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彬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財稅改革成為近年來宏觀調控工作的重點內容。本文以財稅改革及財政政策為研究對象,將財稅改革與財政政策的內涵作為切入點,從減稅降費帶來的改變、財政政策的落實方法、財政收支的管控力度等方面對探析財稅改革與財政政策運用做詳細闡釋。
關鍵詞:減稅降費;財稅改革;財政政策
現如今“減稅降費”是財政宏觀調控中的高頻詞匯,當經濟下行出現困難時,減稅降費能夠有效改善現有經濟環境,同時推動供給側改革等相關政策的高效落實。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減稅降費等財政政策的了解,降低發展過程中的難度,為經濟環境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財稅改革與財政政策的內涵
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是“減稅降費”的主要內容,更新原有的財稅制度不僅能降低稅務收入,同時可促進相關財政制度的建設發展。增值稅在財稅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稅收制度中,企業面臨的稅務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對稅務工作的配合度,同時企業的相關產品的價格會持續上升。增值稅改革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企業納稅得到相應的調整,稅率整體調低,優化增值稅本身的內部結構,從而為內需的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是降低對個人薪資的征稅力度,減少了中低等收入群體的征稅壓力。由于個稅的征收標準長期得不到實質性更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個稅制度已經滯后于社會發展需要,導致個稅對個人薪資的占比逐漸增大,生活壓力隨之提升。
個稅的改革滿足了居民對稅費調整的需求,減少了個稅對薪資的劃分,有效提升工作積極性以及收入水平,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個人所得稅會不斷的優化提升,從而推動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是為退休員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同時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1]。企業原有的社保制度存在較多問題,嚴重降低了對生活的保障力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緩解了這一現象,加強了國家的參與力度,降低企業的經濟壓力,強化了社會保障力度,同時增加社會保障金的征收力度,為退休員工的生活提供穩定保障,推動社會的平穩發展。“減稅降費”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力量,能夠有效改變現有的稅收狀態,從而最大限度提升稅收質量。
財政政策具體圍繞改革、民生、增長等方面進行,改革是推進管理制度的全面更新,通過科學展開預算工作,實現預算透明化的同時將社保正式劃分至預算范圍內,進一步擴大預算工作的范圍。在科學預算的情況下,強化對經濟收支的管控力度。民生主要涉及到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方面,教育方面是強化義務教育的整體質量,確保貧困地區學生享受義務教育權力。醫療方面是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強化衛生醫療服務標準。社保方面是通過調整納稅制度,穩固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對最低生活保障力度。住房方面是通過宏觀調控,穩定現有房價,維護居民正常住房需求。財政政策是現有經濟理念的集中體現,能夠有效維護市場環境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平穩發展。
二、從“減稅降費”財稅改革與財政政策運用
(一)減稅降費帶來的具體改變
近年來,公共項目的預算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左右,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呈上升趨勢,公共項目支出的力度不斷增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小型企業憑借稅率下調的優勢,不斷壯大自身發展實力,通過調整商品價格搶占市場,提升競爭優勢,為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貢獻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減稅降費”能夠發揮市場的自發性優勢,推動市場競爭的科學發展,降低惡意競爭現象的發生,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其創新意識,為現今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力量源泉。隨著“減稅降費”的不斷深化,個人所得稅對薪資的劃分逐漸降低,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發展,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除此之外,稅率的調整能夠提升財政工作的透明化,降低腐敗現象,增強相關工作的透明度,同時為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不僅如此,“減稅降費”在優化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能夠最大限度的增加經濟收支工作的緊張感。由于原有的稅務制度存在較大的隱患,對居民生活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稅務及財務部門通過對現有經濟情況、平均收入水平的考察,采取適當的調整措施,憑借預算工作的積極影響,不斷提升財務政策的科學性。財稅改革政策的推行與實施,能夠有效增加相關工作的穩定性,并對于財政工作中的不合理部分及時調整,以預算結果為指導,加強對資金的管控力度,從而規范具體財政工作步驟。
(二)科學運用穩健的財政政策
基于“減稅降費”的影響,公共項目預算的波動幅度明顯降低,財務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對于公共工程建設的資金支出逐漸明細化,財政政策的落實工作呈穩健化發展[2]。與此同時,科學的預算能夠控制財政赤字的增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債務率。采取穩健的財政政策,降低了經濟迅速發展對政策手段的影響,并在政策運行中根據經濟的具體發展情況及時作出調整,最大限度發揮財政政策的優勢,同時控制經濟發展風險的發生。在具體的政策運行中,由于相關財務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對政策的落實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是對工作中存在的隱患采取慢處理的方式,針對具體問題的特點,采取相應的解決手段,反復磨合后徹底解決隱患問題。
傳統的政府財政工作中,債務數量以乘法的方式倍增,政府債務壓力大,一定程度上為腐敗現象提供良好的空間。為此,穩健的財政政策通過加強預算工作的準確性、明細公共項目的支出、提升財務工作的科學性、最大限度政府債務的增長、強化宏觀調控的力度,杜絕腐敗風氣的蔓延。具體的預算工作中,要壓低財政的赤字率,在充分了解部門和專項債務的基礎上,制定財政赤字的最高標準,從而實現預算工作的最佳化。通過科學運用穩健的財政政策,降低財政工作的失誤率,增強具體財政工作的靈活度,從而推動財稅改革等相關工作的發展。
(三)強化財政收支的管控力度
推行“減稅降費”工作的同時,要提升對資金支出工作的控制力度,從而推動財務工作的穩定發展。具體工作中,可將與民生有關的項目作為重點支出方向,滿足現階段居民對物質生活水平的需求,同時順應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預算過程中確保此類支出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如運算赤字較多,可通過壓縮其他支出項目的方法滿足民生項目的支出需求。其他支出項目的壓縮機率可控制在3%-5%左右,同時做到在不斷的壓縮中強化對財政工作的管控力度[3]。隨著對資金支出力度的增強,減少了資金流通過程中的違規操作現象,確保資金運用的準確性。
除上述方法外,財務管理工作中可要求各支出部門對資金的運用方向做明細的報表,推動支出工作的透明化發展。由于支出工作涉及范圍較多,在報表工作中,可借助資金支出時的發票對相關工作進行佐證,防止工作中腐敗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在部門收到財政撥款前,要對整項工程的具體計劃做詳細分析,提升工作步驟的科學性。確保項目工作計劃無隱患問題,在財政撥款發放后可展開具體的建設工作。強化對財政收支工作的管控力度,能夠有效提升財政宏觀調控的準確性,同時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強財政部門的信服力。隨著民生項目的建設力度逐漸增強,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政府形象,同時推動財政部門內部結構的科學化改革,降低相關財政決策的失誤率,真正實現財稅改革等工作的高效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合理落實財政政策推動財稅改革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前財政工作的重要環節,同時正確認識減稅降費是供給側改革穩步前行的重要力量。由于當前的財政工作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因此在具體的經濟工作中,要加強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情況,最大限度貫徹改革思想及方案,為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志勇.從“減稅降費”看財稅改革與財政政策運用[J].財政監督,2019 (10):19-22.
[2]本刊評論員.積極財政政策聚力增效財稅體制改革不避艱難[J].山西財稅,2018 (04):1.
[3]閆坤,劉陳杰.2017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加強金融監管與財稅體制改革協調推進[J].經濟研究參考,2017 (44):3-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