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欽 張辰源 懷佳俊 曾楠
摘要: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在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復合型的金融人才至關重要,然而目前金融人才供不應求。本項目在此背景下,通過實地考察、文獻檢索、現場訪談等方式,分析金融專業人才必備素質,針對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和對策,從而更好的推動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高校金融專業建設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金融科技? 高校金融人才培養? 復合型人才
一、金融科技
(一)金融科技背景
1.經濟背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逐漸深入,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經濟參考報》3月26日刊發題為《機構加速搶灘布局金融科技》的報道。文章稱,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躍上新風頭。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注金融科技因素。另一方面,互聯網系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快速的崛起。同時,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緊密,金融科技發展生態正在形成。
2.社會背景。由于當今時代背景下科技始終處于高速發展,使得各個行業都處于快速變革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出現供需不匹配現象,失業與崗位空缺并存成為一個較為沉痛的社會現象。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科技浪潮逐漸強勢,高校只有對自身的金融專業進行調整,才能培養更多符合金融行業需求的人才。
然而并非所有高校都明晰金融行業發展方向,事實是只有少數院校有了成熟的改革想法和辦學思路,而大多數院校仍處于摸索階段,甚至是不知如何改變。
(二)項目可行性分析
1.意義。第一,本項目有利于高校改進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培養的人才適應金融行業的需求。第二,本項目有助于提升金融專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金融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三,本項目有利于幫助相關企業了解到金融科技人才缺失的癥結所在,并主動與高校尋求合作,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定向地培養金融人才。
2.現狀。當下金融科技飛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但是國內高校對于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國內高校對于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遇到的困難以及出現的問題大概有三個:一是人才培養目標不清;二是企業與高校沒有進行及時的對接;三是多學科綜合教學難度大。
3.創新點。一方面,研究視角的創新。在對金融科技的研究中,傳統的研究視角是從整個宏觀的金融科技入手進行研究,本研究項目從高校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模式這一微觀角度入手,給研究金融科技帶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研究對象的創新。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大多數研究方向是企業如何挖掘和培訓員工的科技素養,而本研究項目將研究對象著眼于高校,研究高校如何培養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這是本項目的又一大創新點。
4.前景預測。在這個經濟繁榮的時段里,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已是必然趨勢。中投顧問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2016年以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正逐漸從用戶流量驅動向金融科技驅動轉型,我國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場給予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土壤。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6541.4億元,預2020年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將達到19704.9億元。政府、企業等等越來越多的領域進軍金融科技。
二、實地調研
(一)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的主要區域有北京、煙臺、汝州、萍鄉四個城市,根據各個地區的高校分布情況和水平,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調研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研。
(二)調研過程
1.問卷調研。張辰源同學于2019年7月25日至7月26日在汝州地區各高校及金融工作場所進行了紙質問卷的分發和收集工作。并于7月26日晚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匯集、分析、總結。曾楠同學于2019年8月 3日在萍鄉地區高校及金融工作場所進行了紙質問卷的分發和收集工作。并于當日下午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匯集、分析、總結。
2.專家教師調研。(1)實地尋訪教師。調查組組員張治欽于2019年7月30日上午前往煙臺大學對一位金融教師按照訪談提綱了進行采訪,并對采訪內容進行了匯總整理與分析。(2)網絡教師調研。由于時間沖突,調查組組員懷佳俊與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王娜老師決定采取線上微信采訪的方式,于2018年8月8日對王老師進行了關于金融科技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影響等相關問題的線上采訪,當日下午對采訪內容進行了匯總整理與分析。
三、數據采集與分析
對問卷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后可以清晰地發現: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為金融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更大的就業平臺,為金融人才的才能提出來更高的要求,同時要求培養金融人才的機構以及高校建設更加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兩位老師認為如今的科技浪潮是無處不在的,它就是信息化,以數據為支持掀起的新的技術革新。對于傳統人才金融行業的需求量的減少勢必向高等學校金融人才金融教育提出一個挑戰。
四、項目結論
(一)金融科技含義
金融科技指通過利用各類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二)金融科技影響
《經濟參考報》3月26日刊發題為《機構加速搶灘布局金融科技》的報道。文章稱,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躍上新風頭。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注金融科技因素。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快速的崛起。同時,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緊密,金融科技發展生態正在形成。
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無疑也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給金融專業人才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三)高校應對措施
1.創新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完善金融人才的結構。(1)調整優化金融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引入對金融科技的學習。目前國內金融科技教學改革尚處于起步階段,在課程設置上,要引入對金融科技的理論學習,同時加入金融科技硬件設施的學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高校要積累教學資源,其路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各個數據庫搜集或整理國內外有關于金融科技教學的公開文獻;二是通過對國內教學現行試點的教育機構進行實地走訪,積累教學經驗;三是通過積極參加國內外關于金融科技研究的高端學術會議,了解金融科技發展最前沿動態。(2)加強校企結合,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傳統的金融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存在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最快捷的解決方法就是校企結合。高等院校與金融機構、金融企業建立金融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實行高校企業共同研究需求、聯合制定方案、協同互動的培養模式培養人才。(3)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的金融科技人才。金融的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金融人才必須適應金融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各個高校在在培養國際化人才方面,要積極尋求國際交流,采取開放式辦學的方式,開拓國際化視野,高校必須創造條件,為金融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開展國際交流的機會。這里有三個具體方法:第一,中外高校聯合辦學;第二,采取國外留學生與國內學生混合教學培養的方式;第三,建設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教師隊伍。(4)創造金融科技人才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其自主創新能力。信息爆炸的今天,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調研結果顯示,學生更想要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氣氛。一方面,學校需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除了學分制的評判標準,可以設置第二課堂,除了課上學習的知識,課下可以主動將知識投入實踐;另一方面,學校開辦關于金融科技方面的實操比賽。
2.地方性高校金融學專業應定位于為地區金融機構或企業輸送普惠金融人才。地方性的高校生源具有地方區域性特征,生源和就業主要集中在本地,因此必須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學特色教學模式。不同地區金融行業的發展水平與金融科技的應用程度也不盡相同,而當地擁有金融學專業的高校作為其人才的主要來源,應該做好自身的目標定位,積極尋求與當地金融機構、金融企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張敏鋒.經濟新常態、金融科技與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創新[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01):91-94.
[2]王顏超.合格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四原則[J].金融電子化,2004(09):14.
[3]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鐘偉. 金融科技在榮耀和爭議中迅疾前行[N]. 第一財經日報,2019-08-13(A11).
[4]劉光仿.“四支柱”人才戰略促金融科技創新[J].企業管理,2019(08):67-70.
[5]賀建清.金融科技:發展、影響與監管[J].金融發展研究,2017(06):54-61.
[6]黃麗,劉紅梅,牛靜敏.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金融科技教學改革探索——以《金融科技專題》為突破口[J].教育現代化,2018,5(48):87-88+90.
[7]許一帆.金融國際化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27):15-17.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