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摘 要:該文介紹了阜陽市潁州區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績效管理重點工作以及績效組織管理,并分析了管理成效,以期為確保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潁州區;基層農技推廣補助;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F32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9-0181-02
近年來,績效管理在農業項目管理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科學設置績效評估指標、加強結果應用,促進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資金效率提升,推動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19年度農業農村專項工作延伸績效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阜陽市潁州區農業農村局對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實施工作進行了績效管理和評價。
1 項目基本情況
1.1 績效評價基本思路 潁州區地處安徽省西北部,屬于黃淮河平原,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國土總面積567.3km2,耕地總資源2.868萬hm2;總人口 82.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19萬人;全區轄13個涉農鄉鎮(街道)、95個涉農村(居)委會。潁州區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結合全區農業產業現狀和項目實施要求,共選聘152名農技人員,每人聯系指導6個科技示范戶、2個貧困戶,共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912戶,發揮示范戶輻射帶動作用,共帶動周邊農戶1.15萬戶,幫扶貧困戶304戶。全區共遴選小麥、蔬菜、畜禽、水產4個示范主導產業,確定8項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建立阜陽市萬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4個示范基地,落實特聘農技員計劃,招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產業特聘農技人員。通過績效管理培育精干專業推廣隊伍,打造科技示范服務平臺,推廣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
1.2 年度績效目標
1.2.1 農技推廣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項目主要參與單位為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菜籃子工程辦等,以及19個涉農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區域畜牧獸醫站等單位。成立由國家、省、市、區4級專家組成的技術專家組,分別負責全區小麥玉米產業、蔬菜產業、畜牧產業、水產養殖業的技術指導。
1.2.2 農技推廣隊伍業務能力穩步提升 對全區152名基層農技人員進行連續5d以上的脫產業務培訓,重點培育知識全面、技能過硬、服務優良的基層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培育一支熱愛農業農村、助力脫貧攻堅的特聘農技員隊伍。
1.2.3 優質綠色高效技術快速進村入戶 一批支撐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質量安全、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的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6%。
1.2.4 農業科技示范服務平臺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 全區建設4個示范帶動效果明顯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比例超過90%。將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示范主體培育等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線上動態展示和績效管理。
1.2.5 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抽樣滿意度超過98%,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超過95%。
2 項目績效管理重點工作
2.1 完善推廣機構建設
2.1.1 使用“中國農技推廣”標識 阜陽市潁州區現設置區鄉2級農技推廣機構共27個,其中,區級農業推廣機構8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13個、鄉鎮區域畜牧獸醫站6個。潁州區農業農村局為推廣機構統一制掛帶有“中國農技推廣”標識條形站牌和方形站牌,做到全區基層農技推廣站統一站牌、統一標識,實現100%的鄉鎮農技機構使用“中國農技推廣”標識,做到標識圖案顏色正確一致。
2.1.2 配備必要業務用房和儀器設備 自2012年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以來,區政府高度重視基層站業務用房建設和相關儀器設備配備工作。目前,全區18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均有業務用房和必備的儀器設備,共有各類監測站點29個。
2.2 提升人員能力 1/3以上在編基層農技人員接受連續不少于5d的脫產業務培訓。一是根據項目建設要求和潁州區實際,區農業農村局印發《潁州區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農技人員年度培訓方案》和《潁州區2019年基層農技人員培訓方案》,擬定年度培訓目標,明確了分級培訓制度和分級分類培訓計劃。二是組織全區115名基層農技人員赴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進行為期6d的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培訓。培訓采取理論授課、實訓參觀與研討交流相結合的形式,實地觀摩了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試驗基地、水產繁育基地、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三是組織遴選骨干農技人員參加省市級能力提升培訓。區農業農村局下發《潁州區農技推廣骨干人才遴選方案》,經層層遴選,共組織23名農技人員分8期參加省級為期不少于5d的骨干農技人員培訓。通過組織農技人員參加各類培訓,拓展了農技推廣工作與鄉村振興建設的新思路,提升了農技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對培訓對象開展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參訓農技人員對培訓的滿意度達100%。
