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觀念得到普遍的認可和贊賞,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教育,而是更加注重體育教育與文化課教育的綜合發展,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本文從立定跳遠教學現狀及常見問題、立定跳遠技術動作訓練、立定跳遠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關于初中體育立定跳遠項目的研究。
關鍵詞:誘導教學;階段式教學;興趣引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75
初中體育在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必要手段。當前的體育教學所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著比較積極的作用,特別是中學階段的立定跳遠項目,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身體素質的爆發力與穩定性,是學生身體素質評價的綜合指標。然而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對立定跳遠的針對性訓練,為了打破這一傳統教學方式的固定思維,筆者認為立定跳遠教學勢在必行。
一、立定跳遠教學現狀及常見問題
(一)影響立定跳遠的主要因素
影響立定跳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它受到學生下肢的彈跳能力、爆發力、收腹的速度還有擺臂的幅度以及個人的體重和身高等方面的影響。其次在心理素質方面,進行立定跳遠運動時心理狀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注意力和身體機能的發揮。另外在立定跳遠時還受到運動技能的影響,掌握較好的立定跳遠的動作技巧可以大幅度降低其他方面的影響。總之影響立定跳遠成績好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注重動作技巧的訓練。
(二)初中體育教學缺乏規范性
教學方法影響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然而,如今的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在上體育課時,會讓學生自由活動或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放羊式”教學方法與下課活動并無區別,缺少了教師的有效監督,學生很少能進行有效的訓練。
這一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沒有掌握體育訓練應該掌握的技能,身體素質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甚至這種“放羊式”教學還會因為缺乏良好的體育氛圍而使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體育課程以及身體鍛煉的重要性。
二、立定跳遠技術動作訓練
(一)預擺的訓練
立定跳遠對學生的全身協調性要求較高,學生要想動作連貫,必須要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環節的動作協調統一。雖然學生身體的爆發力與全身的協調性一定意義上受制于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通過實踐訓練可以很好地攻克這一難題。很多實踐證明后天的學習與訓練是決定學生身體素質或者能力的關鍵因素。
預擺是立定跳遠的第一步驟,動作是否標準直接影響后續動作是否連貫。首先學生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的距離自然站立,雙臂向后擺動,雙腿屈膝,雙臂向前擺,雙腿自然伸直,將身體重心向下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預擺動作時,要身體前傾,保證雙臂前后擺動點最大幅度,調整雙臂和雙腳及身體各部位到最佳的協調狀態。教師可以先做預擺示范動作,讓學生獨自領會,進行循環往復的訓練,教師再多加指導,以達到訓練學生預擺動作的目的。
(二)起跳的訓練
立定跳遠的關鍵環節之一是起跳,起跳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能否跳得更遠,落地更輕。學生在起跳時腳要迅速用力蹬地并借以手臂前后擺動的力量,帶動身體向前縱立跳出。實際的訓練中,教師要針對性地去訓練學生雙腳用力蹬地及雙臂擺動的協調能力,使學生能較為準確地完成起跳動作,為之后動作的施展打下基礎。
(三)騰空的訓練
騰空是立定跳遠中的核心環節,騰空直接影響跳遠的最終距離。騰空時的活動較為復雜抽象難以理解,也很難被拆解為若干個步驟進行示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騰空時保持膝關節、踝關節處于伸直狀態,雙臂盡量向前,在落地瞬間迅速完成收腹動作,并且雙腳前叉。然而,騰空收腹這一階段對于腰腹力量要求非常高,如果能夠保持較強的腰腹力量,騰空的時間就會較長,跳躍距離也會更遠。因此,在體育的實際教學中,為了增加學生立定跳遠中的騰空時間,教師要多訓練學生的腰腹力量,尤其是對于腰腹力量較弱的女生。在進行起跳過程中,在不能快速收腹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向前高抬腿,最大程度地雙臂后擺,帶動身體騰空,使落地水平距離變遠。
(四)落地訓練
落地是立定跳遠的最后一個動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動作,在完成全部動作后,很可能因為最后重心不穩,導致跳遠最終結果很差。在落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生注意腳后跟先著地。然后通過示范讓學生感知前腳掌是隨著腳后跟的慣性落地的。然而在慣性的作用下學生往往會因為身體的不平衡而向前撲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鍛煉學生落地時保持屈膝動作,讓學生明白在此過程中要盡量身體前傾但是不要前傾過度,以達到緩沖的作用。
三、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方法研究
(一)誘導教學法
