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花
摘 要:音樂對于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因此近年來音樂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高中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階段,良好的音樂教學質量也是促進高中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途徑。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中音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就應該在提升課堂教學設計水平方面多下功夫。本文在深入分析高中音樂教學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課堂設計;內容優化;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74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升學和考試壓力,尤其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考試成績更是格外重要。所以從當前的高中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一直處于一種壓力較大的環境之中。音樂是高中教學的主要學科之一,積極學習音樂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減輕學習壓力,放松身心,并且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師應該對音樂教學給予重點關注,積極強化課堂教學設計,滿足高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中音樂應有課時不能保證
在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之下,高中音樂作為一門非高考學科受重視程度自然與應試科目存在很大的區別。在低年級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科目應有的課時還勉強能夠得到保障,但是對于高中高年級的音樂教學來說,音樂課時被擠占已經成為一個應該引起教育者重視的問題[1]。甚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將音樂納入課程表之內,或者即使安排到課程表之中,也會按照某種規則將音樂課時替換成數學、英語等科目的課堂教學。在以高考成績來斷定教育質量的背景下,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時間難以保障,是阻礙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為嚴峻的一個問題。因此,做好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是保障好最基礎的音樂課堂教學時間。
(二)高中音樂教材中的教學曲目難以吸引學生
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已經十分明顯,形成了獨立的音樂審美,高中學生普遍喜歡流行音樂,而在高中音樂的教材上,流行音樂曲目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一些經典老歌占比更高,這樣的教學曲目結構安排難以激發出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對音樂課堂的熱情不足。在當前風靡的短視頻軟件上以及其他的互聯網娛樂平臺上涌現出許多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這些歌曲難以出現在高中音樂課堂之上,由此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高中音樂的教學形式缺乏進一步創新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形式有待進一步創新,需要教師積極轉變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加入創新元素,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創作能力,進一步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成效。
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以及藝術修養,讓學生身上的藝術性和藝術情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激發,讓學生學會利用音樂去表達心中的感受和情感。同時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需要的是百花齊放,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學習音樂,體現出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和個性,在教學中注重將音樂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引導學生提高音樂造詣與道德情操。
二、高中音樂課堂和教學設計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管是哪個學科的知識,學習都是遵循一定過程的,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期內就能學好的教學方法并不存在。尤其對于音樂這種抽象性較強的知識來講,更是如此。盡管在高中音樂教學設計過程中,科學的教學設計形式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音樂知識,但是要想在短期之內就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還是存在諸多方面的困難。除此之外,要想實現教學設計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立足于學情,根據正常的教學規律來進行教學,不能為了趕進度或是過于追求教學的整體效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則會欲速而不達。
(二)趣味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細心的教師可以發現,對于趣味性較強的知識,學生接受的速度會比較快,學習的過程中也比較輕松。但是枯燥性較強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往往會存在抵觸情緒,如果教師不施加一定的壓力,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的程度。
由于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音樂學科較少受到重視,所以,很多高中學生的音樂基礎是比較薄弱的,而且之前所學習的音樂知識多數都是理論內容[2]。因此教師在做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賦予音樂知識一定的趣味性。這樣高中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更高,學習的效果也才會更加理想。除此之外,通過趣味性的音樂知識,可以激發出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欲望,進而主動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這對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三)有效性原則
在全新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已經意識到在教學實踐中,除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之外,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而積極開展音樂教學,則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因此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設計形式,其主要的目標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正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將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綜合能力。所以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遵循有效性原則,讓高中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音樂知識,而不是為了改變教學形式而刻意采用某種教學形式,這種表面上似乎提升了教學設計水平,但是實質上沒有轉變教學現狀,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這對于高中音樂教學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對策
從以上的分析之中可以看出,當前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整體教學質量還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和教育發展需要。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充分重視課堂教學設計環節,在遵循基本教學原則的前提下,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形式,豐富教學內容,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方式,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音樂知識內容,最終實現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學校要正視音樂對于整體教學的積極影響,正視音樂教學的重要地位,保障高中音樂教學的學時,提供必要的教學設備和器材。音樂教師也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存在音樂是“副科”的錯誤思想,要精心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之中。
學習音樂與學習社會科學不同,音樂是一種藝術,是情感的溝通和共鳴,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學生才能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在課堂之上教師要為學生展現音樂之美,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演唱示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印象,使高中學生從緊張的學習壓力之中輕松下來,釋放自己的身心,滌蕩精神世界。
在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釋放想象力,馳騁在音樂的海洋,在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下,才能真正釋放出音樂的力量。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了學生藝術素養和音樂素質的共同提高,以及相互間的藝術融合,這與現代教學理念當中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相契合。
(二)創建音樂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環節
互動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課堂互動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下一步教學方案的有效途徑。但是從當前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較少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因此學生的實際音樂學習情況,教師也了解得不夠透徹。
音樂是一種情感抒發與表達的藝術,音樂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聆聽和交流,師生互動能夠進一步增強音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體驗,讓學生更加投入于課堂學習中。因此在高中音樂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應當進行互動和交流,一方面,通過交流互動能夠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得到教師的認可和鼓勵,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為學生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自我展示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音樂表現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更具獲得感和成就感。
(三)完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形式
教學評價是影響高中音樂課堂設計的重要因素。因為以往的高中音樂教學評價大多集中在學生的最終成績之上,而對于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和音樂素養情況,往往缺乏足夠的關注,這對于教學設計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為了從根本上轉變這種教學形式,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我們重點要做的就是完善教學評價形式,科學設計教學評價目標,將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以及音樂素養等內容,都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之中,全方位評價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也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的靈活性,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明確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形式,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高中學生的學習要求,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丁孝林.“奏鳴曲式”模式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7).
[2]劉寶新.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以“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絲竹相和”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3).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