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霞
【摘 要】 本文說明了績效計劃和考核執行中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保證了績效考核工作開展的方向性。
【關鍵詞】 績效計劃 考核執行 原則
績效計劃與考核執行,是績效考核工作中模塊化較強的兩項工作,也是對績效考核影響較大的工作。重點工作的推進,必須得有原則性內容做指引,才能有條不紊地推進。
一、績效計劃中的原則性問題分析
(一)績效計劃的內容。績效計劃是被考核者和考核者雙方就被考核者應該實現的工作績效進行溝通的過程,并將溝通的結果落實為正式的書面文件,它是雙方在明晰職能、權限、責任的基礎上簽訂的一個內部協議,有利于在公司在企業管理中創造一種強化績效的企業文化。
績效計劃是績效管理體系的第一個關鍵步驟,也是實施績效管理系統的主要平臺和關鍵手段,通過它可以在公司內建立起一種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能有機地將企業總體目標和各崗位工作目標結合在一起。
(二)績效計劃應堅持的原則。績效計劃的制訂,不是隨意找幾項工作,設幾項標準,其目標工作的選取和指標的設置均應遵循以下原則。1、與公司發展目標相一致原則。制定績效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和年度目標的實現,所以在考核內容的選擇和考核指標值的確定上,一定要緊緊圍繞公司的發展目標設計和選擇。2、突出重點原則。員工擔負的工作職責越多,所對應的工作成果也越多。但是在設定工作目標和考核指標時,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關鍵,突出重點,選擇那些與公司價值關聯度較大、與崗位職責結合更緊密的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而不是將本崗位的全部工作都羅列出來。因為過多的工作目標會分散員工的注意力,影響關鍵的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的實現。3、可行性原則。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一定是員工能夠控制的,要界定在員工職責和權利控制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要與員工的工作職責和權利相一致,否則就難以實現績效計劃所要求的目標任務。同時,確定的目標要有挑戰性,有一定難度,但又可實現。目標過高,無法實現,不具激勵性;過低,不利于公司績效成長。4、可衡量原則:在績效計劃中制訂的考核指標,一定是在工作結束后可以明確的、可衡量的、無爭議的。
二、考核執行中的原則性問題分析
考核的組織、模式和基本方法,構成了三位一體的考核機制。推進考核機制健康、有效的運行,還需要建立有效的維護和保障措施。這里提出的在考核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四項準則,分別是躬親準則、時效準則、透明準則和溝通準則。這四項準則,是我們在推行績效考核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躬親準則。在考核中堅持躬親準則,就是要求企業各級考核執行人、尤其是企業高層領導,在考核過程中必須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是:要親自審核確認考核對象報送的重點工作計劃;要親自驗收考核對象重點工作的完成情況;要親自調整或指導調整考核中發生的重要工作變化和工作改進。“三不要”是:不要“捉刀”,就是不要安排和指示他人代行自己的職責(不包括特殊情況下的臨時授權)。不要“偷巧”,就是不要習慣于向下級分攤本應該親自參與的指標校正、工作分值設置等考核技術性工作。不要“避風”,就是不要拖延甚至回避考核中的工作調整和改進,造成風險責任的推諉和暗轉。
堅持躬親準則的意義在于增強求真務實的考核意識,建立嚴謹細致的考核作風,提高管理者的考核素質,切實保證考核工作質量,使績效考核對企業的管理發展真正起到推動作用。
(二)堅持時效準則。管理的關鍵在于提高效率,考核是一種管理機制,考核的時效性,直接影響著工作績效的改進狀況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程度。從考核的技術操作面上講,計劃確認、考核驗收、信息傳遞和工作計劃變更等主要的考核環節,對時效性的要求很高。每一個作業環節的拖沓和延誤,都會產生作業流程堵塞、信息價值衰減、工作節奏放緩甚至崗位工作失控等連鎖反應,阻礙了管理運轉,降低了管理效率。
堅持時效準則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重在行動。要在考核的實際操作中,克服怕麻煩、不勤奮、懶于精耕細作,疏于學習新事物等思想行為方面的痼疾頑習;不允許在考核時效性這個原則問題上打折扣、講價錢。通過批評教育和必要的懲戒措施,增強了全體考核人員的時效意識,提高并保持了考核操作的及時率和到位率。
(三)堅持透明準則。考核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特別是發現并解決那些在經營管理中突出存在的問題和事關大局的問題。在考核工作中,要防止掩蓋問題、回避矛盾的現象發生。因為,通過考核暴露問題、揭示矛盾恰恰是考核的功能和作用所在,只有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和轉化矛盾,才能達到改進工作的目的。否則,考核就失去了它的全部意義。
考核暴露的問題和矛盾是一種客觀存在,回避和掩蓋的結果只能是問題成災、矛盾激化,最終使企業的利益遭受損失。對于這樣一個關系全局的道理和原則,無論是在考核的準備階段,還是在考核的啟動和運行階段,考核執行人員務必要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務必要堅持考核的透明準則。實踐證明,在考核中堅持透明準則,能夠充分發揮了績效考核的功能作用,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及時率和有效度明顯上升,促進了管理質效的提高,維護了企業的利益安全。
(四)堅持溝通準則。在企業實行考核,涉及的管理層級多、管理范圍大。縱向的看,上至高層領導,下至一般員工;橫向的看,連接著不同的職能部門、業務機構。計劃調整、考核驗收、考核結果等考核信息的溝通是考核人員普遍關注的問題。要求各級考核執行人與考核對象進行雙向交流,主要內容是考核驗收情況、考核結果和考核點評。要求職責和工作關聯密切的部門與機構,進行工作計劃、考核驗收等方面的信息交流。
考核信息的及時交流、考核人員和部門之間的相互溝通,一是有益于在考核執行和考核對象之間實現考核信息的對稱化,緩解和消除了在考核中可能會產生的工作誤解和隔閡。溝通產生的互補作用,還可以使考核驗收更加符合工作實際、考核結果更加精確。二是有益于加強部門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和工作協調,改進并完善作業流程;有助于增強部門機構的全局意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積極主動的發揮大團隊的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長興.企業管理制度的要素構成[J].人力資源管理,2012(9).
[2] 劉長興.民營企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