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希玉
【摘 要】 生命權不容忽視,取消死刑的傾向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目前,世界上正處在開始大規模的開始減少死刑的趨勢內,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廢除死刑。近年來,我國還沒有廢除死刑,但是死刑的執行方式已經逐步文明化,這就是社會人道化進程的象征。縱觀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死刑制度經歷了一個悠久而又曲折的歷程,從古到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目前,我國有兩種死刑執行模式,即槍決和注射刑。本文依次分析了死刑執行方式的歷史變革過程,兩種死刑執行方式的法律規定、現狀、對比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未來死刑執行方式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死刑執行方式 槍決 注射刑
一.我國死刑執行方式的現狀
(一)我國死刑執行的法律規定及問題
我國法律中明文規定,死刑采用槍決或注射等方式執行。同時,我國刑法中規定了平等原則。于是,根據前兩款規定,如果在對死刑犯執行死刑時采取的執行方式不同,是否會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1]?
“等”字的優勢與弊端。一個“等”字,相當于為死刑的執行方式設定了更寬泛的范圍。除了我國目前法律規定的槍決和注射刑之外,在立法上為將來產生的更加文明、人道、科學的死刑執行方式留下了空間。將來在創設新的死刑執行方式時,應當比槍決和注射刑更為文明才能被社會接受。但是這同時又與刑法條款第四條的平等原則相悖,任何人應當在適用法律時一律平等,因此在剝奪死刑犯的生命權時,執行死刑的方式也應當平等[2]。而“等”所產生的其他行刑方法則違反了平等原則。
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等”字的存在,意味著除了槍決和注射刑之外,在特定境況下也允許存在其他死刑執行的方式。這是否會引起權力者在私下里隨意創設或者濫用死刑執行方式,因此這個“等”字即成為法律的漏洞,它的存在允許了在權力運行的背后有其他的死刑執行方法,通過內幕操作、暗箱交易、貪污賄賂,權力者可以用較為輕緩的方式結束死刑犯的生命,也甚至可以用更惡毒的執行方式對待死刑犯,僅僅一個“等”字,這就給司法公正留下了足夠的隱患。
(二)槍決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槍決是唯一的一種死刑執行方式[3]。 執行過程的情形為:一般而言,執行死刑的場地都是選擇在相對偏僻隱蔽的場所,避免因執行死刑對其他公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會有警察全程在現場進行監控。在執行死刑時,行刑的警察用槍直接涉及死刑犯的頭部或者直擊心臟,然后法醫檢查確定死刑發是否死亡。如果因為射擊偏離對象或者未射中而導致一槍未使死刑犯死亡,則由另一名執行人員進行補射。
(1)執行死刑最佳射擊位置的探討及補射。如果對死刑犯執行槍決,那么射擊的位置就需要充分考慮。一般而言,朝著死刑犯的頭部進行射擊,死刑犯會在頭顱炸開的瞬間死亡,相對于朝著死刑犯的身體其他位置射擊,朝著頭部射擊所造成的痛苦是最短暫的,但是朝頭部進行射擊會導致頭部被炸裂而不完整,最終身體不完整。
如果是朝著死刑犯的心臟直接射擊,根據死刑實踐經驗來看,死刑經常不會立即死亡,其會在極其劇烈的痛苦中那個掙扎一會兒,或者通過補射后,需要一個階段才能死亡。
關于補射,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補射是對死刑犯平等權的侵犯,正常的死刑執行過程中一槍斃命,而補射給一個死刑犯所帶來的延長的痛苦和恐懼,是否造成了對死刑犯之間的不平等。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死刑犯罪孽深重,即將執行死刑,其生命權已經被剝奪,不用再考慮執行過程是否平等[4],因為無論是一槍還是兩槍,最終的結果都是死刑犯的死亡,在討論補射所帶來的不平等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2)槍決的血腥和暴力性。使用槍決方法執行死刑往往都是直接射擊死刑犯的頭部或者心臟,場面極其殘忍血腥,血肉模糊,腦漿迸出,如果出現補射的情形,死刑犯極其痛苦、恐懼的樣子更是及其慘烈,有的死刑犯死后尸體還不完整。如果死刑犯患有傳染病,行刑后迸出的血液還有很大的傳染的危險,這對行刑的警察來說是很嚴重的。
(三)注射死刑的分析
(1)注射死刑的法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死刑采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式執行。”注射死刑由此成為我國法定的一種行刑方式,從1997年3月28日我國首例藥物注射執行死刑到如今,注射死刑已經興起有20年,但發展進程十分緩慢[5]。
