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壯語和泰語同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也稱“臺語支”),是親屬語言,壩汪壯語屬于壯語南部方言硯廣土語,與泰語更為接近。本論文從聲母分化類型,來對兩種語言中輔音聲母分化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兩種親屬語言聲母分化規律。
【關鍵詞】 壯語 泰語 聲母 分化
一、引言
壯族是云南省人口超過百萬的五個少數民族之一,云南壯語分屬北部和南部方言區,分四個土語,桂邊土語和丘北土語屬北部方言,硯廣土語和文麻土語屬南部方言。硯廣土語分布在:廣南縣、硯山縣、馬關縣、文山市、西疇縣和麻栗坡縣(北部)等地,自稱為phu?n???(布儂)。壩汪壯語屬硯廣土語,是中支臺語。
泰國又稱泰王國,有700多年的歷史,原名為暹羅。泰語以曼谷音為標準音。
近幾十年來,壯侗語研究一直成為熱門話題,學者們對壯侗語族語言語音方面研究更為重視,并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歷史上看,壯泰語的共同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古越人,但是由于兩種語言分離已經有1300多年了,壯語受到漢語的影響,泰語則受到了梵語、巴利語、高棉語和英語的影響,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戴慶夏教授等在《論跨境語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提出:跨境語言的產生的變異是客觀存在,所以稱為人們認識語言演變的規律不可缺少的內容,跨境語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原始臺語的輔音系統可以根據種種方言成套的對應來擬測,也可以根據聲調系統的演變,因為它們受音節中輔音聲母語音成分的重大影響[1]。目前,壯侗語族語言的聲母可以出現在單數調,也可以出現在雙數調,但在同一聲母中的單、雙數調的詞在各地變化都有所不同。
二、聲母系統
1.壩汪壯語聲母
p t ? k ? pj kw
ph th tsh kh phj khw
b d
m n ? ?
f s h
w l j
(1)壩汪壯語共有25個聲母,有2個腭化音聲母和2個唇化音聲母,無復輔音聲母。
(2)?、?h在元音i、e前讀?、?h,在元音a、o、?、u、?前近似?、?h。
(3)塞音?b、?d前喉塞成分不明顯,聽感低沉。
(4)塞音音勢強,出現于單數調的送氣成分較強,雙數調不送氣。
(5)擦音聲母s-、j-在相同土語中念θ-、?-(廣南舊莫、馬關、麻栗坡)。
2.泰語聲母
p t ? k ? pr kr
ph th tsh kh phr khr
b d pl kl
m n ? phl khl
f s h tr kw
w l j khw
r
泰語共有32個聲母,有42個書寫字母,21個音節音位,9個復輔音音位(11個書寫字母),2個唇化音。
3.聲母說明
壩汪壯語和泰語同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語言,都有一套清濁對立的聲母,一套送氣和不送氣對立的聲母,ph、kh、th、tsh(tsh)。完整保留以-p、-t、-k結尾的古入聲塞音韻尾,聲母p、t、k、m、n、?可作為音節的韻尾。兩個語言點均無齒間音。
壩汪壯語和泰語相同的聲母有:p、ph、d、m、f、w、t、th、d、n、l、ts、tsh、s、j、k、kh、?、?、h、kw、khw等22個聲母。泰語的p、ph、k、kh聲母均可帶l、r構成復輔音,在同源詞對比下看,壩汪壯語的復輔音的后一成分已經脫落或腭化了。
泰語的r聲母,壯語用l(基本出現在雙數調中)相對應,例如:我們rau?→lau?;根部ra?k??→la?k??。
1283年的素可泰蘭甘亨碑文能通過聲母分組來顯示古清、濁聲母的來源,李方桂先生說,碑文“保持清濁聲母區別”。以下是現代泰語輔音聲母分組情況:
中輔音:k、?、t、d、p、b、?
