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明
【摘 要】 隨著畜牧養殖動物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帶動了畜牧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畜牧養殖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的疾病困擾,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基于此,本文闡述了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的疾病類型以及影響常見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的主要因素,對加強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疾病防控的措施及其策略進行了論述分析,旨在提高畜牧養殖能力。
【關鍵詞】 畜牧養殖動物 疾病類型 防控 影響因素
措施 策略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危害較大,不同類型的疾病的致病因素與防治方法不同。只有制定預防為主與綜合防治的原則,才能提高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滿足動物養殖的現實需求,有效提高動物養殖質量。
一、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主要類型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是指養殖動物機體因受到外部或內部因素影響,使其受到侵襲,導致機體受損。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類型主要有普通疾病、傳染疾病、寄生蟲病等。普通疾病就是常見疾病,主要有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內科疾病主要包含神經、消化、泌尿、呼吸、內分泌系統等疾病,還包括遺傳、中毒等;外科疾病是動物在養殖時所產生的眼病、四肢病等。傳染性疾病是因病原微生物所致,其臨床癥狀在初期并無特異性,具備一定階段的潛伏期。傳染源主要有真菌、病毒、細菌等。寄生蟲病是因動物受到寄生蟲襲擊所致,大部分寄生蟲都存在長時間的發育期,且有固定宿主,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接觸。
二、影響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的主要因素
1、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影響動物健康的主要因素,若動物生長環境中出現環境污染、毒害物質等對其生長發育不利的因素,就會給動物的新陳代謝造成影響,出現生理失衡等疾病癥狀。
2、藥物使用不合理。藥物使用是動物養殖中的常見現象,必要的藥物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動物疾病的出現,但是,有些動物養殖人員不懂藥物使用的基本常識,缺乏對藥物使用情境的準確判斷,或者盲目加大使用藥物的劑量,或者不按照相關的說明要求使用藥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藥物濫用現象。這不僅影響動物對藥物的吸收,而且增加了藥物使用時的毒害性,一方面影響了動物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動物體內的藥物殘留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某些疾病。
3、管理因素。畜牧養殖動物中,若養殖者管理方式不合理,便會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例如養殖場的建筑與設備不夠健全,大部分養殖人員在選擇養殖地址前,并未對當地環境進行考察,事后才了解到其通風系統與排污系統存在問題,從而導致動物疾病的產生。當發現動物生病后,因養殖者缺乏對動物疾病知識的了解,在用藥時操作不合理,極有可能引發動物中毒,導致其產生不良影響。
三、加強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疾病防控的措施及其策略
1、加強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疾病防控的措施
1.1加強動物養殖場所管理。首先,要進行科學選址,通過選擇優良、合適的養殖場所,能夠為畜牧動物提供安全、適宜的生長環境,從根本上減少各種疾病因素的干擾。畜牧養殖場所應盡可能建立在地勢較高、空氣干燥且通風良好的地方,同時還應保障取水或排污的便利。其次,要強化對動物的飼養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日常飼養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疾病防控的效果,為此養殖人員要定期進行消毒管理,并按時進行衛生打掃,為動物生長提供良好的衛生環境,同時還要做好飼料的檢查工作,確保其配比合理、營養均衡,借此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抵抗能力,實現疾病防控效果。再次,要按時做好消毒、檢疫管理,并對出入養殖場所的車輛進行嚴密控制,必要時可對出入車輛進行消毒處理。對于新引進的動物,要進行全面檢疫檢測,確保其不攜帶有害病原體,并已注射相關疫苗。
1.2科學飼養及合理用藥。畜牧養殖人員要積極學習養殖技術知識,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結合動物生長發育情況予以適時、適量喂養,并合理搭配飼料配方,確保營養的全面、均衡,這樣能夠改善動物身體狀況,從根本上提高動物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從而降低其患病幾率。其次,養殖人員要樹立正確的用藥意識,在用藥時不僅要選擇正規廠家的藥物,還應避免使用毒副性大的藥物,從而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達到疾病防控目的。
1.3不斷提高動物養殖戶防控水平。政府應強化對基層養殖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或者組織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赴現場給予指導,幫助其掌握專業的動物疾病防控知識,同時熟悉各種常見的動物疾病類型,從而科學地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養殖人員自身也要提高學習意識,積極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動物疾病防控方法,同時關注本地區的動物疫情發展情況,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強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的策略。為了加強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疾病的防控,筆者認為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2.1注重動物防疫工作。地方政府應該將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納入到整個動物防疫體系中考慮,確保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和諧穩定十分重要。所以,為了能夠開展正常的工作,要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建設,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動物防疫工作。
2.2提升動物防疫隊伍的專業素質。基于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專業水平落后,可以分期、分層次地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進行相關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法律法規的培訓,提高基層動物防疫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得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責任心有所增強,建立起業務素質更強的基層動物防疫隊伍。
2.3加強動物防疫隊伍管理。具體表現為:首先需要加強防疫隊伍專職化建設管理。增加動物防疫員、防疫戶數,提高勞動報酬,將動物防疫工作由副業變為主業,由兼職變為專職,保證防疫密度和質量;其次需要加強多元化主體防疫。由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向社會購買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層動物防疫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動物疾病主要是基于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動物疾病防控過程中,不能單純地依賴藥物防控,要積極阻斷致病根源,合理運用各種防控措施及其策略,因此對加強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疾病防控的措施及其策略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敏.淺談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2017(09)
[2] 阮毓琴.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與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17(06)
[3] 高真真.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分析與防控措施[J].河南農業,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