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加強,醫學技術和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醫療的期望值隨之升高,醫療糾紛逐年上升的的狀況已經成為困擾醫院管理與發展的難題。本次研究的目的,探討山西省婦產科醫療糾紛的特點以及發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預防婦產科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婦產科 醫療糾紛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近年來,婦產科一直是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據山西省醫調委資料顯示,2016年總共處理醫療糾紛案件1192例,其中婦產科318例,達27%,居醫院所有科室之首。婦產科是高風險科室,一是婦產科工作量大,醫護人員相對缺乏;二是孕產婦及新生兒是每個家庭的中心,來自家庭的關注和壓力較高。
1醫療糾紛特點分析
1.1醫院等級。通過對51例婦產科醫療糾紛發生的醫療機構進行比較,不同等級醫療機構所發生的醫療糾紛數量由多到少排列為二級>三級>其他>一級。其中三級醫院17例,占33.3%;二級醫院31例,占60.8%;一級醫院1例,占2.0%;其他醫院2例,占3.9%。由此可以看出,二級醫院的醫療糾紛發生率比較高,表明二級醫院是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重點工作對象。
1.2醫療責任鑒定等級。51例婦產科醫療糾紛的案例中,認定醫院有責任的有49例,其中以承擔對等責任的數量較多,有20例。一定程度上表明發生醫療糾紛的過程中,醫方和患方都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患者及家屬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并發癥等不理解一定程度上也是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
1.3患者反映醫院過錯。51例婦產科醫療糾紛案例中,患者反映醫院的過錯有14種,其中主要為治療措施不當,占41.8%;手術操作不當,占21.6%;搶救不及時和延誤治療,分別為12.7%,其余占18%。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水平以及醫務人員專業技術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醫務人員在手術指證以及操作規程的把握上存在欠缺,對患者病情的認識和治療方法的選擇上有待完善。
1.4治療結果。51例婦產科醫療糾紛案例中,涉及14種不同結果。其中新生兒死亡的數量最多,有22例,占41.5%,轉院治療占13.2%,導致產婦死亡占7.5%,其他結果占37.8%。新生兒死亡原因中,新生兒窒息居于首位。
在新生兒階段,嬰兒經歷了從宮內向宮外環境轉換的過程,且有些早期新生 兒生長發育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抵抗力差,極易受到母體疾病、胎盤病變或胎兒自身疾病以及醫療過失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死亡[1]。51例糾紛案例中,因新生兒窒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有11例,占23.4%。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往往與胎兒宮內窘迫、臍帶異常、胎膜早破、母親妊娠合并癥及內科合并癥、早產、巨大兒及胎盤異常等有關[2]。因此要做好產前及產時監護、及時發現由于臍帶、胎盤等因素所致宮內缺氧,減少新生兒死亡的發生[3]。
2 醫療糾紛原因分析
(1)醫院未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婦產科是一個特殊的臨床科室,在迎接新生命降臨的過程中,產婦及其家屬往往會格外關注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4],若缺乏溝通或溝通不及時,就會使患者缺乏安全感[5]進而對醫虎人員產生質疑,引發醫療糾紛。
(2)醫生的專業技術有待提高。如果在診療過程中,醫生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預估不足、手術指證把關不嚴、手術操作欠佳、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給產婦的身心帶來嚴重的二次傷害,引發醫療糾紛。
(3)醫院重程序服務輕人文關懷。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福岡宣言》指出“所以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做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的表現。”孕產婦本身精神高度緊張,身體也承受著懷孕以來很大的痛苦,特別需要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理解。而醫院的護理人員因為工作繁忙,很難去關心每一位孕產婦。
(4)患者及其家屬無視醫院的規定和醫囑。住院期間擅自離院,或未能定期產檢和復查,一旦出現各種不良后果,常常歸咎于醫院。同時,因信息的不對等,患者往往缺乏對專業醫療知識的了解,對某些的醫療手段存在誤解,進而質疑醫護人員的診療過程。
3 醫療糾紛防范措施
(1)加強醫務人員的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①規范醫療行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②及時做好病歷記錄。病歷是患者病情變化、轉院以及診療過程中的客觀反映,也是醫院臨床醫療過程的法律文書,更是處理醫療糾紛成敗的法律憑證。要堅決避免只說不干、只干不記或干的差、記錄少的不良習慣。
(2)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嚴格把好本專業、本學科的醫療質量關。特別是應熟練掌握疑難、復雜、病情危急病人的診斷、治療、搶救措施。對于重大、特殊、復雜和新開展的手術,要認真作好術前討論。
(3)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加強人文關懷。國際腫瘤社會學家霍蘭教授曾經說過,醫者有“四個救生圈”:一、技術魅力與呈現;二、愛心與人格魅力的表達;三、溫暖陪伴;四、信仰與生命哲學的感悟與支撐。技術“救生圈”固然重要,其他三個人文“救生圈”更不可或缺。
(4)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醫療糾紛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的風險管控機制,一旦出現醫療糾紛的苗頭,相關負責人要早介入,早處理,把醫療糾紛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醫院要從已發生的醫療糾紛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參考文獻】
[1] 楊根夢,洪仕君,何亞超,薛鳳麟,何永旺,周一卿,曾曉鋒,李利華.151例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的醫療糾紛案例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8,39(11):118-123.
[2] 鄧慶華,姚安貴,楊元娟,楊治國.醫療糾紛現狀及解決途徑探索[J].重慶醫學,2015,44(11):1566-1568.
[3] 柳曉琳,杜英偉.新生兒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錦州醫學院學報,1997(02):25-26.
[4] 秦玉君.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管理對策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7):233+230.
[5] 劉杰,沈羽金.婦產科醫療糾紛成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2):45-46.
作者簡介:趙夢晶(1996—),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西省運城市,學歷:研究生,單位:西北大學,研究方向,醫務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