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小詞是語言的一大特色,它能夠反映說話人對某一對象或事物的主觀感受和態度,影響著一定的交際效果。其表達形式多樣,語用功能豐富。不同的語言的指小詞具有不同表達方式和語用功能,本文主要研究漢泰語指小詞的表達方式和語用功能。
【關鍵詞】 漢泰 指小詞 表達形式 語用功能
指小詞,具體來說是一種詞的表達形式,是在某些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基礎上添加相應的“指小詞綴”,表示所指(比原始詞)略小、較弱等概念的詞匯[1],如漢語中的“小貓”“慢點兒”“小蟲子”,以及泰語中的等。指小詞是說話者主觀感受的一種標記,是其使用者意圖在談話中的一種外化,具有一定的緩和功能,能夠起到維護談話雙方關系的作用。雖然漢語和泰語不像屈折語的指小詞那樣具備特定的詞尾變化,但他們也有豐富的詞匯表達形式,不僅能表達指小的意義,還能傳達說話者的情感。
研究綜述
近年來,國際間都有對于指小詞進行研究。盡管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但也幾乎含蓋了語義、語用及語法語言三平面的研究。在語義方面,Jurafsky (1996 )分析了指小詞語義演變的趨勢。在語法方面,Taylor ( 2003 )從形態、句法的視角分析了指小詞的多義現象。在語用方面 ,Dressier等(1994)對意大利語、德語等指小詞表“不嚴肅”的語用功能展開了共時研究。此外,雷容(2015)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探究了英漢語指小詞的語義結構、語用功能以及語義認知機制。Matisoff (1991)雖然也提到了關于泰語指小詞的語素研究,但也僅限于“”一詞,并沒有涉及到其他的指小詞,研究也不夠深入。所以筆者欲結合前人研究,分析漢泰語指小詞的表達形式和語用功能。
不同語言中指小詞表達形式和功能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漢語指小詞的構成方式主要有形態標記法和通過添加表“小”的形容詞構成指小詞,而泰語指小詞的構成更多是體現在某一種特定的語境中,或者特定的表“小”的形容詞或形容詞化了的名詞。對于漢語“指小”的語音形式,石毓智(2005)已經做了詳細的分析,本文將不再展開論述。本文主要討論漢泰語指小詞的表達形式和語用功能。
一、指小詞的表達方式
(一)漢語指小詞的表達方式
1.形態指小
(1)語素重疊: “須須”、“果果”
(2)子尾: “胖子、瘦子、呆子。
(3)兒化: “花兒、鳥兒、魚兒”
2.句法指小
漢語直接在名詞前加形容詞“小”構成句法指小詞,如小臺燈、小箱子小湖等。
(二)泰語中指小詞的表達方式
泰語中也有語素的重疊,如:“”(孩子們),但泰語語素的重疊并沒有構成指小詞。所以在泰語指小詞的表達方式并沒有形態上的指小,只有句法指小。泰語可以直接在名詞或形容詞后加形容詞構成指小詞,如:(小身板)(小的)(一點兒)等;也可以在名詞或形容詞前 ""或“”構成指小詞。如:(胖子)(球兒)
綜上所述,漢語和泰語都有相對應的指小詞,但在泰語中并不存在形態上的指小,只有句法指小,但表“小”的形容詞既可位于名詞或形容詞前也可以位于名詞或形容詞后。而漢語指小的形容詞一般在名詞之前。
二、指小詞的語用功能
指小詞在不同的語境中交際功能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用來表示形體上的小、數量上的少和程度上的輕,如漢語的小手兒、小臉兒,泰語的(小手兒)(小臉蛋兒 ),還可以表示親昵的感情色彩,如漢語的“寶貝兒“,泰語的“”(直譯是媽媽的孩子,其語境義是“寶貝兒”);表示諷刺或輕蔑的語氣,如漢語的“小氣鬼兒、醋壇子”,泰語的“(小氣鬼兒)(醋壇子)。所以在理解指小詞的詞義時,就需要借助語境因素去推理,獲取其在具體交際情境中的語境信息。
不同的語境條件下,指小詞具有不同的功能,漢泰指小詞幾種常見語用功能如下:
(一)表達某種情緒
在語言交際中,指小詞具有表達情感的作用。指小詞既能表達喜愛、親昵的感情,也能表達反感、厭惡的情緒。
1.表達喜愛、親昵的感情
漢語:剛剛不是跟說媽媽要做作業的嗎?怎么做到游戲里去了?你這個“小滑頭“。
“小滑頭”的原型義是指輕薄少年,略帶一絲絲貶義。但該句中的“小滑頭”為指小詞,表達的是其字面義在具體話語語境中的語境意義,換言之,也就是說話人的表達的感情,表達了說話人媽媽對孩子的親昵之情。
泰語:
小心肝兒 ?來讓媽媽親一下
“”的概念意義指的是小身板,在此語境中,是“小心肝兒”的意思,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喜愛和親昵之情。
2.表達反感、厭惡的情緒。
漢語:你真是個小氣鬼,這么一點錢也要斤斤計較。
泰語:
