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祥 黃成超



摘 要:通過選育雄性不育系,利用雜種優勢技術,以CM120-3為母本、SS180-4為父本培育出名為“崇花6號”的晚熟花椰菜雜交新品種,其具有適應性廣、耐寒、高產等優勢,適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
關鍵詞:花椰菜;崇花6號;雜交制種
中圖分類號 ?S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9-0018-04
Breeding of a New Cauliflower Hybrid Variety “Chonghua No. 6”
Qin Xiang1 et al.
(1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Promotion Service Center, Gangxi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City, Shanghai 20215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reeding of male sterile lines and the utilization, and the breeding of new late-maturing cauliflower hybrids through the field variety comparison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a new hybrid variety named “Chonghua No. 6” was developed by the parents whose parents were CM120-3 and SS180-4 respectively. A new cauliflower hybrid variety Chonghua No. 6 was developed by breedi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Yangtze Plain area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adaptability, cold tolerance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 Cauliflower; Chonghua No.6; Hybrid seed production
花椰菜是一種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蔬菜,為甘藍的變種,其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產量高,可以為蔬菜市場提供充足的貨源,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花椰菜產量和品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品種的影響。因此,為培育產量高、品質佳、耐寒性好、抗病蟲害能力強的花椰菜新品種,筆者開展了花椰菜新品種的選育研究,以期促進花椰菜產業增產提質增效。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CM120-3 2003年,從崇明本地收集到的農家花椰菜品種(崇明本地菜農30多年前自留品種,以下統一簡稱“本地農家品種”),通過自交分離和田間性狀鑒定篩選,2007年獲得穩定的單株系CMF120,同年以本單位緊實型花椰菜中的優良雄性不育源為母本,以CMF120為輪回親本,經過連續6年的雜交和回交核置換,同時對輪回親本進行自交繁殖和定向選擇,不育胞質從原來的不育材料中轉入優良親本CMF120中,并獲得CM120-1、CM120-2、CM120-3等5個回交6代的不育系,并從中篩選出雄性敗育徹底,不育率為100%的優良雄性不育系CM120-3及對應的保持系CMF120。母本CM120-3表現為適應性好,耐寒能力強,平均株高為56cm,開展度71cm,葉片長橢圓形,較厚,深綠色,臘質中等,花球蕾粒小,球面平,球高12.8cm,球徑18.7cm,單球重1.5kg左右,生長較旺盛,耐寒性強,低溫下不易毛花和紅花,品質優,花球實,比重高,定植至采收120d左右。