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一般且心理素質還不成熟,往往會出現自卑與羞愧心理,尤其是在帶有一定的比試性質的立定跳遠訓練中,常常會因跳得不夠遠而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對體育訓練沒有興趣甚至抱有消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進行合理的誘導教學,讓學生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立定跳遠訓練,同時,要逐步引導學生多參與體育教學活動,運用合理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誘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親自示范進行授課。教師在進行跳遠示范時,要根據學生的平均水平把控跳遠距離,然后以此為標準讓學生進行訓練。由于教師在跳遠過程中,所跳的距離僅僅是學生的平均水平,并且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此標準,甚至還有許多學生能超越此標準,這樣就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率以及激發學生對立定跳遠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對于跳遠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進行跳遠訓練,無論有沒有進步都要表揚他,使其建立起自信心,引導他們更好地進行立定跳遠體育訓練。
(二)階段式訓練
學生跳遠能力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的,并非一時就可以提高的。因此,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而不能使用臨時突擊的方式進行訓練。臨時突擊會給學生心理和身體上帶來壓力,難以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長此以往,部分學生很可能會放棄與厭倦訓練,阻礙了學生的成長。
運用階段性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跳遠能力將學生劃分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一個可以實現的合理的訓練目標,例如某位同學跳遠距離為1.90米,則教師可以將其劃分在1.90~1.95米階段(這個范圍根據具體學生跳遠水平是可調的),讓其在現階段以跳遠能力提升到1.95米為目標進行合理的訓練。學生在每一階段的訓練之后,都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這會使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自信心,進而對跳遠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樂于學習立定跳遠。
(三)興趣遷移法
初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步提升,大多精力放在學習上,但是學生心智還比較幼稚,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應用興趣遷移的方法進行跳遠教學訓練。通過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是一種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的好方法,這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思維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維,還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興趣轉移的方法,設置跳起觸球的游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設置不同的游戲)。教師準備適量竹竿,在竹竿上掛滿小球,安排學生呈階梯式排開,讓學生在竹竿下面跳躍。跳躍過程中學生的頭部必須碰觸到小球,才能跳向下一個更高一點的小球,從而達到跳躍訓練的目的。學生也會因為新鮮感及趣味性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由此可見,興趣遷移教學法可以將教學內容轉化成游戲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愛玩天性,同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體育課堂枯燥乏味、效果較差的問題,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多媒體教學法
在進行體育立定跳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先播放專業運動員的完整的跳遠視頻的慢動作,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播放完畢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動作狀態進行總結分析不同。畢竟首次觀看是為了調節學生狀態,學生很難具體分析出關鍵點,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二次播放。在二次播放過程中,可以根據需求對專業運動員的動作進行慢放,讓學生對預擺、起跳、騰空及落地等多個動作進行細致觀察以及揣摩要領。第二遍播放完成后,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討論有關立定跳遠的技巧與動作要領。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發表不同觀點,同時還可以從他人哪里吸取經驗和不足,進而完善自己的動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進行具體訓練時播放合適的音樂,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還能使學生根據節拍更好地進行訓練,達到提高訓練效果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的立定跳遠項目可以直接反映出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腰腹的力量,教師不僅需要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還要在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技巧的基礎之上,認真制定科學詳細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沈海軍.跳出新高度——淺談初中體育教學立定跳遠的教學手段與訓練方法[J].考試周刊,2017(74).
[2]李旋.淺析初中體育立定跳遠的教學與訓練措施[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9).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