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華 尉盛元
摘要:近年來,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針對貧困地區缺乏資金支持和抗風險能力弱這兩大痛點,開展了一系列在貧困地區助農幫農的扶貧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當前脫貧工作業績到了決勝階段,但距打贏脫貧攻堅戰尚有不足。本文就金融扶貧工作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以供參考,助力金融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金融扶貧? 基層金融? 農業農村
一、山丹縣經濟發展概況
山丹縣位于甘肅省西部,2018年山丹縣全年生產總值522862萬元,增速5%,低于全國平均增速;人均生產總值30856元,增速9.24%,人均生產總值略低于甘肅省人均31336.13元,與全國人均64643.5元相差一半;三產業結構比為20.5:24.5:55,第三產業比重較去年下降0.4個百分點,傳統農牧業對經濟的貢獻較大,經濟結構化轉型升級動力不足。
2018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07128萬元,較上年下降3.58%;各項存款余額846149萬元,較上年增長8.7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608915萬元,較上年增長11.17%;貸款余額與GDP之比為135.2%,存款余額與GDP之比為161.8%,金融拉動經濟增長尚有不足,山丹縣經濟內生增長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優化。縣域金融機構趨于完善,山丹縣擁有金融機構21家,經營網點48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格局基本形成,金融服務經濟能力不斷增強。
二、金融扶貧中的問題
(一)手段單一創新不足
與扶貧成效明顯的地區相比,山丹縣扶貧工作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制度層面創新不足,本地政府對于金融扶貧工作的部署規劃存在照搬現象,制定扶貧計劃時未能將本地因素考慮進去。其次是金融機構在發放小額信貸或助農專項貸款時,出于謹慎性考慮,將放貸門檻和可貸資金的標準做了一定的限制,未能實現扶貧資金“零門檻”待遇。導致扶貧資金大量積余,削弱了政策效果。最后,由于山丹縣經濟較為落后,大多數居民的扶貧資金獲取途徑只有向銀行申請貸款這一條路,很多貧困戶家中無固定資產可供抵押或質押,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依靠金融扶貧。
(二)金融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山丹縣金融專業人才集中在金融機構及政府相關單位,普通企事業單位專業人才集聚度不高,而人員占比更多的個體工商戶及農民的金融知識幾乎為零。在金融人才聚集度高的單位中,處于領導級別的學歷水平普遍較低,本科以上的不及一半,且學習能力有限,難以招架更新迭代速度快的金融知識,自然也就難以做出有戰略性眼光的金融決策。而在年輕一代當中,大多是非金融專業出身,先進后學,對于扶貧政策也是簡單的落實執行,缺乏主動創新精神。城鄉居民只有與金融機構打交道時才能直接立體的接觸金融概念,其他時候則因為對金融知識學習的動力性不強,造成居民普遍缺乏金融知識,因此金融扶貧缺乏群智基礎。
(三)金融扶貧意識淡薄
由于積貧已久,貧困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首先體現在政府層面對金融工作的不重視,很多金融建設工程還停留在文件轉發層面和會議形式上,金融工作得不到實質性的推進和落實。其次是金融機構對于金融扶貧的認識不到位,金融機構天生的逐利性使得金融機構在日常工作中將盈利擺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金融對扶貧的重要性,對相關小農貸款、生產貸款不上心。最后是居民對于金融、扶貧等概念存有誤解或知識盲區。一方面體現在扶貧資金濫用泛用,不少居民將農業專項貸款用在婚喪嫁娶、購車買房,使得扶貧資金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體現在居民對扶貧概念不明確,將扶貧貸款占為己有、貸而不還,錯誤的將扶貧貸款視為政府和金融機構對其的資金補貼。
(四)扶貧資金投入不足
甘肅省政府為了改變當前貧困現狀,在2013年開始每年在農村扶貧項目上投入200億左右的扶貧專項資金,但是農村積貧已久、處處落后,需要改善的民生項目多,處處都需要大筆資金來改善貧困區居民生活條件。其次我省貧困人口基數大,在檔貧困戶遠超其他省份,分擔到每個貧困戶頭上的資金有限,遠遠不及扶貧所需資金,扶貧效果因此大打折扣。最后我省地域跨度大,不同地區的貧困戶需求多樣化,政府在不同地區難以復制相同的扶貧政策來幫扶貧困戶,造成扶貧效率低下,扶貧進展緩慢。
三、對今后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創新多元競爭
引導縣內金融機構對現有的扶貧手段進行創新,一是根據本地農業特色項目設計出特色貸款項目,例如依托山丹花海發展花卉種植、依托山丹軍馬場發展良馬繁殖、依托山丹特色餐飲發展肉羊繁殖等。二是要改變以往放貸標準,如土地承包經營權、農作物未來收益等便民利民的抵押標準。三是要為貧困戶中的弱勢群體提供定制化、具有可行性的扶貧方案,將扶貧方案與扶貧資金一起提供給貧困戶,讓其有目標、有希望的扶貧。在這其中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要發揮出資金優勢,降低扶貧資金的取得門檻,基于央行設定的最低利率設計扶貧貸款利率,讓實惠普及更多民眾。
(二)加強人才引進培養
人才對于扶貧是至關重要的,上至扶貧政策的方案制定,下至扶貧一線的具體實施,都離不開專業化人才。首先需要填補基層金融人才的空缺,針對當前人才匱乏現狀,需要從省一級出臺人才引進計劃,市縣級政府要落實好人才福利待遇。現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打人才戰,各地出臺的引進政策一山更比一山高,我省應該立足現狀,將目光投向低中端人才,引進的人才不求質高,但求量多。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填補基層人員亟需的現狀。
(三)重視思想意識扶貧
扶貧不僅僅體現在觀念上,更重要的是在觀念上扶貧。首先黨政管理部門需要落實好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切實做好金融管理與服務協調工作,樹立金融工作思路。同時積極開展金融扶貧領域項目,為金融扶貧搭建“銀政企”和“保政企”合作平臺,提升政府引領和服務金融的能力,助力金融扶貧實現成效。
其次還應向全社會普及誠信規則。基層人民銀行要加大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的溝通,將農村中數量龐大的個體企業和小規模農戶納入征信系統覆蓋范圍,建立起符合其特點的信用評價體系。
(四)政企加大資金投入
當前新出臺了很多國家扶持政策,加之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完山丹之后,提出了很多新的指示,山丹縣政府可以以此為契機,加大對基礎薄弱環節的財政支持,重視培黎學院對人才產出的重要作用。
針對金融機構抵押難、質押難問題,政府可以出臺一套獨立于金融機構貸款條件的標準,以每個行政村為單位,通過戶戶幫扶、村干部擔保等手段降低對貧困戶的放貸標準。或是秉承“利益不享,損失共擔”用財政資金為金融機構資金墊底,盡可能為貧困戶扶貧創造條件。通過一切積極手段,消除貧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高軍,李忠東.甘肅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問題研究[J].開發研究,2018(2):118-126.
[2]胡成選,狄國林,卞進楠.金融支持縣域產業發展情況調查[J].時代金融,2017(10):78-80.
[3]蔣雄.甘肅貧困縣區發展普惠金融面臨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武漢金融,2015(3):64-65.
[4]李桃.金融支持甘肅扶貧問題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4(6).
[5]遲巧仙.金融業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時代金融,2007(358):146-148.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掖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