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之前的判例并不對之后的裁判構成約束。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法律體系之間的沖突仍舊屢見不鮮。法律賦予了法官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時可能會出現自由裁量權濫用。
兩起案件情節高度相似,都是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都是要求商家10倍賠償。不同的是,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青島中院)認定知假買假行為屬于消費行為,支持了10倍賠償請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三中院)則認定職業打假人不是消費者,駁回其10倍賠償請求。
上述兩份判決書的公布時間都在2019年,且前后間隔只有幾個月。同一事實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再次將“同案不同判”置于公眾視野。
同案不同判時有發生
近年來,隨著法官的自主裁判權和自由裁量權進一步增強,“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司法公信力。
“同案不同判”的現象,除了在民事、行政類案件中出現外,在刑事案件中也時有發生,其中以仿真槍案件最引人關注。
劉大蔚因網購24支仿真槍,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走私武器罪判處其無期徒刑。
上訴后,被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劉大蔚的父母隨后提出申訴。
2019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了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劉大蔚的再審判決:以走私武器罪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劉大蔚有期徒刑7年零3個月,并處罰金32000元。
陳洪陶于2006至2008年期間,分別從廣州市玩具市場和香港購得仿真槍存放于自己的住所。
案發后,法院一審判處陳洪陶有期徒刑一年。陳洪陶不服提起上訴,但被二審法院駁回。陳洪陶仍不服,開始逐級申訴。
今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就陳洪陶犯非法持有槍支罪作出再審判決:陳洪陶犯非法持有槍支罪,免予刑事處罰。
裁判標準為何不統一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胡功群認為,“同案同判”能夠最大程度地體現法治的平等性和公正性,也有助于推進法官的職業化建設。同樣或近似的事實要獲得相同的裁判結果,首先要求法官群體必須有一套相對統一的司法理念、裁判技術和規則體系,而這種理念、技術和規則又必須通過長期的法學教育和職業訓練累積而成。
浙江省有一起3人入室盜竊財物22萬余元的案件,其中兩人適用盜竊罪“其他特別嚴重情節”判刑,而另一人羅某卻沒有適用。
“這是一起典型的‘同案不同判案件,違反了共同犯罪量刑的基本原理。而‘同案同訴‘同案同判是人們對于司法的基本訴求,起訴、判決不一致會破壞法律適用的同一性,有損司法公信力。”承辦檢察官說。
經檢察機關提出抗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羅某盜竊案作出再審終審判決,認為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對羅某的盜竊行為屬于“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抗訴意見正確,予以采納。根據羅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等,依法改判其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6萬元。
安徽財經大學教授張運書分析認為,導致裁判標準不統一,也就是所謂的“同案不同判”的原因,有以下3點:
一是法條過于原則籠統,給法官留下操作空間。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之前的判例并不對之后的裁判構成約束。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法律體系之間的沖突仍舊屢見不鮮。法律賦予了法官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時可能會出現自由裁量權濫用。
二是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嚴重。一些地方的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為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一些跨地區的有重大影響的經濟糾紛案件常以行政手段施以影響,使當地司法機關處于兩難的境地,進而產生了“同案不同判”。
三是法官業務水平和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對法律文本的理解存在差異。即使是同類型的案件,由于法律適用、事實認定上觀念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種現象也是成文法國家司法裁判的一種痼疾,因為司法裁判的過程是一個對事實進行認定、對法律進行解釋的過程,整個過程中都存在主觀的自由裁量,認識不統一在所難免。
如何解決法律適用分歧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加快,解決法律適用分歧已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法為解決法律適用分歧進行積極探索,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2015年9月,最高法出臺了《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分別就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和完善審判委員會運行機制作出具體規定。
2019年9月,最高法印發了《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對審判委員會的組成、職能以及運行機制作出具體規定。
2019年10月11日,最高法《實施辦法》出臺,自2019年10月28日起施行。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文件的出臺,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鄧曉靜認為,最高法作為行使國家終局裁判權的最高審判機關,只有通過發布指導性案例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的方式統一裁判標準,法律適用分歧的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智慧建議,在立法上對該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加大指導性案例發布頻率和力度,以指導性案例明確法律或者司法解釋的精神,提煉典型司法規則,進一步發揮指導性案例制度的作用;進一步落實類案檢索機制。
(《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