2.3 強化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
2.3.1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 一是公開遴選科技示范基地。潁州區農業農村局5月對外發布遴選公告,經評審,公示遴選結果,確定阜陽市萬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為潁州區2018年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試驗示范基地,潁州區農業農村局與示范基地簽訂了《示范基地建設目標責任書》,4家示范基地分別制定了各自的示范工作方案,并按方案開展示范工作。
2.3.2 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培育 2019年,4家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種15個,新技術新設備展示23項,開展參觀培訓次數累計28次,累計培訓人數1995人次,推動全區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
2.3.3 農業主推技術示范推廣 一是潁州區農業農村局推介發布了主推技術、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模式,印發《關于印發潁州區2019年農業主推技術暨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的通知》,共發布主推技術8項;二是印發了《潁州區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技術方案》,示范戶物化補助小麥專用配方肥118.9t完成政府采購并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三是通過技術試驗示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全區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7.81%。
2.4 開展信息化建設 按照項目實施要求,全區農技人員均積極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2019年,潁州區農技人員正常使用APP的比例為100%,遠遠高于省設置的要求。農技人員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每月報送有效日志和農情等信息,信息平臺顯示:2019年潁州區158名農技人員累計報送有效日志3930條,發布農情信息77條。每月人均報送有效日志和農情信息量為2.1條。
2.5 大力推進科技扶貧
2.5.1 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實施 按區農業農村局《潁州區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實施方案》,通過公開招聘,2019年共特聘3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分別負責蔬菜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專業的技術生產和銷售的技術和業務指導。區農業農村局與特聘農技員簽訂聘用協議書,3名特聘農技員通過給職業農民開展集中理論授課、現場教學輔導、幫扶貧困戶等形式,年舉辦技術講座和現場指導18場次、指導農民980人次,協助推廣新技術8項。
2.5.2 基層農技人員服務幫扶貧困村 為充分發揮農技人員在精準扶貧中的能動作用,強力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助推貧困村及貧困戶脫貧致富,根據項目實施要求,潁州區建立了農技人員服務貧困村工作制度。動員全區農業農村系統各領域的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在農技人員每人包保2戶貧困戶的基礎上,組織區鄉兩級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全區38個貧困村實行全覆蓋包保技術服務。重點對貧困村特色產業實施技術幫扶,圍繞產業發展科技需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農業科技指導、培訓咨詢等科技幫扶行動,提升貧困村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1年來,通過對全區38個貧困村搞好技術咨詢和強化技術培訓,農技人員共為貧困村入戶技術咨詢5000多人次,開展實用技術90余場。
3 績效組織管理
3.1 組織項目調度檢查 根據《潁州區2019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潁州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在全區遴選912戶農業科技示范戶,建立了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檔案。潁州區農業農村局年初與農技人員簽訂了《技術指導員聘用協議書》,152名農技人員均遞交了《技術指導員承諾書》,并按照承諾內容積極開展上門指導工作。潁州區農業農村局對農技人員入戶服務工作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使農技人員與科技示范主體的包保指導機制不斷得到完善和落實。通過入戶指導、技術培訓、物化補助與技術指導相結合等形式,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的農業新技術應用能力和輻射帶動效應持續增強。
3.2 落實項目監管環節 為了不斷提升農技推廣補助項目運行質量,潁州區認真落實項目監管。具體舉措如下:(1)召開潁州區2019年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工作會議,總結表彰2018年項目實施工作,部署2019年項目工作任務,簽訂相關協議,落實職責目標;(2)召開特聘農技員工作會議,及時調度特聘服務工作,聽取特聘農技員工作計劃情況匯報;(3)分2次對科技示范基地進行檢查和驗收,規范示范基地各項工作;(4)分別于上半年和下半年組織2次項目績效考核,對科技示范戶和服務對象實施全覆蓋回訪,并進行量化打分,將考核結果向局屬有關單位通報。
4 績效管理效果
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績效管理工作,堅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創新機制提效能,培育了一批知識全面、能力過硬、服務優良的基層農技推廣骨干人才;打造一支技術水平過硬、助力脫貧攻堅的特聘農技員隊伍;農技推廣服務質量明顯提高,項目實施取得較好時效。潁州區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滿意率及農技推廣服務對象滿意率均在98%以上。《中國產經新聞報》對潁州區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成效進行宣傳報道,提升了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績效管理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任務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統籌兼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服務需求,促進潁州區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