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成
摘 要:記敘文閱讀是初中生考試的重要類型。有效的閱讀方法對于初中生閱讀和寫作都很有幫助。筆者現針對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方面的問題,根據自身在初中生讀記敘文的方法方面長期積累的教育經驗,總結了初中生讀記敘文的方法,希望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記敘文閱讀教學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37
通過寫人、事和景來抒情的文章為記敘文。我國的許多學者將記敘文解釋為“一部語文作品,同時考慮到了反映現實世界事件和感受的重要陳述和內容的散文和報告”。閱讀和理解記敘文不僅對學習語文,而且對學好其他學科也有幫助。這就是為什么我將注意力放在有效閱讀記敘文的原因。本文研究了初中生閱讀記敘文的心理和學習特征,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記敘文的效果。
一、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的心理特點
隨著初中生知識量的增加,他們的心理特征也會改變。因此,應根據其心理特點來提高記敘文閱讀的教學效率。
(一)從興趣方面分析
生動描述情節的記敘文很容易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情節使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生動情節可以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間接地反映現實。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更多語文知識和藝術生活經歷的學生。一些感人的且含義深刻的記敘文能夠極大地激起學生對記敘文閱讀的興趣。
(二)從態度方面分析
在教育實踐中,大多數初中生對學習記敘文持主動態度,記敘文本身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并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因此不需要教師進行過多的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生的概括邏輯思維能力逐漸被培養出來,但是僅憑這一點還不夠。他們的概括邏輯思維需要詳細的感性經驗做支持。經驗、感覺、觀點、思想和感情等可以成為初中生最實用的參考,這可以促進他們長期保持樂觀的態度。
(三)從習慣方面分析
在教育過程中,大多數初中生發展了一種觀察事物的能力,積累材料并且培養了一種積極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仔細觀察生活、社會和自然。他們可以記錄、觀察和評估生活和社會的發展與變化。他們習慣以時間順序來寫日記和記錄觀察結果,特別是閱讀筆記和體驗報告。這些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效率。
二、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低效的表現
一些教師為了初中生在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造成了對記敘文閱讀方法的誤解,他們不太注重記敘文的教學,而是鼓勵學生僅僅練習和閱讀課文,忽視了學生是否學會了閱讀這一任務。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效果,離不開對文本解讀。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完成有效閱讀練習以實現閱讀的目標。我們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改進閱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明確自己閱讀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部分初中生的文體閱讀意識較弱,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時還會忽視閱讀,導致學生遠離了文體的概念,這就容易導致記敘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
三、初中學生閱讀低效的原因
(一)教師層面
一些中學語文教師對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度不夠,在上課時往往會忽視文體知識的教學,這就容易導致初中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遇到問題不能舉一反三。很多教師都提倡在課上要細化記敘文的講解,但也有一些教師會采取題海策略,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相應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當被問及答案是如何得來時,很多學生都不是太明白。他們只知道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不知道這些文體知識。這主要是由于學生閱讀記敘文時缺乏原認知意識。
(二)學生層面
1.網絡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網絡信息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現代社會,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知道天下事,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也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教學資料輔助教學,從而方便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不可否認,互聯網在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影響。中學生的思想發展還不成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不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由不斷的堅持逐漸形成的。初中生只有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可能提高閱讀速度,不良的閱讀習慣會在無形中降低閱讀速度。但是在一些初中生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不做筆記,默讀時出聲等,都是在初中生中常見的不良閱讀習慣。不良的閱讀習慣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整體閱讀速度,還會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種情況長期下去不但會影響學生閱讀的效果,還不利于其他方面的學習。
