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關于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糾紛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常見的一種糾紛,我國法律尚未有關于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法律條款。本文重點介紹海運集裝箱滯期費的性質以及總結我國司法實踐中關于海運集裝箱滯期費的裁判理念。
【關鍵詞】 滯箱費 違約金 承運人責任
一、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內涵
集裝箱是現代海運必要的工具。實踐中,海運公司會在運輸合同中載明集裝箱免費使用日期,超過免費期繼續使用集裝箱,海運公司會按照合同約定的收費標準收取滯箱費。有關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內涵爭議主要為運輸合同的違約金或者集裝箱租賃關系下的租金。集裝箱的作用就是為了輔助履行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承運人完成運輸合同下的義務后,托運人,托運人應將集裝箱還給承運人。雖然海上運輸合同上沒有關于歸還集裝箱的內容,但是歸還集裝箱屬于運輸合同下的隨附義務,若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沒有及時歸還集裝箱,應當承擔違反隨附義務的違約責任。基于利益得失理論,可將海運集裝箱滯期費定性為租金。在貨物運輸合同履行結束后,依據運輸合同使用集裝箱的權利自運輸合同履行完畢后喪失,這時承托雙方之間產生集裝箱租賃關系,集裝箱滯期費則是托運人應當向承運人支付的租金。
筆者觀點,海運集裝箱滯期費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下的違約金。海運運輸合同中明確規定集裝箱的還箱條款,超期未還箱違反該條款構成違約,運輸合同中未規定還箱條款,超期未還箱則是運輸合同的隨附義務,超期未還構成違反隨附義務。而且,在實踐中,大部分承運人和托運人并不會單獨簽訂集裝箱租賃合同,因此沒有事實基礎可以認定承托雙方簽訂了集裝箱租賃合同,因此不能簡單的定義為租金。
二、承運人及時止損義務
以海運集裝箱滯期費是違約損害賠償或違約金為角度,根據《 合同法》第119條規定了承運人負有及時止損的義務。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糾紛中,在目的港長期無人提貨的情況下,滯期費不能無限制的增加,承運人應當積極采取措施防止營運損失持續擴大,如購買新箱,租金集裝箱或及時將其他可用集裝箱清理出來。
有的法院認為,托運人能合理預見到的集裝箱滯箱費最高額應是集裝箱的價格,即支付價款取得使用中的集裝箱所有權。當滯箱費累計到達購置一個同類型新集裝箱的價格時,承運人可以購買一個新集裝箱以免損失擴大。
筆者觀點是,承運人及時止損義務的起點是集裝箱滯箱費累計達到購置一個同類型新箱的價款時,若承運人不采取措施導致營運損失不間斷增加,不得就增加的損失請賠償。在急需用箱但是托運人未及時歸還的情況下,承運人可以購買新箱或者租賃集裝箱防止損失擴大。
三、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責任主體
我國《 海商法》明確規定,承運人可根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向托運人收取滯箱費,并且,收貨人承擔拒絕提取貨物或者遲延提取貨物產生的費用和風險。但是在目的港無人提貨或者收貨人不明的情況下,收貨人是否需要承擔費用和風險?實踐中不同法院有不同的裁判觀點。
有的法院指出,收貨人在目的港拒絕提取貨物,并且收貨人尚未收到提單,提單所證明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當事方的權利義務并未轉讓給收貨人,應當是托運人承擔責任。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收貨人并不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的當事方,收貨人未收到提單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并未轉讓,此時托運人依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應當承擔責任。
有的法院認為,根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托運人負有選擇合適的收貨人在目的港提貨的默示義務。目的港無人提取貨的情況,屬于托運人未適當履行默示義務造成的,應當由托運人承擔責任。在無人提貨情況下,承運人不知道收貨人人或無法聯系收貨人人,或收貨人不合法或收貨人不主張提取貨物,托運人應當賠償因為選擇收貨人不當給承運人造成的損失。
有的法院認為,貨物到達目的地后,如收貨人不明確、遲延提取、拒絕提取或其他無法交付貨物的情況下,此時為了不損害托運人和收貨人的利益,應當由貨物權利人承擔風險并負擔費用。承運人可以申請留置貨物,法院拍賣以補償損失。
綜上所述,各個法院都認為托運人是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責任主體。但是關于收貨人是否為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主體需要分情況討論。收貨人明確拒絕提貨,由此產生的滯箱費責任主體是收貨人。當收貨人不明時,此時責任主體應當是托運人,因為托運人具有選擇適當的收貨人這一默示義務。
四 、結論
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性質可以認定為違約金或違約損失賠償,根據《合同法》中違約損害賠償的規定,海運集裝箱滯箱費也應當受制于“可預見性原則”“及時止損原則”。承運人應當在合理時間及時采取止損措施,否則托運人或收貨人不會對擴大部分的損失負責。及時止損義務開始的時間,在司法實踐中大都判定當海運集裝箱滯箱費達到購置同類型新箱的價款時,承運人應當及時購置新箱或租箱來減少損失。我國《海商法》明確規定托運人是海運集裝箱滯箱費的責任主體,但是當目的港無人提貨時,此時責任主體不明。根據司法實踐,我國法院認為托運人是海運集裝箱滯箱費主體,收貨人是否為海運集裝箱滯箱費主體需要分情況討論。
【參考文獻】
[1] 司玉琢編.《海商法學案例教程》. [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161。
[2] 鄭才榮,陳龍杰.論減損義務與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下滯箱費限制完全賠償——以目的港產生的滯箱費為研究對象[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27(04):30-35.
[3] 新鑫海航運有限公司、天津銀龍集團科貿有限公司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
[4] 中海集裝箱運輸(香港)有限公司與寧波中藺對外貿易有限公司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5] 上海蟬聯攜運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上海蟬聯攜運物流有限公司等與上海蟬聯攜運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上海蟬聯攜運物流有限公司等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申請再審民事判決書
[6] 武漢元開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與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等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民事裁定書
作者簡介:陳韻柔(1995-),女,漢族,江西上饒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2018級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