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叢林中的孩子雖不缺食物,但沒有人關心他們,也沒有睡覺的地方。而另一些孩子明明在家中長大,卻被忽視、虐待,得不到任何愛,被當作動物來對待。這些孩子不會說話,不上學,只是日復一日地活著,他們覺得和動物相處比人類要舒服。
盡量真實地再現野孩子
夜晚來臨時,森林有種毛骨悚然的寂靜。
瑪麗娜很害怕,她一直在哭。漸漸地,幾只卷尾猴向她靠近,它們悄無聲息地從遠處的樹干滑過。瑪麗娜嗅到了猴子的氣味,停止了哭泣。如今,當她回憶起這一幕時,平靜中透出一種疏離和懷念。
1954年,5歲的瑪麗娜被綁走并遺棄在哥倫比亞的一個熱帶雨林中。她和這里的卷尾猴一起生活了5年,吃漿果、樹根和猴子們留給她的香蕉,睡在樹洞里,學著像這些敏捷的動物一樣四肢著地爬行,在不同的樹枝間跳躍。有一次,她吃了腐敗的食物導致中毒,一只年長的猴子帶她來到一個水潭,強迫她喝了很多水,把毒素吐了出來。在被獵人發現前,她大多數時候安靜地坐在樹上,和猴子玩耍并給它們梳毛。被發現后,她被賣到妓院,逃跑后在街上流浪,隨后被一家好心人收養并帶到了英國。之后,她結婚、生子,并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沒有姓名的女孩》。最初,沒有出版商愿意出版她的書,因為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大量的證據和細節佐證了她的自述。
瑪麗娜稱得上幸運。現實中,一些行為舉止像動物的“野孩子”,有些是被拋棄在荒野,由動物養大;有些是被父母遺棄或關在雞籠、狗舍甚至豬圈中,為了生存,不得不成為動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野孩子”是語言學家和行為學家們爭相研究的樣本。人類通過研究他們來試圖回答:人類和動物的差別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是由人類教養,還能成為“人類”嗎?
英國藝術攝影師茱莉亞·巴頓第一次讀到瑪麗娜的故事時,被她悲劇般的力量所虜獲。2015年,她根據搜集到的“野孩子”故事創作了15張照片。根據記載和自己腦海中的劇情,她找到了真正的卷尾猴、狗、雞、鳥甚至是一只豹子,打算將它們和扮演“野孩子”的小演員拍到了一起。
他以為自己是一只鳥
1991年被發現的薩納有6年時間和狗生活在一起。她的父母都是酗酒者,把她遺棄在街頭。為了尋求熱源,3歲的薩納爬到了附近農場的一個狗舍中。當她被發現時,行為舉止完全和狗一模一樣,她用四肢走路,伸出舌頭喘息,在地上舔水,撕咬食物時會露出牙齒,有人類接近就像狗一樣吠。現在,她仍在一家療養院接受看護。回歸人類社會后,她只學會了簡單的單詞,沒有使用語法來組織句子的能力。
2008年在俄羅斯發現的普拉娃被稱為“鳥人”。7歲的他并沒有被母親拋棄,而是從一出生就被關在一個充滿鳥籠的房間里。他的母親在這里養著數十只鸚鵡,并把自己的兒子當成另一只鸚鵡。她從沒有在肉體上傷害過他,也沒有不給他食物,但從不和他講話。于是,普拉娃以為自己是一只鳥。他不會說人類的語言,但會發出鳥鳴聲,當他開心或困惑時就激動地揮動雙臂,仿佛鳥兒在振動翅膀。
巴頓表示,被拋棄后和動物一起長大的“野孩子”,與被父母當成“動物”來養的“野孩子”,這兩種情況很難說哪種更糟糕。叢林中的孩子雖不缺食物,但沒有人關心他們,也沒有睡覺的地方。而另一些孩子明明在家中長大,卻被忽視、虐待,得不到任何愛,被當作動物來對待。這些孩子不會說話,不上學,只是日復一日地活著,他們覺得和動物相處比人類要舒服。有些孩子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死去,有些孩子雖然活著,但徹底迷失了。
巴頓還發現,與被家人當成動物來養的“野孩子”相比,在叢林中長大的孩子生存下去的概率更大。
“這看起來太像人類了”
巴頓選角花了很長時間。為了盡量真實地呈現“野孩子”的生存狀態,她試圖找一些看起來營養不良的小演員,他們要瘦骨嶙峋,有一點兒野性,有時看起來有些怪異。
巴頓故意把他們的衣服弄得破舊骯臟、面目全非。此前,她謹慎地征求孩子們和家長的意見,也告知了要拍攝的故事內容,在對方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開始了拍攝。即便如此,拍攝結束后,小演員們仍會被自己最后的樣子震驚,除了化妝造成的遍體鱗傷外,在叢林中拍攝,他們的身上往往也會不知不覺出現青腫。“孩子們最后都哭了。”巴頓說。
在巴頓看來,現在的很多孩子被寵愛著長大,仿佛被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安全的繭。但與此同時,在世界上的很多角落里,虐待兒童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們可能就發生在你的隔壁。“很多事情確實發生了,只是人們不知道。”她說。
美國衛生部201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美國遭受虐待的兒童有所增加。
其中,嬰兒和幼兒中被虐待和忽視的比例最高,四分之一以上的受害者不到3歲。2018年確定的兒童受害者約為67.8萬,60.8%是由于被忽視,10.7%是因為遭受身體虐待,7%是被性侵。超過15%的人遭受了兩種或更多的虐待類型。
瑪麗娜被拯救的故事從來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她后來反復說,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被獵人發現,離開了卷尾猴和叢林——雖然現在的她,很愛她的丈夫和孩子。
巴頓在拍攝完成后曾拜訪瑪麗娜。當巴頓把關于她的照片給她看時,她很平靜,只是說:“這看起來太像人類了。”
(《中國新聞周刊》總第9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