1.2 父本SS180-4 2003年,從崇明本地收集到的農家品種,通過多年的自交分離和田間性狀鑒定篩選,2007年獲得穩定的單株系。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返回后又經過5年的自交純化,并結合田間性狀考查田間適應性、抗病性等綜合鑒定考察,分離篩選出了SS180-1、SS180-2、SS180-3和SS180-4等4個性狀穩定的優良株系。其中,SS180-4表現晚熟,田間適應性好,生長勢旺盛,抗逆和抗病能力強,株高89cm,開展度101cm,葉深綠色、長橢圓形,臘質重,花球緊實潔白,花粒細密,花球呈高球型,平均球高14.5cm,球徑12.3cm,單球重在1.5kg左右,抗逆、耐寒性好,抗病能力強,高溫下不易產生毛花和紅花,定植至始收在180d左右。
1.3 雜交配租 2013年春,利用包括CM120-3和SS180-4在內的5個表現優良,不育性狀穩定的不育系和4個綜合性狀優良的自交系,互相配制雜交組合,共獲得20個結實率正常的雜交組合。2013年秋,分3個播種期在上海崇明花椰菜研發中心種植基地試種,并對20個組合進行田間考察,主要選擇雜交優勢明顯,抗病性強,抗逆性好,耐寒能力強,品質優、產量高、適種期長,花球緊實潔白,花粒細,球面平,球形高而圓的雜交組合。經過仔細地觀察考查和篩選,共獲得3個組合田間表現突出,耐寒性好、品質優、抗病能力強,產量優勢突出,經濟性狀好的雜交組合。經過2014—2015年連續2年的田間品比試驗和2016—2017年連續2年的生產性示范試驗,組合CM120-3×SS180-4均表現突出,不但田間生長整齊,且雜交優勢強,耐寒性好,產量高,田間綜合性狀優良,初步命名為“崇花6號”。根據花期雜交母本不育系雜交結實性狀好,而保持系和雜交父本自交結實性好的標準,通過從多個不育系和保持系、父本的單株系中選定“崇花6號”母本和父本的原原種,經研究安全可靠的制種技術,擴大雜交制種,繁育出花椰菜新組合“崇花6號”雜交種,并初步總結形成了“崇花6號”高產優化栽培技術。
2 田間品比試驗和生產試驗
2.1 2014年不同播種期品比試驗 2014年秋、冬季,在上海崇明花菜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分別進行了連續3個不同播種期的品種比較試驗,播種期分別為7月10日、7月20日、7月30日。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參試品種(組合)共3個,分別為CM120-3×SS180-4、CM120-1×SS180-2、CM120-3×SS180-3,另設“本地農家品種”160d為對照。每個品種1個小區,設3次重復,每個重復種植40株,田間管理按常規。于花球商品采收期對3個雜交組合的株高、開展度、最大葉、外葉數、球高、球徑、單球重、球色等經濟性狀進行考察,品比試驗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崇花6號”在3個不同播種時期,田間表現均比“本地農家品種”160d早收獲3~7d,耐熱性和耐寒性均比對照好,品種適應性好,適播期長,早播花球內無夾葉和毛花紅花,晚播晚收,后期無紅花和毛花。3個播種期內均表現出較強的雜種優勢,經濟性狀優,花球緊實,大小均勻,花球呈半球圓,球色白,心葉內扣護球,3個播期小區產量分別達到96.0kg、95.2kg和80.8kg,折合單產分別為58210.5kg/hm2、57726kg/hm2和48994.5kg/hm2,比對照“本地農家品種”160d分別增產31.87%、33.70%和32.02%。
2.2 2015年多點生產試驗和品比試驗 2015年秋季,在上海崇明花菜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崇明區蔬菜種苗園藝場、錦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凱勝蔬菜專業合作社分別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參試品種(組合)共3個,分別為CM120-3×SS180-4、CM120-1×SS180-2、CM120-3×SS180-3,另設“本地農家品種”160d為對照。每個品種1個小區,設3次重復,每個重復種植70株,田間管理按常規,品比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崇花6號”在4個不同種植點的品比結果,收獲期與“本地農家品種”160d(對照)基本相似,一般比對照略早5~7d,4個不同種植點單產分別為58453.5kg/hm2、58161kg/hm2、58887kg/hm2和57969kg/hm2,比對照“本地農家品種”160d分別增產34.64%、32.48%、31.24%和32.78%。并且表現出了極強的田間適應性和抗寒能力,豐產性好,具有很好的經濟表現。
