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毅鶯
摘要: 貸款基礎利率是商業銀行對優質客戶所提供的最優惠貸款利率,而對于普通客戶則會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之上進行加點,以發揮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風險管控作用。2019年8月,國家為了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秩序,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進行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意見。LPR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確定方法,進而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及經營管理帶來了極大影響。本文從LPR改革內容介紹入手,結合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特點談談LPR改革對商業銀行整體經營及成本的突出影響。并提出一些幫助商業銀行盡快適應LPR改革的管理改革措施。
關鍵詞: 商業銀行? LPR改革? 經營成本
存款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基礎性業務類型,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盈利及收入來源。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無論是數量還是貸款規模都呈現幾何級數增長態勢。而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繁榮也產生了許多管理問題及不足,進而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為此,央行于2019年8月改革完善了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這一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利率市場化以及達到 更深層次的“降息”作用。面對LPR改革,商業銀行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存貸款等基礎性業務所造成的影響不可謂不強烈。因此,如何有效應對這一改革及變化,如何在LPR改革背景下實現商業銀行業務的穩定以及發展,成為銀行領導層與決策層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LPR改革內容簡析
LPR的全稱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顧名思義,央行希望通過此次改革與完善將我國金融市場利率往市場化的方向進一步推進。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推進不僅在于“降息”,同時,對于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開展也造成了突出影響。過去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往往受到央行基準利率影響,而央行基準利率也更多是在國家層面上思考決定的,因此更多側重于國家宏觀調控而在市場的導向性上體現不足。LPR改革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確定的基礎,從參照央行基準利率轉為LPR加點方式,LPR的確定則是通過取18家有資格向央行貸款的銀行的報價平均數確定。同時,將以前的每日利率更新調整為每月更新。這樣一方面通過更多銀行的參與實現利率市場化,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起到了穩定利率及金融市場的目的。
二、LPR改革對商業銀行經營成本的具體影響
LPR改革改變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確定基礎,這對于以存貸業務為最主要營收來源的商業銀行而言其影響不可謂不大。LPR改革不僅改變了銀行業務的開展形式,影響到原有的業務思路,同時也對商業銀行經營成本造成多方面的突出影響。具體來說,LPR改革對商業銀行經營成本影響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LPR改革是國家進一步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而大多數商業銀行均以存款貸款為最主要業務,所以在LPR改革影響下,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利息收益必然受到影響,據相關學者普遍認為,在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前及今后時期,LPR改革將會導致貸款利率普遍下調。而在貸款利率普遍下調的同時,國家雖然并未對存款利息上調,但處于競爭因素考慮,絕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會因為競爭壓力而參與到利用存款利息上調來爭取更多客戶的業務競爭當中。這就會導致商業銀行一方面降低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又提升存款利息,從而讓銀行在存貸利差上的收入受到巨大影響,進而導致銀行經營成本不斷增高。其次,LPR改革不僅從直觀上會引起商業銀行存貸利差收入減少。商業銀行還會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存款客戶競爭,而在負債成本上不斷累高,進而導致經營成本整體升高。再次,LPR改革不僅僅是一項制度的變革,同時對于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想要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勢必需要通過加大管理投入來實現,從而又將從這一層面上增加風險防控及經營成本。
三、LPR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經營成本管理改善措施
目前,商業銀行在經營成本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LPR改革背景下其負面效果將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例如許多商業銀行將存貸利差作為經營收益的最主要來源,其他業務類型較少或整體業務類型較為單一,這就更加容易在LPR改革和競爭激烈化程度加劇的影響下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為此,筆者認為商業銀行想要更好更快地適應LPR改革,更快在新的發展階段和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就應當從完全內部管理、調整業務結構以及加快制度與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內部管理,加快精簡增效
商業銀行完善內部管理應當側重于FTP以及內部控制兩方面。所謂FTP就是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是指在資金在商業銀行業務經營單位與銀行內部資金管理中心之間的往來轉移,業務經營單位產生負債業務(存款業務)便將負債業務額全額轉移到銀行內部資金管理中心,并按照比例獲取利息。產生資產業務(貸款業務)時則向資金管理中心全額購買,并支付相應利息。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為了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的規范與精益化,同時,FTP相對于傳統的上存下借模式而言,還具有更多優勢,如能夠為銀行資金管理中心提供更加準確的業務往來數據信息,確保各業務經營單位財務管理的有序與有效等。在LPR改革背景下,由于利率市場化的深化,FTP利率也應當根據LPR做出相應調整,以確保更好地適應LPR改革下的利率市場化趨勢,縮減不必要的經營成本與開支。此外,商業銀行應當加強自身內部控制建設,尤其在經營成本績效考核及指標體系設計方面,應當緊跟LPR改革要求,簡化相關流程與操作程序,建立更加完善且成熟的以適應LPR改革要求為核心的內部控制科學體系。
(二)積極優化業務結構、創新業務類型
LPR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所受到的最大影響莫過于對存貸利差收益的影響。前文中已經分析過LPR改革必然導致商業銀行存貸利差的縮減,甚至影響到部分規模較小的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為此,商業銀行應當調整業務結構及運作模式以積極控制經營成本、提升效益利潤。首先,對于大部分主要依靠存貸利差獲取營收的商業銀行,應當積極拓展更多樣的業務類型,從單一經營轉向多元化經營。例如積極調整負債業務類型,增加主動負債規模,減少被動負債業務規模,以緩解存款利率可能上調帶來的經營成本壓力。同時,在持續推進貸款業務的同時積極關注資產派生存款業務、積極與核心企業達成合作,擴大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此外,還應積極關注除存貸業務以外的表外業務拓展,如外幣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信用證業務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業務、代理咨詢業務等。通過豐富業務種類的方式緩解單一存貸業務在LPR改革下的經營成本壓力,同時積極拓展業務類型也是當前商業銀行謀求新時期新發展的重要一步。最后,對于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商業銀行,在貸款業務上也應當放開思路積極轉型,從僅僅關注大企業甚至國企這些大規模貸款項目的局限中跳出來,將目光轉移到高新企業以及市場活力較強的小企業身上,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與大銀行一起陷入貸款業務競爭的泥淖,凸顯錯位競爭優勢。同時還能助力小微企業、高新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進一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加快制度建設與人員隊伍建設
LPR改革對商業銀行經營成本的影響不言而喻,為了有效壓縮經營成本,增強銀行市場競爭力,還應當從經營模式及制度上進行優化與創新。例如積極借助網絡技術與相關手段,大力開展網上業務并拓展網絡經營渠道,減少實體經營網點及人員配置,達到壓縮經營成本的目的。此外,還應積極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尤其是銀行財務管理部門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應在積極學習LPR改革具體內容的同時,緊密結合商業銀行業務特點及發展需求,不斷優化與完善現行管理制度及流程。同時,積極引入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優化銀行自身財會隊伍結構,以充分適應LPR改革對財會隊伍總體素質的要求。
四、結束語
毋庸置疑,LPR改革是我國為了推進利率市場化的一項重大舉措,同時也極大地影響到商業銀行現行的經營管理。所以,我們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克服短期內LPR改革對銀行經營成本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推動商業銀行群體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偉.LPR定價改革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12.
[2]趙曉麗.提升商業銀行運營成本管理效率的若干思考[J].經貿實踐.2017.10.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無錫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