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煦婷?王雨欣?武晶?遲智文?陳嘉赫?于輝
【摘要】在信息時代中,國家對普遍存在的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狀況給予了高度重視。基于大學生對中國文化持有的較為積極的態度,各高校應順勢而行,通過實施各項舉措,肩負起培養本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任。
【關鍵詞】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黃煦婷,大連大學英語學院;王雨欣,大連大學英語學院;武晶,大連大學英語學院;遲智文,大連大學國際學院;陳嘉赫,大連大學機械學院;(通訊作者)于輝,大連大學英語學院大學英語第一教研室主任。
一、文化自信的總體現狀及其重要性
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日漫、蘋果手機、圣誕節、好萊塢……這些我們本該陌生的詞匯卻無時無刻不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毋庸置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傳播對世界人民大有裨益。然而,在此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與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的發展階段,一些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更是導致其中少數者一味地崇洋媚外,這種情況實在令人憂心。
文化自信,從來不是一個口號、一句標語。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民族榮辱。在風起云涌的國際社會之中,只有重視民族文化,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民族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我校大學生關于文化自信的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團隊成員隨機抽取了大連大學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120名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截至目前,已回收有效問卷119份。問卷內容主要涵蓋了學生、教師以及課程與教材這三個方面,包括15道單項選擇題以及2道多項選擇題。
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99%以上的被調查者都意識到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其中更是有七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其很重要。但是,80%的被調查者認為,即使經過了多年的英語學習,他們仍無法較好地運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
從對教師的評價來看,預期與實際有著較大的出入: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中華文化素養和文化自覺,只有不到7%的被調查者認為無所謂。而回到現實,只有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上課的內容能夠做到語言和文化并重,同時有接近四成的教師更加注重語言本身,而忽視了背景文化的講解。另外,70%以上的被調查者希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能夠更多地涉及一些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知識。
從課程與教材的角度來看,接近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英語教材中有必要出現中國文化。而實際上,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現有的教材中,中西文化的比例安排并不十分合理,甚至嚴重失衡。此外,90%以上的調查者迫切希望學校能夠開展跨文化交際等相關課程。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不難看出,我校大部分大學生能夠意識到文化自信問題的重要性,也有了解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意愿和期盼。然而,現實狀況卻讓我們不容樂觀。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并不能付諸實際行動,加之學校的課程設置尚有不合理之處以及少數教師對授課內容的安排有失偏頗,導致我校大學生文化自信在總體上仍處于缺失狀態。
三、基于我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所提出的教學設想
根據上述調查問卷結果和分析,本團隊就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出以下設想: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應適當增加有關中國優秀文化的科目。據統計,除文學類專業外,在其他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鮮有中國文化相關科目。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更加注重中國文化的輸入,因為就目前來看,他們的課程基本上只涉及英語及英語國家文化,而對本國文化涉獵甚少。此外,對于多數專業來說,介紹中華優秀文化的課程,有很多都被安排在了公共選修課當中,且容量較小,再加上與本專業課程沖突等原因,導致很多學生想選卻不能選或選不上。綜上所述,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應當根據學生意愿,將部分中國文化相關選修課調整為必修課,或根據學生需求,增加部分受歡迎課程的課時及容量。而對英語專業,應當適當增加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的同時,仍能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其次,教師應主動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中西文化貫通能力,增強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自信,成為既扎根本土文化又放眼世界文化,且具有跨文化思辨意識的語言文化傳播者。雖說在大學校園中,學習更多要依靠學生本身的自覺性,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仍不容輕視。所謂“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故而為人師表者,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最后,提升文化自信最終的落腳點應該在學生本身。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整體上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態度較為積極,這為提升其文化自信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校應當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舉辦講座、社團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深入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文化。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比如孔子學院、國際留學交換等,讓學生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提升他們自身的文化自信。
四、結語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內核和靈魂,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更應該積極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在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同時,也要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更加廣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2017(7).
[2]郝運慧.牢固樹立外語教育中的文化自信[N].光明日報,2019, 10,21(02).
[3]蔣旭陽.中職學校運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德育之探討[J].學周刊, 2018,15.
[4]王博.傳統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