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新的發展模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簡化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開闊人們的視野,為人們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介紹了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中翻譯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創新
【作者簡介】張麗坤(1983.02-),女,漢族, 山西大同人,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外語教學。
目前,國內英語專業翻譯人員出現短缺問題,這對于我國各高校的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于互聯網時代,各個高校都認識到了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教學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都開始重視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但是目前如何應用“互聯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成為英語翻譯教學工作開展面臨的新課題。
一、“互聯網+”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概述
1.情景認知理論與“互聯網+”相結合。情景認知理論主要是來源于西方國家的教育理論,教師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學習場景和活動場景。把情景認知理論和“互聯網+”相結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模式。認知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學中重視教師的指導位置,教師為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引導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和技能;拋錨式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設定好的情景中,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認知水平,設置“錨”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分析來解決問題;交互式教學模式,是教師能夠把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網絡完成教學過程。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引入情景認知理論,是使用網絡技術來展示商務、旅游相關的翻譯畫面,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對話場景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2.語言學理論與“互聯網+”相結合。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分析來看,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創建出相應的語言環境,無法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語言輸入要求,需要引進更多的語言教學材料。在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在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能力,提升其語言學習水平。在語言學的理論中,實際教學要結合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效果。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分析
1.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對于學生英語翻譯素養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首先,教學體系問題。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課程內容上過于重視概括性理論知識。例如選擇經典的語句作為孤立式翻譯,而并沒有引導學生深入地挖掘語句所處的語境,學生對于翻譯僅停留在表層的理解上,沒有把內涵知識深入挖掘出來,導致教學缺少系統化。而隨著我國教育體制逐漸深化發展,學生的全面能力培養愈加重要。但是目前一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英語成績,學生在學習翻譯知識、培養翻譯能力時主要是背誦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沒有培養如何翻譯、如何實踐應用的能力。在日常的翻譯教學中,教師沒有引進相應的翻譯活動,學生的翻譯實踐經驗比較少。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學方法落后是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問題。教師把翻譯教學和英語知識教學混為一談,采用陳舊的訓練方式,忽視實踐能力、翻譯技巧的培養,使學生對于英語翻譯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
2.“互聯網+”教學優勢。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就能夠完成學習活動,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網絡中國內外的翻譯資料,開闊他們的學習視野。“互聯網+”教學模式讓師生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為學生在網絡中創建出真實的交流環境,把情景認知理論落實到實際教學中。“互聯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優化翻譯方法。在英語傳統翻譯學習中,學生查詢單詞需要使用詞典,影響了翻譯工作效率;如果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提升翻譯效率,提升翻譯質量。網絡環境還能夠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使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習質量。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有效措施
1.整合教學資源,加強教學互動。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能夠把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充分整合起來,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互聯網信息技術具有實用性和便捷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在網絡中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翻譯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以模擬的方式成為一名翻譯員,提升其筆譯和口譯水平。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開發者和監督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搜集相應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制作教學視頻,或者是選擇在線進行評測的方式,提升翻譯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Digital campus時,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首先了解“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形成在線評測方式,了解學生現有的翻譯能力和詞匯水平,借助于教學視頻的應用,為學生展示出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學生可以模擬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其中一個隨機屬于不會英文的人,這時候就需要翻譯進入到情景中,發揮其作用。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網絡資源,能夠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加強師生的互動,從而提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效率。
2.創新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中存在的豐富教學內容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在收集了教學內容之后,把教學內容使用創新的方式進行限制制作,在翻譯課堂上進行講授,引導學生參與到翻譯學習活動當中。這樣,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資源不平均問題。首先,教師可以使用語音評測了解學生的基本翻譯能力。例如,在進入到大學英語第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與詞匯信息庫進行互動,從認讀、聽辨和拼寫等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然后,教師建立互聯網英語翻譯學習平臺,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學習Hoping for better時,教師可以使用語言幫助學生了解核心詞匯:“Is honesty important?What other qualities are important in our society?”通過考查學生對于“honesty,safety,social life”等詞匯的應用,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能力水平匹配不同的翻譯內容,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翻譯學習積極性。
3.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除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之外,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應用互聯網教學設備,開拓新的教學載體。通過智能手機的應用,學生能夠隨時地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手機已經成為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窗口,大學生被其中有趣的新聞和高效的互動模式吸引了通過對“互聯網+”模式下移動設備的應用,能夠幫助形成移動式翻譯學習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移動電子信息設備的應用,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生都能夠進行英語翻譯信息的學習。把互聯網在線學習和智能移動設備結合在一起,能夠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智能學習平臺,彌補傳統英語教學課堂上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的限制,學生能夠在網絡中對教師將要教學的內容進行預習,為課堂留出更多的時間跟教師溝通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中國傳統節慶膳食時,教師可以在移動平臺上發布更多關于中國傳統知識的翻譯方式,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學習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個人翻譯能力。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翻譯能力個性化培養需求,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把更多、更豐富的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從而培養出更多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美霞.“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20(02):21-22.
[2]韓娜.“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轉型[J].海外英語,2020(02):71+81.
[3]史斌.“互聯網+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探討[J].才智,2019(30):166-167.
[4]張莉.基于“互聯網+教學”的大學英語翻譯課堂教學分析[J].英語廣場,2019(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