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慧慧
【摘 要】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一直提倡“教育公平”,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針對農村教育問題的改革制度,城鄉教育差距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主要針對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論述,提出相應的改善治理對策,希望能解決當前農村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實現義務教育均等化。
【關鍵詞】 農村教育 農村師資 留守兒童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并提出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減少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關鍵在于全面破除農村教育弱勢與弱勢積累,同時這也是我國順利實現義務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村教育問題關乎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乎農村建設的未來。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農村教育建設存在的問題在哪里,做到“對癥下藥”,這對縮小我國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發展經濟、實現共同富裕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在我國,教育資源倒掛現象非常嚴重。地區越偏遠、村莊越偏遠、資源分配就會越少,農村學生獲得教育的機會越不平等,城鄉教育差距越大。而農村教育存在問題、城鄉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農村經濟基礎的薄弱。由于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與城市教育相比,農村教育不僅在教育科目、內容上不全面而且教育質量也不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為經濟基礎的薄弱,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差。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缺乏,導致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達到最大化輸出、學生們無法通過有限的時間學得更加全面的知識;一些衛生、醫療保險、校舍制度不健全,使孩子的健康成長得不到良好教育環境的保障。如學生需要在漏風漏雨的危房中上課,因為沒有資金去維修改善教室情況。缺少最基本的公用經費,偏遠地區的教師辦公室也較為簡陋。
(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師是激發、引領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較為優秀的教師能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學校因為硬性條件匱乏而帶來的問題,而在農村教育問題中,師資力量是第二大主要問題,這更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教育的不足。一方面,教師數量的缺乏。在農村,因為教師數量的缺乏,一個老師同時教幾門科目、幾個年級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對于農村教師,教學壓力大的同時工資待遇低下、辦公環境惡劣是致使教師們不愿意留在農村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農村教師質量不高,普遍存在學歷較低、專業水平不足等問題。通常優秀的教師會選擇在更高的平臺發展,所以對于教學水平落后的農村,優秀教師占比很少。
(三)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進城農民工的數量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逐漸也增多,致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農村教育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實際監護人一般是老人,因為老人教育水平、年齡精力的限制,留守兒童的學習缺乏正規引導,導致學習成績通常較差。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與父母的溝通較少,常常會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問題,甚至樹立不正確的是非觀,對家庭、對社會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三、改善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持續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為改善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帶來的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學資源落后等問題,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在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將向城鎮投入的教育經費適當向農村地區轉移,為特別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提供教育資源、建學校,提高農村教育的硬件設施,逐步讓農村的孩子享受與城里孩子一樣的教學環境、縮小教育資源差異。其次,農村學校應嘗試和社會公益組織進行合作,來募得更多的教學資金、教學設備等以改善農村學校現狀;積極與城鎮學校開展合作,推薦優秀的農村學生去城鎮學校交流學習等,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融合發展。
(二)進一步改善農村教師的待遇,鼓勵優秀教師走進農村。我國已經制定了許多方針政策來豐富農村的教師隊伍,如國家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以充實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等,但是還沒有解決長期存在的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我們需要做得更多。在改善農村教師數量方面,深入開展并鼓勵大學生返鄉支教,為農村師資隊伍增添活力;政府適當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工資、醫療等多方面的待遇投入、加大對農村教師的生活的幫助力度、給予農村教師更多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村學校教師管理制度,從而促進更多教師留在農村。在改善農村教師質量方面,建立健全農村教師在職培訓和進修制度,定期邀請相關學科的專家對農村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培養其終身從教的理念、提高現存的教師整體素質。
(三)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體系。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我們應建立系統的幫助改善體系,從政府、學校到家庭,全面而系統地逐步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首先,政府應該對特別貧困的家庭給予特殊政策照顧、補助,減輕其負擔以促使部分家長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其次,學校應該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以精準幫助并修建宿舍以供其居住。確保檔案內容真實有效、及時更新核查檔案,針對檔案里的留守兒童,定期進行心理輔導,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注重心理教育;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整頓與提高,保證寄宿制學校的質量。最后,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人都無法替代的。家長應盡量陪在孩子身邊,如果不得不與孩子分開,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狀況、多對孩子進行心理上的安慰。
【參考文獻】
[1] 王文杰.農村教育問題及治理對策[J].鄉村科技, 2018.
[2] 陳晶晶.我國農村教育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3] 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