌握圖形圖像設計和處理的設計思路、技巧與規律,激發創新意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為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當前教育的特殊時期,教師、學生都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親歷者,共同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厚植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
(作者單位: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