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紅
【摘 要】 財務報表分析作為實務工作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基本分析程序,廣泛應用于審計及財務盡責調查工作中。專業人士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較快的了解及初步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同時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同行業比較以及企業的其他相關信息,進一步執行財務報表項目分析程序,不僅可以形成分析結論,還有可能發現重大問題。本文謹就如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一)分析程序的定義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13號——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分析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在必要時對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值差異重大的波動或關系進行調查。”
(二)分析程序的方法
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測試法和回歸分析法。
二、執行分析程序的相關內容
(一)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
通過閱讀企業成立文件,了解企業基本信息、股東出資和歷史沿革以及經營模式,了解企業的職能部門和組織結構、人員規模及結構,薪酬、獎金和激勵計劃相關政策,社會保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住房公積金)的政策和繳納情況;對于涉及多個會計主體的企業集團,需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及合并基礎,辨別集團企業中主要的收入、利潤貢獻實體。
以上企業背景信息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及向企業的財務、投資、運營、人力資源、資產管理、采購、銷售等職能部門的關鍵崗位人員進行訪談,形成相應的記錄。
(二)財務報表整體分析
首先從總體上了解企業財務信息的編制質量、以前期間審計情況、主要會計政策和流程、進行報表整體分析,比如資產負債結構分析;資產質量分析;各類財務指標分析,了解財務比率的變動趨勢及重要財務數據變動及匹配等。
(三)財務狀況分析
資產負債項目具體分析如下:
1、貨幣資金分析
了解貨幣資金管理情況,分析期初、期末貨幣資金余額,分析銀行存款結構,了解企業融資政策等,了解變動原因,初步評價貨幣資金的內控制度是否完善,內控執行是否有效;
2、應收款項分析
經與管理層討論,了解企業制定的信用政策,重點關注異常合同或特殊的客戶安排;獲得并分析基準日應收賬款的賬齡匯總表,了解并評估賬齡匯總表編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應收款項賬齡編制是否恰當;計算歷會計史期間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考察其合理性;取得歷史會計期間的壞賬準備變動表,詢問管理層壞賬準備的計提政策并閱讀重大與異常項目(如長期掛賬的應收款項)的壞賬計提說明,判斷壞賬準備提取是否充分;向銷售部門詢問大額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評估應收賬款對企業的盈利及流動性的影響;了解大額其他應收款的款項性質及形成過程,獲取相關資料,判斷其是否符合應收性質及可收回性。
3、存貨分析
取得最近一次盤點記錄,了解存貨盤點情況,是否存在存貨難以盤點且難以執行有效的替代程序的情況,關注是否有積壓、毀損、滯銷、過時等存在減值問題的存貨;了解存貨分類及趨勢變化;取得存貨收發存明細表,與盤點結果進行明細分類核對;檢查發出商品、分期付款發出商品的期后銷售情況;了解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確定計算方法是否合適。
4、長期投資分析
控股企業驗證其投資比例及應占有的權益及可控制力;參股企業了解其投資資料,投資的背景及是否具有重大影響,結合投資收益分析各項投資的回報率,分析投資收益所占凈利潤的比重,分析企業凈利潤是否依賴于合并報表范圍外的投資收益。
5、主要資產及產權情況分析
取得并分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構成、產權狀況;實地盤點主要固定資產,關注資產狀況,以及入賬的完整性。關注企業制定的折舊計提政策是否合理,折舊年限是否符合資產的實際消耗和使用壽命,折舊費用是否按照折舊政策準確計算,并嚴格按照會計期間計提入賬; 區分生產經營用和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以及相關折舊費用入賬科目的準確性;對資產的設計生產能力與實際生產能力進行比較,并分析差異原因;區分正常使用和殘損、閑置的固定資產, 檢查是否有應報廢或需要提取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
6、負債分析
取得并分析基準日銀行貸款明細表,關注是否存在擔保或資產抵押、可用的授信額度、貸款的到期時間、借款利率、是否已存在違約情況等;了解經營現狀下的凈負債情況和交易完成后的預期凈負債;查閱重大合同與協議以及為第三方或第三方所提供的擔保、企業的采購承諾、產品責任及售后擔保、潛在訴訟、其他或有負債等,關注是否存在未入賬的負債。
(四)經營成果分析
了解企業主要的業務類型,分析企業近3年一期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毛利率的變化情況;產品結構變化趨勢;對主要業務分別進行季度趨勢分析,關注交易量和價格的變化對經營成果的影響;分析主要業務增長點及其持續性、成本費用構成、盈利狀況、關聯方交易等。
1、銷售收入及成本分析
(1)了解和評價銷售確認政策與程序,與負責銷售循環各主要環節的負責人訪談,了解權責分工是如何記錄和實施的:如價格調整頻次,誰負責調整,不同客戶是否有不同定價政策等;分析歷史期間銷售增長點以及數量與價格走勢差異,分析收入結構、客戶結構和業務模式是否合理,分析大客戶占比及變化及銷售收入集中度情況;是否存在異常的銷售趨勢和季節性變化;了解企業的主要業務模式,了解對重大客戶是否存在依賴;是否存在毛利率異常業務;是否存在虛假銷售;了解各業務分部情況;了解關聯交易與非關聯交易的區別及對利潤的影響,了解關聯方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有無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情況;是否存在業務不獨立,對控股股東重大依賴的情況。
(2)了解并評價成本確認、成本結轉政策和程序;分析成本結構、性質及會計處理,區分固定和可變成本,并按成本項目進行分析,了解重要固定成本并評估其對于業務量變動的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點;尋找關鍵成本因素,并分析其對成本變化的影響;獲取主要供應商清單,查閱相關合同,了解供應商有無返利政策及該交易是如何被記錄的;分析成本完整性和真實性,是否存在關聯方等承擔部分成本、費用的情形。
2、期間費用分析
了解費用結構、性質及會計處理,分析企業近3年一期的費用總額、費用結構變化趨勢,分析人工成本、折舊費等主要費用的變化情況。訪談管理層對研發費用、利息支出等執行的資本化政策,判斷其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了解公共部分的成本、費用、資產等在不同業務間的分配基礎是否合理,分攤計算是否準確。
3、營業外收支分析
了解營業外收支的總額大小,分析有無大額異常情況,分析企業凈利潤對政府補助的依賴程度。
(五)現金流量分析
重點關注經營凈現金流;結合企業的預計資本性支出計劃以及企業資金籌措計劃,分析經營凈現金流是否能滿足融資活動的利息支出凈額;分析除銷售收入外是否還存在其他重大的經營資金來源,分析其對經營凈現金流的影響程度;分析歷年利潤及現金分紅分配情況。
(六)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印證分析
了解企業財務數據是否與供產銷及業務模式匹配,產能與消耗和產量的是否匹配;收入與生產能力和經營現金流量的關系是否匹配;資產的形成過程是否與目標企業歷史沿革和經營情況相互印證等。
(七)、同行業對比分析
了解同行業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獲取同行業企業主要財務數據及主要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分析;評估企業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及影響。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
綜上,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初步識別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能夠揭示財務、內控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以及潛在的風險事項,執行財務報表分析程序是各類審計和財務盡責調查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13號——分析程序》及應用指南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 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3]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