(2)注射死刑的優勢:人道、文明化、規范化。注射死刑,是指通過對靜脈注射藥物而使死刑犯瞬間失去知覺,逐漸停止心跳的死刑執行方式。注射死刑具有迅速致死性和安全性,死刑犯在執行死刑時不會受到像槍決時的那種心理上的恐懼和生理上的煎熬。人在面臨死亡時,他的痛苦產生于所遭受的肉體上的損害,上文中提到槍決很有可能會出現補射的問題,就會因此給死刑犯徒增更多的恐懼和痛苦,而注射死刑的時間大概是幾十秒,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一分半鐘,很少會出現補針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使死刑犯留的全尸[6]。中國有句俗話叫“死無全尸”,這是人死后最慘的現象,在舊社會證明這個人罪大惡極,罪孽極深,但是這種觀念與我們社會文明化的進程不相符。身體發膚來之于父母,如果落得死無全尸的下場,這其中給死刑犯本身和其家屬帶來的痛苦更是不言而喻。現如今的槍決也是會造成被行刑人身體的不完整,但是通過注射方式執行死刑,可以給死刑犯及其家屬留下一個完整的尸體,也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光輝,體現了對死刑犯的人權的尊重[7]。
(3)執行注射死刑中存在的問題。注射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單單看注射刑中的藥劑,科研成本,注射刑的成本的確高于槍決,但是從多方面考慮,對死刑犯執行槍決時,同時需要耗費人力、物力和土地資源。注射死刑的藥品價格昂貴,很多地方都負擔不起,很多法院因為注射藥劑過于昂貴而拒絕購買,因此,也阻礙了注射死刑在我國的發展進程。
雖然注射死刑是目前為止最為安全、痛苦系數最低的一種死刑執行方式,但是由于操作技術的不成熟、科研藥物中的質量問題,在執行注射刑的過程中一旦發生失誤,也會給死刑犯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例如在美國一個州,在對死刑犯執行注射死刑時曾發生這樣一種情況,有一名死刑犯在被肌肉注射藥物后,并沒有像正常情況那樣,在幾十秒內致死,反而經歷了將近2個小時才死亡,這個過程中犯人的煎熬與痛苦,常人難以想象。[8]因此,這也引發了國際上對于注射死刑的擔心和憂慮。
(四)執行死刑方式的選擇權
(1)死刑執行方式選擇權的歸屬。關于死刑犯在執行死刑是究竟適用那種執行方式,我國法律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于是現在就出現了在不同的地區死刑的執行方式不同的情形,現如今國內使用注射來執行死刑的地區還是比較少,大部分的省份在對死刑犯執行死刑時還是選擇槍決這種方式,因為尚未達到可以使用注射死刑的硬件設施建設,但是,如果同時具備了槍決和注射死刑的條件,在對死刑犯執行死刑時,選擇哪種手段,法律尚未作出明確的回答。
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每個地區的死刑執行方式都是由死刑執行機關來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筆者認為,由死刑執行機關來做選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這其中可能會引發賄賂問題,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問題產生。那么,死刑執行方式到底該由誰選擇?是死刑執行機關,還是死刑犯自己?從人權保護的角度出發,死刑犯在生命終結之前還是享有人權的,那么他是否有權利決定自己以哪種方式死去?筆者認為死刑犯有權利選擇,但是只能在法定的兩種死刑執行方式里面作出選擇,這樣才能體現出對人權的尊重。
(2)死刑執行方式選擇權的保障。筆者認為,我國應該通過法律將死刑執行方式的選擇權歸屬問題進行明確的規定,賦予死刑犯選擇自己被執行死刑的方式,充分的體現對死刑犯的人權的尊重。在行刑之前,犯罪分子應當有權在槍決和注射刑中進行抉擇,如果犯罪分子拒絕進行選擇或者因為精神問題而無法做出正常選擇,可以將死刑執行方式的選擇問題交給其近親屬,如果沒有近親屬的話,再由死刑執行機關來根據實際的執行情況作出。
二.死刑執行方式的發展趨勢——注射刑全面取代槍決
(一)注射刑代替槍決的原因
根據刑法平等原則,死刑犯在行刑過程中應當是平等的,如果同時存在槍決和注射死刑兩種行刑方式,對不同地區或者不同背景的死刑犯采用不同的死刑執行方式,這就違反了平等原則[9]。因為槍決和注射死刑是存在千差萬別的,兩種行刑方式給死刑犯帶來的身體痛苦程度和心理上的恐懼程度更是有天壤之別。
(二)注射刑代替槍決的優勢
(1)沒有減少死刑的威懾力。有一部分學者不贊成用注射死刑取代槍決,因為他們認為,對待死刑犯,不用槍決的方式解決他們的生命,不足以震懾社會,會減少死刑的威懾力,不足以平民憤,難以發揮刑罰的預防作用。對于一些罪大惡極的死刑犯,人們的民憤十分強大,認為對待這樣的惡人槍斃兩三次都不為多,完全是其咎由自取,罪有應得。筆者認為,死刑犯的犯罪的罪惡程度,與其在執行死刑時要忍受的痛苦程度,這并不是成正比的,我們不能因為他的罪大惡極,就要對他使用極端的酷刑,槍斃好幾次或者持續讓他在生不如死的狀態痛苦著,這反應了一個社會的復仇的強烈的心理,是一種以暴力治暴力、以惡治惡的病態心理[10]。這與我們的人類社會文明進程背道而馳,如果這種觀點能一直為大多人所支持而保留下來,那么秦漢時的五刑,宋朝的凌遲,為什么沒有沿用至今,反而被廢除。我們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但并不是用殘酷的死刑執行方式來對其進行折磨,跟隨著歷史的時代潮流,我們會發現,死刑的執行方式是從野蠻殘酷逐漸向文明轉化的,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人類人道主義化進程在發展,死刑只能朝著更文明的方式轉變。這么多歲月過去,死刑的執行方式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并沒有降低人們對法律的威嚴的敬仰,沒有降低刑法的威懾力程度[11]。
