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 《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這本書是反映現代公共選擇理論的一部最偉大而經典的著作,其作者是布坎南和塔洛克。公共選擇理論是在西方經濟學的發展中產生中的,以理性經濟人假設為基礎,借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研究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政府決策如何才能最優?此外,本書主要以現代經濟學和博弈論的方法為手段,對影響民主決策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因素進行的透徹的學術研究。
【關鍵詞】 公共選擇理論 政府 同意的計算
一、背景
20世紀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人們普遍認識到市場制度的缺陷。隨后,凱恩斯主義盛行,隨著政府對市場干預的增強,政府干預的各種弊端也日益顯露出來。布坎南認為,政治制度就等同于市場制度,都具有很強的局限性。要徹底解決該問題的重現,要依靠相應的政治制度來禰補市場替換的缺陷。為此,布坎南提出建議,一種新的政治技術和新的表現民主的方式理應被提上日程,它們能有效的控制政治制度的弊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布坎南著手創立了公共選擇理論,《同意的計算》正是其理論的完美體現。
二、主要觀點
(一)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內涵。公共選擇理論以理性經濟人假設為基礎,運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政治科學領域里的集體決策問題,下面簡單對三個核心的內容進行釋義。
1.“經濟人”假設。布坎南指出,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在政治市場中,存在著三種“經濟人”:一是作為投票者的經濟人,也就是我們目前政治社會中的公民。二是作為選民代表的經濟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大代表。三是作為政府官員的經濟人,我國政府作為一個集體經濟人,所做的每項決定都從集體利益出發,所做的每項決策都維護了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2.“政府失敗”論。“政府失敗論”是在經濟人假設的前提下得出來的結論,前文中指出,政治家和政府官員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們所做的行為都在夸大自身的影響力,打響自己的招牌,而不是真的在關注公眾的切身利益。對他們而言,決策的輿論效應更為重要,既所謂的面子工程。在個人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個人所構成的政府更愿意不做實事,糊弄民眾,當一個十足的演技派。
3.政治=交易。眾所周知,在經濟學中,核心要素是交換,即許許多多的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物錢交換。映射到政治領域,核心要素就是無數的利益集團之間或組成集團的個體之間,出于自利動機而進行的一系列交易過程。布坎南認為,政府最優的決策結果并不是產生于某個政治精英的頭腦,而是產生于各種利益集團之間或組成集團的個體之間的利益讓步。
(二)立憲經濟學。立憲經濟學內容主要是討論制度規則的選擇。立憲經濟學主要是考察對各種政治規則的選擇問題。所以,立憲經濟學遠遠高于一般的經濟學研究內容,布坎南認為,立憲經濟學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立憲民主,是一種受到憲法規則限制的有限政治。憲法處于規則之上,是公共決策活動的最高準則。
(三)原則政治。政治的本質就是原則政治,但可笑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原則政治都是利益政治。但是政治的恰當原則是普適性原則。因此,只有當政治行為適用于所有人,不受某種具有支配地位的利益群體限制之時,這個原則才得以實現。”布坎南也在書中作出了解答,造成利益政治的主要愿意在于浪漫和理想化的幻想發揮著殘留性主導作用。
三、對我國政府建設的現實啟示
結合我國現階段進行的體制改革,對我國政府建設的啟示如下:
(一) 發展和培育憲政文化,推動憲政民主。我國當前非常需要盡快發展和培育憲政文化,努力培養和提高官員的內在憲政素養,讓政府官員既要懂得依法辦事更要懂得以憲辦事,依法辦事,依章辦事。依法治國更多地強調的是規則下的選擇問題,而不是規則的選擇問題。本文所陳述的立憲理論處于制度理論的金字塔頂端,是政治規則或立憲規則,而非具體的法律規則的選擇。憲政制度不是以普通法律制度為標準而是以憲法為標準,憲政改革的核心在于變革影響決策過程和政府行為方式的規則。我們國家也進行了很多次修憲,,這種改革已經從規則下的改革上升到對規則本身的改革了,這就是我國憲政民主的重要進步和體現。
(二)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合法規制政府權力。文中所探討的“經濟人”假定并不具有普遍性,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政治個體的自利動機與理性思維也預示著了政府行政部門在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在經濟方面,各單位幾乎都存在一種內在的超編、超支情況,這也是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政治方面,行政最高長官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出卓越的政績,就會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違背客觀的實際規律去搞一些“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因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指引下,切實轉變我國政府職能已是當前行政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 全面滲透競爭機制,確保政府服務途徑多樣化。從公共選擇理論指出,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很大原因在于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壟斷性而缺乏市場競爭性。眾所周知,在我國很大部分的公共服務產品都被政府掌控著,例如,石油,電力,天然氣等。如果繼續維持這種壟斷經營,進行公共服務產品改革,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由于缺乏競爭而無效率,提供的公共產品品質低下,同時也為腐敗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在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牢記著公共服務的本質,處理好社會經濟效率與社會公正的關系,也就是經濟發展與資源分配的關系,創造良好的政治制度環境,遵循公正、公開和透明的原則,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能夠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而我國在這方面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并且艱難。
(四) 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任何一向政策進要進行決策時,都需要或多或少付出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五大發展理念要求改進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要切實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進決策方式,降低決策成本,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進一步提高我國政府行政系統的辦事能力和效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走好關鍵性的一步。
【參考文獻】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陳光金譯)[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