高輔音:kh、tsh、th、ph、f、s、h
低輔音:
(1)奇低輔音:?、n、m、j、l、r、w
(2)偶低輔音:kh、tsh、th、ph、f、s、h,偶低輔音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與高輔音相同。
三、兩語言點分化情況
一種語言的演變并非是一個詞或一個語音的丟失或增多,而是相關的若干成分的變遷,李方桂先生在《臺語比較手冊》中構擬出了原始臺語聲母,書中共有原始臺語聲母71個,按發音部位分為唇音、舌尖音、流音、塞擦音、舌根音、喉音等。在聲調未產生之前,聲母的清濁對立有區別意義,四聲A、B、C、D出現后,出現了聲母分化,清濁音出現了混同,不同的聲調就變成了主要的區別性特征了。
想要把全部古臺語聲母對于聲調的影響都顧慮的到,我們得把古臺語的聲母分為兩大類,一清一濁[2]
聲母的二次分化主要出現兩種情況:古濁音清化和古清音濁化,在漢藏語系諸語言中,聲母的濁音清化是很重要的語言演變規律。原始臺語聲母71個,而現代壩汪壯語聲母只有27個,泰語32個,泰語比壯語較多的保存了復輔音。
1.濁音清化
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古濁音聲母清化是常見的現象,古濁塞音和古濁擦音最先出現了清化的現象。
(1)原始臺語*b
原始臺語濁塞音*b-,在兩語言點中已經清化,從聲調上還能看出濁音的痕跡,壯語中演變為清塞音聲母p-,泰語中演變為清送氣塞音聲母ph-,但在泰國北部(Chiangmai等地)演變為不送氣清塞音聲母p-,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也演化為清塞音聲母p-。所以其演變過程為:*b→p和*b→ph。
在泰語讀作雙數調的ph-,和來自古送氣塞音聲母的*ph-有明顯的區別,這里雙數調的ph-在泰文里面屬偶低輔音,古送氣清塞音聲母*ph-是單數調,在泰文中屬高輔音,它們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相同,但音高不同。泰語的兄姊[phi?]、父親[ph??]原是古調類的第六調(壯語、傣語均為第六調),因與第三調調值相同,在泰文中并入第三調。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b p ph
肥 pi? phi?
兄姊 pi? phi?
父親 po? ph??
貴 pe?? ph????
膨脹 p??? ph????
(2)原始臺語*d
原始臺語濁塞音*d,在兩語言點中已經清化,在壩汪壯語中為不送氣清塞音聲母t-,在泰語中為送氣清塞音聲母th-,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也為t-。具有這個聲母的詞大多數讀雙數調,顯示原來是一個濁音。其演變的過程為:*d→t和*d→th。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d- t th
拐杖 tau? thau?
肚子 tu?? th????
河、碼頭 ta? tha?
打招呼 to?? tha??
所有的 ta?? tha??
(3)原始臺語*ɡ
原始臺語濁塞音*ɡ,在兩個語言點中已經清化,在壩汪壯語中為不送氣清塞音聲母k-,在泰語中為送氣清塞音聲母kh-,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也為k-。“暹羅語的拼寫法用一個相當于印度g-的字母來寫這個輔音,顯示在暹羅文字引用的時代濁音可能還保存”[3]。其演變的過程可能是*ɡ→k→kh,也可能是*ɡ直接清化為送氣kh-。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ɡ k kh
狹窄 kap? kh??p??
販賣 ka? kha?
人 kon? khon?
雙、對 ku? khu?
抓住 kap? khap?
(4)原始臺語*v
原始臺語濁擦音聲母*v,兩語言點中已經清化,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皆為清擦音聲母f-,在德宏和西雙版納中也為f-。只有在阿函和撣語是ph-。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雙數調,顯示它原來的濁音性質。其演變的過程為:*v→f。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v f f
火 fai? fai?
天 fa? fa?
牙齒 fan? fan?
南瓜 fak? fak?
腫、發青 fok? fok?
