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寬
【摘 要】 稅收籌劃是國家稅收政策調控的一種措施,對企業經濟效益有明顯影響。因此,如何減少稅金是納稅企業運營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各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各種理論和方法也先后提出,使得我國稅收籌劃發展面臨挑戰。本文就稅收籌劃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展開分析,為企業開源節流增收做出參考。
【關鍵詞】 稅收籌劃 企業 經濟效益 影響
稅收做法自古有之,而古人云“逃稅者愚,偷稅者蠢,避稅者智,籌劃者高。”作為國家的主要的財政收入方式,依據經濟發展進行稅收政策的調控,通常情況下,稅收的種類繁多。是為國家建設提供財政支持力度越大,而對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進行有效融合,提高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對財政部門增收節支、開源節流具有重要意義。
1 稅收籌劃的相關概念
從國家層面上看,稅收籌劃素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為生產經營活動的合理性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進行周密安排,為減少少繳緩繳稅款而進行的統籌規劃活動。廣義的稅收籌劃前提是遵循稅法,盡可能地少繳或緩繳稅款,運營合法手段做好節稅籌劃。狹義的稅收籌劃是指采用非違法手段進行的避稅籌劃,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采用稅法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規劃經營的財務活動。
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利用稅收籌劃可以使企業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幫助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為企業增強個體競爭力。因此,加強稅收籌劃工作,企業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的前期籌劃,最大限度的減少稅收成本,盡可能地減輕稅收負擔,從而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1]。
2 稅收籌劃的特點
2.1 國家稅收政策的導向性
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國家的稅收政策是依據國家的產業模式和生產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的,從國家的稅收基本條款中不難看出,對國家限制的產業,都是加大稅收力度,借此以遏制產業的生產效益;而對國家重點培植的產業,就會相對降稅收稅款,借此以鼓勵產業再生產和發展。那作為企業,稅收籌劃就是需要在國家稅收政策的規定下,依據稅收法律法規進行的統籌規劃,這也就是說,稅收籌劃是以國家的基本稅法為依據,在完整了解稅收基本應稅方法后作出的繳納稅負決定。
2.2 稅收籌劃的事先籌劃性
對企業個體而言,稅收籌劃是可以有效的控制一部分不必要的稅負開支,幫助企業提升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在履行應稅業務前,需要進行事先的籌劃工作,依據國家稅收政策的導向性,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及時調整企業內部的收入和支出,將企業納稅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從我國稅法的法律角度來看,國家政策是在國家產業稅收的基本要素制定的,但是法律只是片面的規定了應應納稅的稅額和納稅的對象,卻沒有具體法律明確規定應納稅的稅額的具體數額,如果做好稅收籌劃的事先籌劃,就可以控制一部分不必要的稅負開支[2]。
2.3 選擇最優性
任何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投資和理財活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的經濟行為會不可避免出現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稅收方式,為了控制一部分不必要的稅負開支,就需要做好稅收籌劃,這對企業稅收籌劃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內部的經營情況,具體分析企業活動和收支情況,依據企業發展選擇稅負最輕或者給企業帶來效益最佳的稅收籌劃方案。
3 稅收籌劃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應用
3.1企業利用利益分配進行稅收籌劃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在進行投資選擇時,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時,出于稅收籌劃的事先性,就可以要求被投資企業延期或者不向投資公司分配利潤,減少企業自身稅負。反之,當被投資企業已經在虧損狀態時,基于稅收籌劃的政策導向性,就可以要求被投資企業對其進行利潤分配,減少因稅收帶來的持續虧損,在合理分配的基礎上,提升公司整體效益,為企業經營者增加資產總額,確保企業價值最大化。
3.2 企業的兩種稅收籌劃方式
目前,企業的經營大多離不開籌資和融資,按照兩種方式不同,籌資又能分為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前者的資金成本比較高,在籌資時無需支付利息,但需要支付股息。負債籌資則不同,按照收取利息的方式,在稅前扣除,收益風險也會比較大,假設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就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通常情況下,當企業負債籌資比重比較大時,企業的權益資金收益也會大,但如果企業的資金負債率比較高,財務風險也會變大。這些都需要企業在稅收籌劃時,做好利弊權衡,結合產業結構合理性進行企業籌資[3]。
