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對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生重大影響以外,它也對地方財政產生了沖擊。地方財政面臨主體稅種的缺失,原有財政體制被打破等問題,因此關注“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及構建地方新的財政體制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營改增” 地方財政收入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十二五”提出要改革完善稅收制度,具體內容是按照公平稅收負擔,規范分配關系、優化稅制結構等原則健全稅制體系。增值稅相比較營業稅具有避免重復征稅的優點。2016年“營改增”的全面實施標志著營業稅的消失。營業稅的取消除了在消除重復征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完善稅制結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響。但是“營改增”對地方財政產生了極大沖擊。1994年,分稅制改革將增值稅歸為共享稅,中央分成75%,地方分成25%,“營改增”后中央和地方分的相同的比例。表面看地方財政的分成比例增加了,但是地方財政由于主體稅營業稅的缺失,面臨更多問題。
(二)研究意義
本文在分析“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及財政體制影響基礎上,分析目前地方稅收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完善地方稅收體系、保障地方長期財力方面給予相關建議。本文的理論意義在于,完善關于“營改增”后對地方財政產生影響的研究成果。現實意義在于,對于地方財政體制及稅收體系改革提供改革建議。
二、“營改增”對地方財政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避免重復征稅,激發市場活力。在“營改增”全面實施以前,中國是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的情形,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重復繳納稅款的請款出現,這無非加大了大部分企業的稅收負擔。這不僅對各個企業的發展升級產生影響,也對中國的經濟整體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阻礙了市場發展的前進動力。在實施“營改增”改革以后,許多企業擁有了更多資金可以用來設備的升級,人員的培養等,這無疑刺激了市場的活力,所取得的效益也越來越顯著。
2.提高第三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第三產業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產業精細分工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營業稅的取消消除了阻礙第三產業專業化分工的阻礙,加速產業分工與升級,極大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值稅的征稅對象主要是第二產業,而營業稅的征稅主要對象是第三產業,營業稅的取消釋放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活力,促進了我國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3.促進地方財政體制改革,完善稅收制度。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便形成了以營業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而營業稅的取消,營業稅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地方稅體系亟待改革完善。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后的遺留問題愈加彰顯,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劃分呈現事權下移,財權上移的現狀,隨著地方稅主體稅的取消,矛盾更加尖銳。“營改增”的取消也推動了地方財政體制的完善。
(二)消極影響
1.減稅降低地方財政收入,加大財政負擔。“營改增”的推行,營業稅的取消在顯著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營改增”的施行使得在面臨較多事權的地方政府更加的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地方政府收入的減少,自然而然的影響了地方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力度,財政負擔加大。
2.主體稅種缺失,稅收體系面臨沖擊。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后,營業稅便作為地方稅的主體稅種,占地方政府稅收收入的大部分。營業稅退出了歷史舞臺即意味著地方稅主體稅種的缺失。主體稅是政府稅收收入的保障,它具有穩定性,稅源大,金額多等特點。此外,營業稅的延伸的其他一些稅收,隨著征管主體的調整,從地方轉向了中央,這同樣使地方稅收減少。主體稅的缺失對地方稅收體系的沖擊是無可置疑的。
3.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加大。“營改增”實施對地方財政稅收收入的影響是“U”型的,一開始地方會面臨下降,但是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好,產業結構優于欠發達地區。“營改增”對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影響是顯著的,隨著第三產業的興盛,發達地區的增值稅稅額會提升,并且發達地區有較雄厚的資源和經濟基礎,可以使得發達地區平穩過渡到“U”型上升期,而欠發達地區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發展基礎。因此會造成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這不符合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理念。
三、“營改增”下地方財政應對措施
(一)重建地方稅體系,構建地方主體稅種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建全地方稅體系作為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開征房地產稅,房地產稅可以幫助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為地方財政提供重要且穩定的稅收來源。根據房地產稅的特點由地方政府征收也符合國際房地產稅的做法。另外征收房地產稅是大勢所趨。房地產稅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且穩定的來源,對地方稅征收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
轉移支付制度可以在“營改增”的過渡期對地方財政起到一定的的平衡穩定作用。但是當前的轉移支付制度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進行修改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具有盲目性和不規范性,存在克扣挪用等現象,應該首先保證轉移支付制度在法律文獻的約束下進行。
另外應該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份額,根據地區特征適當的調整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另外針對“營改增”帶來的加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應該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參考文獻】
[1] 任向峰.“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5):11-12
[2] 李婭慧.淺析“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J].財經界,2020,(3):23
[3] 楊丹.探究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影響分析[D].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財經大學,2017
[4] 徐麗霞.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分析[J].財會研究,2017,(5):10-15
作者簡介:張文燕(1999——)女,漢族,山東濱州人,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