(5)原始臺語*z
原始臺語濁擦音聲母*z,兩語言點中已經清化,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皆清化為清擦音聲母s-,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也為s-。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雙數調,顯示它原來的濁音性質。其演變的過程為:*z→s。
在泰語中讀作雙數調的s-和來自原始臺語古清擦音*s-有明顯的區別,讀雙數調的s-在泰文中是偶低輔音,古清擦*s-是單數調,在泰文中屬高輔音。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z s s
沙子 sa?i? sa?i?
左邊 sa?i? sa?i?
買 s?? s??
誠實 s?? s??
洗衣服 sak? sak?
(6)原始臺語*?
原始臺語濁擦音*?,兩語言點已經清化,壩汪壯語中清化為喉音h-,泰語中清化為送氣清塞音kh-,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清化為清擦音x-。在硯廣土語內部的文山、硯山兩地也清化為清擦音x-,所以其演變的過程可能是*?→x→kh,也可能是*?→x→h。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雙數調,顯示它原來的濁音性質,但在“遮蓋”這個詞中,壯語和傣語均讀單數調,聲調區分濁音性質開始松動。
在壯語和傣語中部分詞演變為k-。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西傣語 德宏傣語
*?h kh x x
茅草 ha? kha? xa? xa?
傍晚 ham? kham? xam? xam?
脖子 ho? kh?? x?? xo?
半夜 h?n? kh??n? x?n? x?n?
遮蓋 ham? khum? xum? xum?
扁擔 kan? khan? kan? kan?
下巴 ka??? kha??? ka??? ka???
人kon? khon? kun? kon?
(7)原始臺語*j ????
原始臺語濁塞擦音*j ????,兩語言點已經清化,壩汪壯語清化為清塞擦音聲母ts-/?-,泰語中清化為送氣清塞音tsh-,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為ts-。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雙數調,顯示原來的濁音性質。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j? ts/? tsh
稱(重量) ?a?? tsha??
擦 ?et? tshet?
繩子 ??k?? tsh?ak??
茶 ?a? tsha?
就是 ?a?? ?hai?
名字 ??? tsh??
從上述例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聲母的濁音清化是一個語言演變的趨勢,塞音和塞擦音的濁音聲母最先清化,并入了相應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相同的清聲母中,這點在泰語的字面上大體可以看得出來,能從聲調上顯示出其濁音性質。
2.清音濁化
聲母濁音清化情況較為少見,但在壯侗語中確有這樣的情況。李方桂先生在比較臺語手冊中構擬了一套原始臺語的古清聲母,李方桂先生也曾說過:最早的坤蘭甘亨碑文保存清濁聲母的區別,而兩套聲母不同的聲調卻沒有表示。……這就是說晚至13世紀,這兩套聲調還沒有成為音位,至少暹羅話是這樣的。我們將按照李方桂先生的《比較臺語手冊》里的對應例詞進行比較。
(1)原始臺語*hm
原始臺語清鼻音聲母*hm-,在兩個語言點已經濁化,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濁化為濁鼻音聲母m-,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也濁化為m-。其演變過程為:*hm→m。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單數調,顯示原來的清音性質。在泰文文字上仍保留著原有的寫法,這個聲母歸入奇低輔音,用高輔音h作前引。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hm m m
狗 ma? ma?
新 ma?? mai?
跳蚤 mat? mat?
燒 mai? mai?
豬 mu? mu?
水果 mak? ma?k?
(2)原始臺語*hn
原始臺語濁鼻音聲母*hn,兩語言點已經濁化,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整齊的濁化為濁鼻音聲母n-,其演變的過程為:*hn→n。在泰文文字上仍保留著原有的寫法,這個聲母歸入奇低輔音,用高輔音h作前引,顯示清音性質。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hn n n
厚 na? na?
臉 na? na?
逃跑 ni? ni?
刺 na?m? na?m?
皮 na?? na??
重 nak? nak?
(3)原始臺語*h?