(2)符合國際人權公約人道主義。在注射死刑中,關于注射所需要的藥物,是經過嚴格的實驗最終選擇的,藥物注射入體內的速度與人體發生的變化等可以通過監控來決定藥物用量,相對于槍決來說更準確。而且在對死刑犯實施注射的過程中,從藥物注射到體內到死亡的時間在幾十秒之前,不會給死刑犯帶來像槍決那樣的極其恐懼與痛苦。這種行刑方式是符合當代死刑發展的趨勢的,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程,注射死刑相對與槍決來說,更為人道[12]。
筆者認為,每個人都享有人權,即使是死刑犯,在死去之前,他的生命只要還在就還享有人權。罪犯也是人,也享有人權,每一個死刑犯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結束他們生名的方式也應該是平等的,這是對他們生命的最后的尊重。既然最終的結果是剝奪其生命,那么在選取哪種方式就應該要做到平等一致,用注射刑來取代槍決,既可以減免死刑犯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痛苦,還能彰顯出國家對人權的尊重[13]。
(三)廢除槍決,普及注射刑的措施
(1)嚴格立法。在法律中要嚴格限制死刑執行方式,在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區的死刑犯應該適用同一種死刑執行方式,不能因為死刑犯所屬地區不同,社會背景不同而因此出現區別對待的情形。這就要求在立法過程中要用專門的條款來對死刑執行方式進行限定,將死刑的執行方式僅限定為注射刑一種,從而保證死刑犯的平等權利,國家逐步貫徹實施[14]。
(2)降低注射死刑成本。在完善立法的同時還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關于死刑執行過程中的成本因素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執行死刑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整個過程中警力、物力的消耗狀態。通過立法進一步細化注射死刑的場所、工具、藥劑、警員人數、醫護人員等因素,用專門的法律條款進行規定。首先,注射死刑使用的藥物應該全國統一,并且在法律中將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配置等問題詳盡說明,從而保證行刑時的精準。其次,關于注射刑的工具,我國如今已經研究出一種可以用于執行注射死刑的注射泵,可以通過注射泵來執行死刑,關于注射泵的使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也需要在法律中作出詳細的說明。
(3)加強有關注射死刑的法制宣傳教育
將槍決和注射死刑的各自的優缺點進行對比,改變人們以往對注射死刑的誤解,尤其是認為只有越血腥暴力的死刑才能懲治犯人,起到刑法的作用。因為,死刑的執行方式如何與犯罪分子的罪惡程度并不是成正比的,死刑的執行方式的殘酷性對遏制犯罪案件的發生率并沒有太大作用。采用注射刑取代槍決,刑罰的功能不會因此而削弱[15]。所以,要在社會生活中加強有關注射死刑的法制宣傳教育,讓人們從正確的角度去認識理解刑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韓大元;林維;時延安 ?:“死刑制度的當代命運:憲法學與刑法學對話”,載《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四期2頁
[2] 陳征:“從憲法視角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一期79頁
[3] 魯冰婉:“日本終身刑替代死刑制度研究”,載《中國應用法學》2019年第三期103頁
[4] 曹璨:“我國死刑制度探析”,載《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六期114頁
[5] 侯士耀,姜倩倩:“死刑制度的修改與發展趨勢”,載《湖南警察學院報》2016年第五期95頁
[6] 周瓊:《注射死刑:12年的靜止與變化》,載《人民公安》2009年第五期11頁
[7] 陳雄:“死刑制度與憲法民主”,載《蘇州大學學報》2014年第五期79頁
[8] 張亞逸:“《關于保護死刑犯的權利的保障措施》第九條之探究”,載《研究生法學》2015年第四期117頁
[9] 趙秉志 彭新林:“我國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徑與步驟”,載《法學》2009年第二期17頁
[10] 莫洪憲:“死刑制度改革與暴力犯罪死刑控制”,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一期71頁
[11] 韓躍紅,楊勇:“死刑變革中的生命尊嚴考量”,載《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六期11頁
[12] 楊俊:“論我國死刑制度的實質性改革”,載《法學雜志》2012年第四期162頁
[13] 韓瑞麗:“死刑制度的悲劇摭談”,載《法學家》2007年第六期49頁
[14] 賈俁:“我國死刑制度的立法完善”,載《湖北警官學院報》2013年第四期73頁
[15] 劉芹:“我國死刑制度發展走向分析”,載《刑事法評論》2008年第二期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