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力課一直是高一學生頗感困難的課型,為提高高中聽力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初高中聽力教學的有效銜接,本文對初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進行了研究。通過初高中英語教材、教學現狀調查數據對比,深入初高中聽力課現場,和初高中教師開展探討,進行了問題和對策總結,并探討了初高中聽力銜接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習動機;學習現狀與興趣;學習環境;初高中聽力銜接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田慶菊,新疆馬蘭永紅中學。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中英語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剛進入高一的學生因各方面還沒有準備好適應高中的教學而處處碰壁,其中聽力困難特別突出。為提高高中聽力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對本校初二至高二的學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
二、初高中聽力教學銜接問題和成因的調查及對策
本文在問卷調查和教師訪談的基礎上對高中、初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特別是聽力教學銜接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問卷調查嚴格遵循了客觀性原則,數據的歸納給我們教研教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事實和根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初高中英語聽力的現狀。現將暴露出來的問題與成因進行歸納,并提出實現初高中英語聽力教學順利過渡和對接的策略和建議,希望對今后的高中聽力教學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1.學習動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我們關于學習動機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初中生較喜歡英語學科,高中生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75%左右的初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是 “為將來找好工作”或“考重點”,近90%的學生認識到了英語學習中聽和說的重要性,外在動機很強。但是考慮到高中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一動機是不穩定的,無法有效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此外,分別僅有22.8%, 30.4%的初高中生生于興趣愛好學習英語,內在動機遠遠不足。因此,我們在初高中階段英語教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加強學生外部學習動機的同時,更要提升英語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著更強更持續的動力。
2.關于學習現狀和學習興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通過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及數據對比,我們及時發現了初高中生英語聽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加強對初中段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初中段的學生認為聽力課難和內容枯燥的比例占60.8%,而且很少學生有跟讀課文錄音聽磁帶的習慣。《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老師應在初中加強學生聽讀習慣的培養。
其次,注重語音教學,夯實聽力基礎。有效的語音教學是夯實聽力基礎的前提。語音教學不扎實,訓練再強化,也如同“空中樓閣”。因此,聽力訓練必須從語言基礎抓起,尤其要過好語音關。學生要通過示范、模仿、聽音、辨音練習和適當的錄音材料,培養學生對語速的適應性。在高一上學期,我們教師應該開展語音補習課,幫助學生清掃語音基礎知識障礙,補習基本讀音、重音、讀音的變化,及聽力中的語音技巧等,從而夯實聽力的基礎。
最后,注重材料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高中生對于聽力課的喜愛比例急劇降低,一半以上的高中生認為英語教材中聽力課的教學內容太難或較難、語速太快。對此,我認為,聽力教學不應等同于通過課本聽力材料來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我們要擺脫“以教材”為本的束縛,在聽力材料的選擇上,老師應有意識地選擇具有真實語言特點的、具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聽力素材,應盡量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風土人情、科普教育等,使聽力材料多樣化,來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英語音頻資料、英語原版電影、經典或流行的英文歌曲、優美的英文配樂詩朗誦等開展欣賞性的聽力訓練,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
3.關于學習環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表中數據顯示,在英語課堂上,初高中教師能基本上用英語授課的占 50.0%左右,這說明“用英語教英語”的教學原則得到較好的貫徹。初中段較少上聽力課,但是課堂中教學形式設計較為多樣,體現了師生互動和課堂教學交際化的特點。而高中段選項集中在 A(教師問,學生答)和B(句型操練)這兩項上,說明高中段英語聽力課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學生開口表達太少。由此可見,初高中的英語聽力教學應相互取長補短,即初中老師應該加大聽力課的力度,而高中老師要加大聽力課的交際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開口操練英語,以此實現初高中聽力課的順利銜接。此外,在聽力訓練的方式上,初高中段70%左右的學生在聽力課型中希望老師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喜歡的課堂參與方式排序是B(小組活動)、C(句型操練)、A(聽講解)、D(同桌對話練習),選擇的順序相同,都希望老師圍繞聽力材料做多種形式的練習,對聽力內容中的疑難點進行細致講解。
三、促進初高中聽力教學銜接的聽力教學模式
結合上述兩點的調查結果,通過和初高中段老師對于聽力教學的探討,筆者深入了初高中聽力教學課堂,對初中和高一的聽力教材內容和課例進行了詳細對比研究。在實施學生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時要抓哪幾個環節?在各個環節中,我們可以設置哪些訓練方式?能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是實現初高中聽力教學銜接的關鍵。結合自己在初高中聽力銜接教學實踐中的摸索,我談談自己的做法。
高中的聽力教學模式單一枯燥,一般以聽錄音材料——核對答案——老師講解——再聽錄音材料的方式進行,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興趣頗低。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聽力教學的設置應包括Pre-Reading——While——reading——After-reading這三個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聽力材料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Pre-listening即聽前導入活動。首先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圖片、實物、情景、游戲等進行巧妙地導入,從而引發學生聽的動機。然后我們可以對背景知識做簡單的介紹,對一些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關鍵詞做解釋,對聽的內容進行大膽預測,也可做一些聽力技能的指導等。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聽力任務的提出。在聽之前熟知目標與重點,學生就能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的放矢,聽得效果必定更佳。
在While-listening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任務,既要完成本堂課的聽力教學任務,又要注重學生聽力技能和策略的培養,以進一步發展學生聽力的能力。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方式上泛聽和精聽結合;難度上,堅持從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比如說,在處理一篇聽力材料時,我們可首先設計一些聽一遍內容就能回答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泛聽,然后指導學生精聽,回答需要概括能力解答的問題。最后才是針對全文的主旨思想、作者的觀點或態度等設置的綜合性問題。這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完成聽力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與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通過設計的活動,培養學生對語調、語氣、背景等非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培養聽力過程中的信息篩選、記憶、聯想、推測、歸納、概括等能力。
Post-listening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對聽力教學的提升,達到聽與說或聽與寫的能力提高。我們在最后環節,要依據聽力材料內容設計出說、寫的任務。這樣,通過把聽和說、聽和寫聯系起來,教師就在知識和能力之間架起了橋梁,使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聽、說和寫作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總之,注重初高中英語聽力銜接是至關重要的,高中教師應該在這個階段大力提升英語聽力的趣味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開展英語音標教學課堂,夯實學生聽力基礎,在聽力教學中注重聽力材料的多樣化等。聽力技能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策略的培養必須依靠教師實施有效的聽力課堂教學。此外,高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聽力教學與說、寫環節的聯系,努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范道平.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1:157-15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