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芳琴
摘 要:科學教育就是在啟蒙時期多開發幼兒的智慧潛能,引領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突破自我,配合文化的介紹、游戲內容的補充、和諧互動關系的形成等,充分滿足不同幼兒個性化的發展需要。科學教育越理想,幼兒懂得的真理就越多。本文具體分析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游戲的運用價值,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更好地提升科學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育;游戲運用;價值分析;討論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88
幼兒天性活潑,對于游戲毫無抵抗力,如果能用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更好地組織科學教育,相信教師工作起來會效率會更高,幼兒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發展得十分順利,可謂一舉數得。運用游戲,寓教于樂,科學教育呈現的是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玩中學”“學中玩”與學習知識沒有任何沖突,只要時機把握得好,還能收到意外驚喜。下面,我憑借多年實踐經驗,對游戲影響下幼兒的科學教育闡述幾點看法。
一、幼兒科學教育中運用游戲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教師必須設計合理的游戲,強調有效的教學,充分激發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后,努力組織最有特色的課堂互動。通過科學游戲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符合幼兒個性化的成長需求。那么,游戲又在幼兒的個體發展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我做了以下方面的總結。
(一)積極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
游戲的使用,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身心放松的學習環境,能夠積極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直接敘述的教學方法不同,游戲教學比較適合幼兒,簡簡單單,容易接受,十分好玩,有挑戰性。在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個體表現,及時指出不足之處,一邊改進一邊創新,這遠比灌輸教學的效果好得多。好玩有趣的教育內容,沒有見過的游戲材料,在幼兒看來就是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因此產生了主動性和積極性,不用教師多加督促,參與熱情足夠高漲。科學教育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使幼兒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潛移默化中使科學情感轉化為了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又在科學問題的分析解決中完美呈現,幼兒感到無比快樂。傳統模式下的教學不一定達到這種科學教育的效果。游戲有規則,教學有限制,教師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把游戲融入科學教育的方方面面,最終揭開科學教育的嶄新篇章。
(二)不斷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的天性是愛玩的,不可能坐著不動。當教師盲目地批評和命令他們時,幼兒肯定會產生抵觸的情緒。當教師一直占據主導位置時,幼兒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就更加無法理解知識,對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很多游戲都受幼兒的歡迎,他們的年齡雖然小,但是對各種比賽都有參與的積極性。事實上,競爭也是幼兒自我認知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通過玩游戲,他們可以提高自信心,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可以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在科學教育中放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認識到游戲的樂趣,從而提高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教學中也要滿足不同幼兒的心理需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在進行類似玩具制作的游戲時,教師可以提供各種道具,方便幼兒動手操作,在結束環節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還優化了教學效果,一舉多得。
(三)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認識科學規律的活動中,幼兒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師用心設計游戲內容,在不打擊其參與熱情、探究自信的前提下,促進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提出問題時,教師應引導他們一邊觀察一邊處理,在探索科學現象的同時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對于幼兒終身發展來說非常有利。思維活動中動手操作有錯誤并不可怕,這也證明了幼兒在思考,只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已。此時教師要做好科學教育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通過分析內在關系,指導幼兒積極改正,讓他們熟悉相關技巧并掌握。游戲環節多多滲透科學道理,就可以使幼兒動手探究后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四)有助于幼兒養成合作意識
如果啟蒙階段的科學教育僅停留在表面,幼兒學不會溝通與合作,那么未來的發展也會出現困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自主分析游戲中嘗試合作探究,鼓勵他們探索新的科學現象和科學規律,同組之間交換想法,從而發現更多樂趣。幼兒在游戲的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的能力,還培養出了積極的情感、樂觀的態度。在后面的教學中,針對性地提高幼兒小組合作、自我管理、創新實踐的能力,科學教育游戲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價值會更高。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我們還可以在科學教育中運用游戲,啟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大家一起玩耍,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在這一過程中同伴給予了他們充足的自信,教師則幫助他們掌握了各種規律。