2.3 品種的生產試驗 2016—2017年連續2年在崇明區蔬菜種苗園藝場、錦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凱勝蔬菜專業合作社、上海成超蔬菜專業合作社、港沿鎮王付勝蔬菜種植基地、東旺沙沈建斌蔬菜種植基地等蔬菜生產基地進行多點生產試驗,試驗面積0.13~0.2hm2,以“本地農家品種”160d為對照,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試驗結果見表3。連續2年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的地點種植,“崇花6號”均表現出較好的商品性和豐產性,綜合性狀優良,耐寒性好,產量高,平均產量達55129.5kg/hm2,比“當地農家品種160天”(平均產量42004.5kg/hm2)增產31.24%。并且田間適應性好,抗病能力強(晚熟花菜的主要病害是黑腐病和菌核病),花球緊密,耐寒能力強,內葉內扣護球、球白商品性好,可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
3 特征特性
“崇花6號”為晚熟品種,從定植到花球始收一般在160d左右,植株生長勢強,耐逆性好,抗病能力強,株型較大,平均株高63cm,開展度85~90cm,葉片半直立呈30~60°,最大葉長>65cm,葉寬30cm左右,外葉為深綠色,葉形為闊橢圓形,無葉片裂葉,蠟質中等,內葉內扣護球,花球縱切面呈橢圓形,球高15cm左右,球徑16cm左右,球面平,球色白,小球形凸起物細,球質細,花球緊實,大小均勻,口感、風味及品質均為優良,單球重1.5~2.5kg。田間表現整齊度好,高抗黑腐病和菌核病,耐寒性強,能耐短期-7℃的低溫,對外界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春季溫度多變,波動大的環境條件下,也不易產生毛花、紅花,商品性好,產量高,適合上海地區秋季栽培。
3.1 田間適應性極強 “崇花6號”在不同種植點的品比結果,與“本地農家品種”160d(對照)對比,表現出了極強的田間適應性和抗寒能力,抗病能力強(晚熟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是黑腐病和菌核病)。
3.2 豐產性較好 經多點試驗,“崇花6號”對比“本地農家品種”160d早收獲3~7d,且增產效果明顯,增產率在30%以上。在不同年份,“崇花6號”均表現出了較好的豐產性和穩定性。
3.3 商品性較好 “崇花6號”綜合性狀優良,花球緊密,耐寒能力強,內葉內扣護球、在1.5kg左右一般不會露花,所以不需要摘葉蓋花,可達到球白商品性好,具有很好的經濟表現,可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期播種,培育壯苗 “崇花6號”適宜秋季栽培,上海地區播種期一般在7月中旬。苗期適當遮陽,搭架避雨,同時防止菜苗徙長造成高腳苗。其他地區的播種期可參照當地的氣候及環境條件和栽培習慣,要求予以適當調整,并慎選最佳播種期。
4.2 適時移植,合理密植 穴盤播種的苗齡掌握在30d左右,當幼苗真葉達到4~5片時及時移栽。露地散播的苗齡掌握在35~40d,采用假植的苗齡掌握在40~45d,種植密度在27000~30000株/hm2。
4.3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定植前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0kg/hm2、過磷酸鈣225kg/hm2或45%復合肥600kg/hm2作基肥,定植時用細土蓋根,并用0.5%的尿素液作定根肥,同時保持根際土壤濕潤。前期薄肥勤施,連施2~3次,追肥用1%尿素液施在根際周圍,以后施2%尿素液1~2次。中期在花球形成前,蹲苗7~10d,控水控肥以防植株徒長。結球初期開始重施追肥,施尿素300~450kg/hm2、硫酸鉀75kg/hm2,同時用0.2%~0.3%鎂硼根外追肥。
4.4 病蟲害防治 生長期應注意夜蛾類、小菜蛾及菜青蟲等害蟲的危害,同時應注意蚜蟲的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4.5 采收 采收標準根據銷售對象把握,銷往菜市場的一般在1.5kg左右采收,銷往加工廠的可長至2~2.5kg采收。本品種在1.5kg左右一般不會露花,所以不需要摘葉蓋花。但長至2~2.5kg時應及時摘葉蓋花,避免暴曬,以使花球潔白、肥嫩。摘下蓋花時不能摘黃葉和病葉,以免影響花球的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泉生.崇明區花椰菜品種應用現狀及潛力品種推薦[J].長江蔬菜,2009(17):8-10.
[2]王德君.崇明區花菜生產的現狀與對策[J].上海蔬菜,2003(3):7-8.
[3]邱源,黃成超,朱忠南,等.花椰菜新品種崇花三號的選育[J].上海農業學報,2010,26(2):86-8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