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的內容涉及面廣,最基本的是感受父母、老師、朋友、社會、祖國、大自然等的恩情。怎樣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懂得知恩于心,報恩于行呢?本文通過走進文本學會知恩、言語交流懂得感恩、付出行動實施感恩、心手結合傳播感恩等形式,讓學生懂得感恩是義務,更是責任。
一、走進文本學會知恩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讓學生懂得知恩圖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各類文章,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材料,也是學生感恩教育的好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感恩的對象和內容。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等寫人記事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表現、事件的意義,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的愛國心、民族義。又如,《搭石》《掌聲》等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語言,一個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體會鄰里和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感;再如,《鳥的天堂》《記金華的雙龍洞》《海上日出》等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知大自然之恩。
有感情地朗讀是情感體驗的一個法寶。在朗讀中,我們可以感悟感恩之情,表達感恩之情。如在《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文章中,作者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可以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從中體會作者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又如,教學《窮人》一文時,可以抓住桑娜和漁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桑娜和漁夫這一對窮人夫婦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善良美好、不求回報的品德。
二、言語交流懂得感恩
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情感表達的空間。如果教師能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創設輕松自由的說話情境,喚起學生交談的欲望,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得以與他人交流,使感恩之情在交流中不斷流淌,那么學生必定就會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比如,在教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想對嚴厲的爸爸和慈愛的媽媽說些什么。再比如,在《那個星期天》的教學中,筆者先設計了以下的對話,與學生進行了一次心靈的碰撞。
師:母親是不愿意帶“我”出去玩嗎?
生:不是!
師:那母親為什么不帶“我”出去玩呢?
生:母親不是不愿意帶“我”出去玩,而是她很忙,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操持家務上。
接著,筆者根據教材內容,以“最后母親為什么把‘我拉進懷里,一邊親吻著‘我一邊不停地對‘我說對不起”這一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感受到了母親并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因家務繁忙無法顧及孩子玩的需求,同時也感受到了母親因愛而產生的深深的內疚心理。最后筆者又問學生:“當父母很忙碌時,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事情呢?”學生七嘴八舌地道出了自己能為父母做的事。
通過以上交流,學生把自己的體驗和課文內容進行結合,不但理解了課文要表達的深層意思,還懂得了如何表達感恩。
三、付出行動實施感恩
有了感恩的心還要付諸行動,這樣情感才能升華。可以根據每單元的主題,結合節日,舉行相應的主題活動。如根據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愛國情懷”,結合國慶節,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
活動主題:祖國在我心中。
活動形式:開展“日新月異的祖國”主題活動。學生可以實地走一走,看一看家鄉近幾年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學生還可以通過看愛國電影、講愛國故事、唱愛國歌曲、演愛國小品,以及結合本單元寫篇“20年后的家鄉”的習作,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又如,根據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舐犢之情”,舉行相應的活動。
活動主題: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活動形式:舉辦“謝謝您,爸爸媽媽!”主題演講比賽;舉辦“媽媽我想告訴您”征文比賽;舉辦“我愛爸爸媽媽”主題手抄報大賽;舉行自制賀卡比賽;學會唱一首關于爸爸或媽媽的歌;舉辦“我是小幫手”活動,為爸爸媽媽做家務。
四、心手結合傳播感恩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在感恩教育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除了教材中的感恩課例,生活中處處也有愛的存在:小到家人的雨天送傘,或同學之間的友愛;大到救死扶傷,或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的大愛。這些生活中的事都可以寫,不僅自己可以得到感恩教育,讀者也可從中受到感恩教育。
如教完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老師領進門”后,筆者進行了拓展延伸:要求學生關注老師的日常工作情況,寫寫“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或聽從老師的教導,勤奮學習”等方面內容的文章。學生所寫的文章,深深流露著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有人說,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人說,老師和園丁一樣,培育祖國的花朵;有人說,老師就像明亮的燈光,指引著我們前進的道路;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時刻鞭策著我們的靈魂……
又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延伸環節:聯系生活實際,動手寫寫關于愛護地球的小標語或建議書。從學生交上來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學完課文后,學生對地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對當今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更加深感痛心。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意識在學習中得到了加強。“愛護地球,就是愛惜生命”“地球媽媽,我愛你——”“綠色的大地是最美的家園”……每一字、每一句,無不體現了學生內心對地球的熱愛。雖說這只是一次小小的練筆,但感恩的教育卻得到了提升。
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話題,也是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會善待他人,也一定會積極面對各種困難。如果每個人都心存感恩,社會就會更加美好和諧。讓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感恩教育吧!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