3.3 降低企業稅務風險的途徑
以2006年增值稅為例,如果企業收入、成本都不影響增值稅,就需要結合國家的政策,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下,通過查資料、實地調查、詢問,了解到影響稅負的主要原因,圍繞著企業的資金展開,做好企業稅收籌劃最大限度為企業尋求利益, 減少企業資金浪費問題,幫助企業達到節約稅收的目的。
4 稅收籌劃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4.1 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
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就是利潤,這也是企業運營的最終目標之一。當企業生產效益在一定范圍內時,為了增加利潤就需要節約成本。而稅收籌劃就是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允許下,采用合理的計劃和手段減少納稅成本的措施。相較于一些企業偷稅、漏稅、逃稅等違法行為,稅收籌劃時在合法合理范圍內通過納稅籌劃減少納稅成本,也是國家贊成并鼓勵的行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發展越來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讓成本約束機制得到大范圍普及,企業也不再是只重視經濟效益,而是慢慢地更加注重有效控制內部和外部成本。作為節流手段的納稅籌劃,就需要在企業經營發展中,在合法前提下降低納稅成本,有效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4]。
4.2可以幫助企業完善財務管理
企業的生產效益是需要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作保障的,財務管理在資源分配和業績評價中起到核心、主導作用,實現企業資金的合理調配,推動私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私營企業財務管理控制體系的建立,可以在籌資決策起到平衡籌資成本的作用。稅收籌劃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是基于稅法基礎,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準,將企業管理、經營活動、財務活動融合在一起,可以根據已知的稅收法律規定,調整自身的經濟活動,平衡經營風險和收益。稅收籌劃必須做到與現行的稅收政策法令不沖突,主導經濟行為在先、向國家交納稅收在后,通過為企業制定最佳的納稅方案完善財務管理體系[6]。
4.3 可以提高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效率
對企業發展而言,固定資產折舊也是影響利潤的一個問題,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信息及時入賬,保證利潤的真實性,并自覺承擔利息支出和繳納所得稅,完成對資金的籌劃。企業稅收籌劃的統籌制定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完成固定資產信息的及時結算,在專門人員的協助下,進行稅收籌劃,為企業行之有效管理和經營奠定基礎。企業為了提高整體經營管理效率按稅法規定進行籌劃,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通過稅收籌劃對企業利潤進行杠桿調節,這也是企業納稅籌劃的重點。
4.4 有助于創造優質企業文化
稅收籌劃一方面是節約成本,另一方面是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這些硬性條件的建立,對企業建立積極、健康、嚴謹的企業文化也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是粗放型的發展方法,缺乏對企業發展理念和文化的認識,因而,在面臨企業社會轉型的關鍵節點,就需要將企業從粗放型發展專項集約型發展,那么良好的企業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企業重視納稅人的責任,積極履行納稅義務,對企業發展是一種保障,也能無形中增強企業競爭力,以及企業內部人力、凝聚力,實現企業從行業中脫穎而出。通過稅收籌劃,幫助企業在行業洗牌、資源重組,讓企業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一方[7]。
結 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經濟競爭越來越劇烈,稅收籌劃是新形勢下的積極產物,對企業而言,合理利用稅收規劃,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經濟效益,隨著企業對稅收籌劃認識的不斷深入,還能提升全社會的依法納稅意識,從而幫助國家經濟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 潘獻春.營改增稅收政策實施對企業的影響及稅收籌劃[J].中國商論,2020(10):175-176.
[2] 唐亞林.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和改善策略[J].財會學習,2020(13):45-46.
[3] 張東民.探究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下運用稅收籌劃時應注意的問題[J].財會學習,2020(13):160-161.
[4] 程蘭.分析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20(13):169-170.
[5] 趙瑞樂.淺談當代企業會計核算中稅收籌劃的開展思路[J].納稅,2020,14(11):28-29.
[6] 呂梅慶.淺析“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負的影響[J].納稅,2020,14(11):10-11.
[7] 任曉竹.關于企業稅收籌劃與稅收征管問題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20(0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