原始臺語清鼻音聲母*h?,兩語言點中已經濁化,但在兩語言點中濁化的情況有區別,在壩汪壯語中濁化為舌面濁鼻音?-,脫落了前面的喉音h-出現了清音濁化,泰語中濁化為濁擦音j-,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也為j-。其演變的過程可能為:*h?→?,或是*h?→j。“泰文中的h?和?、hj和j是兩對聲母。但在讀音上h?母已歸入hj,?母已歸入j。盡管如此,但在文字上仍然保留著原有的寫法[4]。具有這個聲母的詞讀單數調。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h? ? j
草 ?a? ja?
尿 ?i?u? jia?u?
亂 ?u?? ju??
婦女 ?i?? ji??
(4)原始臺語*h?
原始臺語濁鼻音聲母*h?,兩語言點中已經濁化,但在壩汪壯語中濁化不完整,還存在清喉音h-,在泰語中脫落了前面的喉音h-,出現了濁化現象,但在泰文上仍然保留原有的寫法。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中,后一成分?-脫落。原始臺語*h?-的演變過程可能為:*h?→?或*hn→h。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西傣語 德宏傣語
*h??/h ? h h
仰面朝天 ?a?i? ?a?i? ha?i? ha?i?
月光 ha?i? ?a?i?
打哈欠 ?a?u? ?a?u? ha?u? hau?
(5)原始臺語*hl
原始臺語清邊音聲母*hl,在兩個語言點中濁化為濁邊音l-,德宏和西雙版納傣語也為l,脫落了前面的喉音h-,其演變的過程為:*hl→l。但在泰文上仍保留著原有的寫法,顯示這個聲母拼寫法傳進來的時候還是一個清音。
例詞 壩汪壯語 泰語
*hl l l
遲 la? la?
多 la?i? la?i?
孫子 la?n? la?n?
流動 lai? lai?
背后 la?? la??
落(葉、花) lo?n? lo?n?
原始臺語聲母*hm、*hn、*h?、*h?、*hl等清聲母產生清音濁化現象并入到了相應的濁聲母m、n、?(j)、?、l等,在泰文中歸入奇低輔音,用高輔音h作前引。清音濁化主要有鼻音和邊音兩大類。
四、結語
通過上述對壩汪壯語和泰語的聲母分類比較,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原始臺語在壩汪壯語和泰語中的不同反應形式,用語言點的實例證明了壩汪壯語和泰語在聲母的濁音清化和清音濁化過程的一致性。
在濁塞音*b、*d、*ɡ分化過程中,壩汪壯語的p、t、k在泰語中為ph、th、kh,語音上能夠完全對應。*h?母濁化中泰語沒有?聲母,合并到了j聲母。
濁音清化過程中涉及的聲母在泰語中皆為偶低輔音,清音濁化的過程中在泰語里對應的為奇低輔音,需要高輔音h作為前引來發單數調的詞。在泰語中,清音濁化后在泰文上仍保留著原有的寫法,顯示這個聲母拼寫法傳進來的時候還是一個清音。
濁音清化和清音濁化后往往和原來的清音或濁音相混,產生了清濁混同,當聲母的清濁已經不在是區別特征時,我們就把聲調上的單雙數作為區別聲母的特征。
【注 釋】
[1] 李方桂.比較臺語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52。
[2] 李方桂.侗臺語論文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58。
[3] 李方桂.比較臺語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78,。
[4] 楊光遠.十三世紀傣泰語言語音系統比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62
【參考文獻】
[1] 李方桂.比較臺語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梁敏、張均如.侗臺語族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3] 楊光遠.十三世紀傣泰語言的語音系統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 韋名應.侗臺語送氣音難題新探:壯語北部方言視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5] 張均如、梁敏、歐陽覺亞、鄭貽青、李旭練、謝建猷.壯語方言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6] 張均如.壯侗語族語言演變的趨向性、階段性、漸變性[J].民族語文,1986(4).
[7] 楊光遠.傣泰語言的早期聲母系統及某些語音變化[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2).
作者簡介:陸明鵬(1995-),男,壯族,云南廣南縣人,云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泰語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