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航空器嚴重癥候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川航“5·14”事件的完整事發經過。在這份長達131頁的調查報告中,除了事故原因,還首次披露了“英雄機長”應對事故的更多具體細節。
輪胎爆胎,頭等艙靠枕在雅安市被發現
2020年6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航空器嚴重癥候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川航“5·14”事件的完整事發經過。
報道披露,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空中客車A319-133/B-6419號機執行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機上旅客119人,機組9人。飛機在航路飛行中,駕駛艙右風擋爆裂脫落,飛機失壓,旅客氧氣面罩脫落,機組宣布最高等級緊急狀態(Mayday),飛機備降成都。該事件造成一人輕傷、一人輕微傷,飛機駕駛艙、發動機、外部蒙皮不同程度損傷。
2018年5月14日6點27分,飛機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機長劉傳健擔任責任機長,右座副駕駛為徐瑞辰。
7點7分5秒,飛機座艙高度6272英尺(約為1911.7米)時,飛機艙音記錄器中出現“嘭”的一聲悶響,機組發現右風擋玻璃出現放射網狀裂紋。機組事后描述為“非常碎、非常花,全都裂了”。7點7分6秒,副駕駛徐瑞辰說“風擋裂了”,同時飛機出現報警信息。
7點7分10秒,艙音記錄器中第二次出現“嘭”的一聲,劉傳健隨即表示“我操作”。7點7分45秒,飛機風擋玻璃在6256英尺(約為1906.8米)爆裂,艙音記錄器中出現連續噪音,飛機自動駕駛斷開。機長人工操縱飛機,開始下降高度。飛機下降過程中,多次出現報警信息,機組同地面的聯系也中斷了,飛行區域管制持續呼叫機組,但均未收到回應。
7點19分,3U8633機組兩次在頻率中宣布遇險信號“Mayday”,區管均予以回應。飛機地面恢復聯系,飛機繼續向成都機場飛行,準備備降。
7點41分,劉傳健駕駛3U8633航班在成都雙流機場落地,飛機部分輪胎爆胎。
7點44分,3U8633與塔臺建立聯系,機組報告無法自主滑行,有機組、乘務員受傷。
……
據了解,川航“5·14”事故發生后,中國民航局隨即介入調查。
調查組對B-6419號機檢查發現,駕駛艙右風擋缺失,飛行控制組件向右上方翹起,駕駛室艙內部分組件缺失,副駕駛徐瑞辰的耳機和空勤登機證丟失,機長的電子飛行手冊丟失,頭等艙隔簾、頭等艙靠枕等丟失。檢查起落架區域,右側3、4號主輪易熔塞熔化,輪胎泄壓,胎皮完好。
2019年7月,四川當地媒體曾報道,在雅安市寶興縣一座高山上曾發現疑似飛機組件。調查報告證實,2019年7月26日,雅安市寶興縣當地居民在一座海拔4273米高的山上,找到了丟失的飛機組件,同時被發現的還有頭等艙靠枕。
“英雄機長”高空缺氧飛行近20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更多“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此次事故的細節。
飛機右風擋第一次出現裂紋后,副駕駛立即在電子飛行手冊上查找相關資料,左座機長劉傳健立即用手進行了觸摸并判斷為內側出現裂紋,第一時間申請下降高度、備降成都。機組在得到管制指令后,劉傳健立即執行下降程序。在下降過程中,副駕駛查找相關程序時右風擋脫落,座艙爆炸性失壓,機組轉為處置座艙失壓。
風擋脫落導致出現爆炸性座艙失壓,副駕駛瞬間被強大的外泄氣流帶離座位。此時右座側桿出現向前,同時自動駕駛儀斷開,飛機姿態瞬間急劇變化,劉傳健立即人工操縱飛機。
劉傳健曾試圖用右手取出氧氣面罩,但由于左手操縱側桿,氧氣面罩位于身體左后側,且飛機抖動劇烈,主要精力用于控制狀態,使用右手未能成功取出氧氣面罩。從風擋爆裂脫落至飛機落地,劉傳健未佩戴氧氣面罩。其暴露在座艙高度10000英尺(3048米)以上高空缺氧環境的時間從5月14日7點7分至7點27分,總時間為19分54秒。
調查報告顯示,第二機長梁鵬進入駕駛艙后,通過拍肩的方式示意副駕駛識別應答機。在發現劉傳健沒有佩戴氧氣面罩后,立即進行了提醒;劉傳健通過第二機長了解到了客艙情況正常的信息。在下降過程中使用手持話筒向空管發出了“Mayday”“客艙失壓”等關鍵遇險信息以及機組意圖;第二機長通過拍肩等方式與機長和副駕駛之間進行交流,相互鼓勵,事件處置過程中,機組表現出了較強的駕駛艙管理能力。
事后的訪談證實,劉傳健和梁鵬在飛機失壓后未感覺到身體明顯疼痛,只有徐瑞辰感覺胳膊疼。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于被外泄氣流帶離座位和回到座位的過程中,胳膊被駕駛艙的儀表盤等硬物挫傷所致,后來在醫院診斷其為“左上臂皮膚挫傷”。
爆裂風擋為空客原廠玻璃,排除維護不當可能性
中國民航局調查組針對事故中爆裂的風擋玻璃,進行了重點調查。
調查顯示,B-6419號機的右風擋為空中客車公司原裝件,制造和安裝方面無異常記錄,無異常維護記錄,無異常維護歷史,當天沒有故障保留,飛行前檢查期間沒有損壞報告。調查組因此排除因維護不當而導致風擋玻璃破裂的可能性。
據天氣信息顯示,事發時所在飛行高度及區域無雷電、冰雹等重要天氣,排除天氣原因導致風擋破裂的可能。對B-6419號機風擋區域檢查也未發現有鳥擊痕跡。
中國民航局調查組對于風擋玻璃爆裂進行了總結,稱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是B-6419號機右風擋封嚴(氣象封嚴或封嚴硅膠)可能破損,風擋內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滲入并存留于風擋底部邊緣。電源導線被長期浸泡后絕緣性降低,在風擋左下部拐角處出現潮濕環境下的持續電弧放電。電弧產生的局部高溫導致雙層結構玻璃破裂。風擋不能承受駕駛艙內外壓差從機身爆裂脫落。
中國民航局向飛機制造商空客公司提出了安全建議,包括空客基于此次事故和歷史類似事件建立失效模式,評估并改進風擋設計、選材和制造工藝,防止水汽侵入和存留在電加溫系統,降低電弧產生的可能性,避免雙層結構玻璃破裂;研究在風擋加溫系統中增加對電弧的探測和防護功能;建議空客公司督促風擋制造商加強風擋生產質量控制,確保風擋制造持續符合設計標準和制造工藝規范等。
(《四川日報》2020.6.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