3.學生要了解自己。學生必須在理解自己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而不是做對閱讀來說沒有促進作用的事情。
四、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的方法
(一)整體感知內容
要閱讀文章,首先需要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弄明白文章的思路,然后明白文章表達的意思。一般整體感知文章要點包括歸納要點,研究標題和內容之間的關系,思考文章的線索和思想,了解文章的主題,掌握感情走向,并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感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含義,包括概括全文的大意、事件的內容、指定的有關內容和文章中心,要做到完整無誤,這些要求可以使用要素概括的方法。
記敘文包括重要的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包括原因、過程、結果),對這些要素的描述和總結,也可以使用組合方法通過組合文章中的關鍵字或關鍵詞語來總結文章,還可以使用提取方法從文章中提取單個句子,從而創建中心句子、主題句子、基本句子和一般句子,然后形成概括句子,還可以綜合各段意思的方法,擴展標題方法等。
閱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逐級總結,并使用綜合要點使原文中的詞語盡可能簡潔,以免遺漏。強調要點和主要特征的一般概括。為了概括主要目的并理解概念,有必要密切注意情節,句子選擇和形象之間的關系,以及從整體入手,并對其進行更廣泛的理解。有必要在局部進行研究并了解關鍵字和詞語(尤其是議論和抒情的句子需要認真看)。文章中心概括由兩部分組成:“寫的內容”和“所表達的內”“要點概述,對文章的中心理解”的相關閱讀要求還包括分析品味和加標題。文章的標題指向文章的主要目的,以概述和解釋文章的內容,有的標題反映了故事進行的環境和描述的對象。一般可以從標題作用入手,以文章主題和主要情節等為標題。一個好的標題應該是具體的、有意義的、簡潔的和新穎的,文章的標題應與文章的內容和目的緊密聯系。
(二)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一般需要弄清時間順序,一些記敘文敘述方式不同,包括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敘即清楚地根據時間順序敘述,使它們更易于閱讀,倒敘的作用是引起興趣,吸引讀者并防止故事和文章的單調乏味,插敘即通過插入情節來完善故事,描述豐富的形象。文章敘述層次可以分為空間、時間和邏輯順序。故事的結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橫式”和“縱式”。第一種可以分為描述空間位置變化,表情變化和物體之間的變化,后者需要抓住時間相關的描述,或考慮語文標志的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劃分段落的水平不能僅僅按同一標準劃分。
其次,注意其他部分的作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作者“點睛”的地方,將故事整合到場景中的過程是“畫龍”。文章中重復的詞語和句子通常是作者展示主題的地方,這有助于理解主題。
(三)辨析記敘線索
記敘線索是一個事情發展的線索,它把文章中的人和事件聯系在一起,以使文章更加清晰。記敘文通常將時間、空間和事件等作為線索。有些文章將感情變化作為線索,有些文章有明和暗兩條線索,分析記敘線索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概念以及整個文章的結構。
(四)分析語段作用
從結構的角度來看,第一段的作用是直接指出文章主題,并總領或引出全文,在內容上,一般可以為下文做鋪墊或渲染氣氛。中間某段的作用,結構上是起到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的作用,一方面起到呼應全文或總結全文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深化主題、點明文章的主旨。
(五)體味關鍵性詞語和重點語句
關鍵詞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含義,有助于傳達本文的中心思想。重點語句包含點明主題的、議論和抒情的、總結全文的和過渡的語句等。對關鍵性詞語和重點語句進行正確的分析,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全文和主題的含義。其主要方法可參考以下的分析。第一,全面了解是基礎,局部思考是重點,“瞻前顧后”是重點。第二,結合上下文,具體而全面地對重點語句進行分析。第三,著眼于句子的含義,準確地理解關鍵詞語在重點語句中的含義。賞析語句可以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文章的語文特色等幾個方面進行。
五、結語
記敘文作品的最常見風格具有簡單明了的特征。同時,初中生學習記敘文具有這個階段特有的心理和學習特征。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并主動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樹國.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三環六步教學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
[2]柴繼帥.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技巧芻議[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6(3).
[3]張爽.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
[4]劉躍春. 初中記敘文閱讀理解教學方法探究[J].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2016(12).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