(你啊,還真是個小氣鬼,這一點錢也要算。)
“小氣鬼”通常指的是特別吝嗇的人,一般情況指的是對錢很吝嗇,但也指對感情很吝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小氣鬼”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它還暗含了一種可愛的意味,但需要依托一定的語境和語氣。“小氣鬼在此語境中,表達的是其概念意義,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反感和厭惡的情緒。泰語“”(小氣鬼)在此語境中,也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反感和厭惡的情緒。
(二)語用緩和功能
在日常的交際和言語言語交流中,文化背景和語言的不同,往往會影響雙方的交際效果。語言雖然無階級之分,任何人都獨立運用語言的權力,但在交際中對語言選擇,也要根據時間、地點和場合來選擇交流的語體。以便能夠更好維護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此,談話雙方會盡可能的選擇一定的語言表達方式去滿足自己或他人的面子需求,以降低威脅面子的力度,來維和雙方的人際關系。而指小詞恰好就具有這樣的語用功能。如:
可以麻煩您幫我個小忙嗎?
(我可以麻煩您幫我點是嗎?)
在以上兩個例子中,通過運用指小詞“小”和“”,降低了說話人請求的力度,使得該請求更容易被聽話人接受,從而降低請求遭拒的幾率,緩和因麻煩他人所會引起的尷尬,從而達到禮貌的效果。
(三)情感強化功能
根據Dressier & Barbaresi (1994)所提到的,指小詞具有增強情感而非弱化情感的功能。不過指小詞的這種功能主要通過與親屬稱謂語相結合來實現的。
漢語:(媽媽推開們)說到:哎喲,我的小寶貝回來啦?
泰語:
(找了半天,原來你小家伙躲在這兒啊)
以上的兩個例子中,“小寶貝 ”(小家伙)這一稱呼就可以表達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情感。在該句語境中,指小詞“小寶貝”同上文語境“我的”相互呼應,增強了話語的情感基調,表達出媽媽對女兒的親近感,(小家伙)強化了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內群體成員身份和關系。
從上述的相關例子中可以看出,指小詞除了指小以外,還可以蘊含說話人特殊的情感體驗,強化親密性,或者緩和交際者之間關系。但上述的語用功能往往需要依賴具體的語境來實現。因此,就需要我們結合具體的語境因素去解讀指小詞的語用意義和功能。
本文漢泰指小詞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指小詞的表達方式和語用功能,發現漢語的指小詞的表達的形式比泰語更為豐富。但兩種語言的指小詞都具備相同的語用功能,都具備表達情緒,情感強化和交際緩和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指小詞也在隨之發生著變化,詞義或擴大、或縮小、或轉移。而這些指小詞也可能跟我們人類的認知有著密切的聯系,希望日后有機會能夠對此進行深度挖掘,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去分析其內部所存在的認知機制。
【注 釋】
① 雷容.指小詞的語義、語用功能及其認知機制
【參考文獻】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Matisoff.J.A.The mother of all morphemes: Augmentatives and diminutives in areal and universal perspectives.[C]//Martha Ratliff and Eric Schiller. Papers from the Fir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anguistics Society. Tempe (AZ.) 1991.:302-307.
[3] 石毓智.表現物體大小的語法形式的不對稱性——,“小稱”的來源、形式和功能[J].語言科學2005.(3)
[4] 雷容.指小詞的語義、語用功能及其認知機制[J].外語研究,2015(4).
作者簡介:玉兒懷(1995),女,傣族,云南勐海,在讀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南亞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亞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