二、幼兒科學教育中游戲的運用價值
(一)運用游戲協調環境
游戲與科學并不是對立的,在實際應用中二者之間相互協調,對于環境的優化來說很有效用。第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個性特征等選擇游戲內容,并且努力提供最適宜的科學發展環境。保證幼兒科學探索的條件充分,相關材料的搜集也很方便,不至于在干擾因素影響下失去自信。第二,游戲使用的材料應該圍繞著科學活動進行布置,過程中幼兒如有不同意見,教師綜合考慮后應該予以滿足,第三,鼓勵幼兒自由進行選擇。在科學活動領域,幼兒選擇了游戲材料進行主動探索,不再按照教師的想法盲目完成規定任務,這對于他們而言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有利于打破灌輸教學的固化格局,幼兒發現科學魅力,抽象思維也更活躍。
一般來說,游戲材料普遍具有探索性、操作性的價值,科學教育的同時消除了幼兒抵觸、抑郁、緊張等負面情緒,他們可以在輕松的氛圍里找到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幼兒在心理上就很認可游戲化教學,對于后續的科學活動充滿期待,教師繼續把握核心要點,提供豐富的材料支持,取得理想成效以后,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
(二)用科學手段營造氛圍
幼兒正處于形象思維活躍的階段,生動的、有趣的教學內容對于他們而言極具吸引力。具體化游戲教學的實踐價值很高,大大提升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確保他們沿著正確道路繼續創新發展。
幼兒迅速融入游戲氛圍后,主動游戲的積極性更強,他們樂于“角色扮演”,善于“情境互動”,不但有利于教師完成指導任務,還能使得幼兒感悟生活,繼而發現生活的美好。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拓展課外知識點,引入一些科學家的事例,讓幼兒熟悉更多科學發明等,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促進他們對科學概念的深入理解。
以游戲為基礎的教學行動其實也是提高課堂活力的重要手段,教師不妨在教學設計環節加入幼兒的角色討論中,共同分析問題,建立和諧關系。或者教師用更多方式幫助幼兒融入自然,在擁抱自然的同時,鼓勵他們體會科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親身實踐,直接觀察,從而使得想象空間更加開闊。在活動結束后,讓幼兒將實際的想法說一說,對于科學教育的理解就是他們思想日漸成熟的結果,教學也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努力創設有效情境
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體現幼兒教師的用心,為幼兒提供充滿智慧和童趣的成長棲息地,充分利用好科學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合理布局、優化結構、豐富資源等,我們同幼兒在濃郁的科學氛圍里探索新的科學知識,鼓勵他們自信參與科學活動,任何困難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游戲情境越真實,幼兒行動性越強,不用教師頻繁督促,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學習目標就能開始挑戰自我。這個階段里,教師要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開發趣味的游戲元素,讓幼兒勇敢打開科學素養的大門,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四)促進幼兒科學探究
游戲教學是指利用不同的游戲方式,積極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教師實施各項人才的培養計劃,幼兒則產生終身學習科學知識的意識。實踐過程中,科學課堂必須走向多元化,因為在游戲中只要用心引導,幼兒便會使用有趣的學習方式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用更短的時間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下的探究經驗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科學思維足夠活躍,逐漸從課堂實踐走向課外實踐,這個過程里幼兒形成了記憶,放飛了自我,相互分享以后,幼兒之間還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誼。
快樂的、自信的游戲實踐可以使幼兒的動手能力不斷提高,教師應尊重并理解幼兒,得到的反饋必然是同等的信任,還要加強科學教育力度,使幼兒源源不斷地學到新的知識,促進幼兒的進一步成長。
另外,不論是科學教學還是游戲化實踐,評價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評價幼兒的能力,需要評價游戲的結果,或者鼓勵幼兒相互評價,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反思科學游戲,應對目標、過程等進行多角度的分析,進而為下次的科學教育游戲教學做好鋪墊,確保指導計劃高效實施。
三、結語
總而言之,游戲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并且對他們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科學地組織游戲化教學活動,更好地完成科學教育計劃,在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的支持下,幼兒個性化成長目標的實現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游戲與科學教育的本質是相輔相成的,游戲活動中學習科學知識,還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可謂一舉數得。課堂互動法、多媒體教學法、辯證分析法等都可以平衡幼兒的游戲心理,從而為他們的個體多樣化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使得科學的魅力完美展現,也使幼兒主動探索科學奧秘的自信心更充足。科學教育中游戲的運用價值很高,對今后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于戰營.探析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J].新校園(上旬刊),2017(6).
[2]孫杰.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9(15).
[3]于戰營.探析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J].新校園(上旬刊),2017(6).
[4]劉慧.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J].學前教育研究,2011(5).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