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峰 高天宇
1.河北傳媒學院研究生院
2.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在新媒體環境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火熱發展,從夸張、搞笑、表演性質的短視頻到現在個性化、小清新式的VLOG,如今VLOG 成為不少短視頻平臺的重要突破口,一系列以VLOG 為核心的視頻剪輯App,比如小影、VUE、秒拍等,讓拍攝和剪輯VLOG 更加便捷,促使更多人加入VLOG 行列。VLOG 的題材多以記錄生活日常為主,嗶哩嗶哩平臺將VLOG 進行了分類:才藝、旅游、開箱、日常、測評、寵物、城市打卡、宅家等等,但總而言之都是在記錄日常生活。比如中國內地美食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從2015 年開始拍攝VLOG,2021 年2 月2 日吉尼斯世界紀錄發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 萬的YouTube 訂閱量刷新了由其創下的“YouTube 中文頻道最多訂閱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VLOG 運用畫面、音樂、語言文字等內容進行表達體現了主持傳播的特性。
一檔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過程可簡單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階段:節目選題的確定、嘉賓的選擇、節目的流程、場地的準備等;中期階段:節目素材的整理與加工;后期階段:錄播或直播的主持工作階段以及節目的后期剪輯。在實踐中,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節目主持人不一定參與所有的環節。在VLOG 中,Vlogger(指VLOG 的拍攝者、創作者或發布者,下同)充當著主持人的職責,參與VLOG 的策劃創意、節目錄制和后期剪輯等過程。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任何類型的節目,主持人都必須具備足夠的敘事能力。在主持傳播中的語言敘事主要體現為:人物事件脈絡條理的清晰表述、符合有聲語言線性傳播與聽覺接受的規律,語言表達形象生動富于感染力、富有交流感。VLOG 中的敘事功能也同樣重要,不管是鏡頭畫面、字幕還是敘述人的講述,都是為了根據 VLOG 主題完整地敘事,要讓觀眾看懂VLOG,需要內容完整、清晰的敘述。
“人際性”是主持人節目傳播的重要特色。不管何種類型的廣播電視節目,溝通性都必不可少,與觀眾或者嘉賓進行觀點、內容、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溝通,引起受眾共鳴,讓節目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VLOG 也是這樣,如果想實現有效傳播,Vlogger 就必須把握說話態度與說話方式。
在新媒體背景下的今天,我們已經步入信息資源共享的時代,對各種新聞都能及時掌握,受眾更希望看到的是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對人或事或社會現象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評論,這也是新聞評論節目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同樣受眾也希望能夠通過VLOG 看到vlogger 的觀點和態度。在Vlogger“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以一條測試學校5G 網絡的視頻為例,何同學擯棄了一般科技類測評的參數堆砌,用非專業人員就能聽懂,并能產生共鳴的表達方式,向大眾解釋了當下熱門話題——5G,大家驚嘆VLOG 中展示的5G 速度之快,更驚嘆于后面何同學以“站在未來,看以前的人如何預測現在”的角度,用搜索工具帶我們回想起4G 還未普遍應用的年代,人們對4G 的各種預測。何同學在VLOG 結尾處評論到:“五年后再看到這個視頻,會發現速度其實是5G 最無聊的應用。”讓受眾大呼觀點新穎。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控場功能主要體現在確保節目順利正常進行和靈活機智處理現場的突發情況,我們知道主持人撒貝寧、何炅、汪涵等優秀的主持人具備突出的主持能力,能夠做到調節節目現場氣氛與節奏,處理好現場的突發狀況,而Vlogger 的控場功能也表現在能否讓內容順利進行與對待一些突發事件能否有恰到好處的處理,如果做到了,那會讓整個VLOG 與眾不同,煥然一新。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需要根據節目內容及節目形態的對節目板塊進行串聯銜接。新媒體背景下,受眾接受信息的來源逐漸增多,而且受眾對信息有接收分析方面的需求,因此受眾格外重視節目對信息的加工,通過主持人的銜接讓節目內容立體化。如果主持人或者Vlogger 沒有良好的銜接能力,也不可能有節目整體的流暢感、波瀾起伏的節奏感以及藝術欣賞的美感。
以上六個方面在不管是廣播電視節目中還是在VLOG中都是相互交織貫穿在整個節目中,相互配合,駕馭推進節目的進程。
由于VLOG 拍攝與傳播方式的便捷,現在許多人開始拍攝VLOG并得到熱烈反響,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康輝,他拍攝的“大國外交最前線”刷爆了朋友圈;《中國日報》記者彭譯萱,采用VLOG 形式在兩會進行現場采訪并廣受贊譽。在新媒體環境下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VLOG行列中,如何運用VLOG 中主持傳播,進而把握VLOG 的發展機遇?通過調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總結出四點:“VLOG+即興口語”“VLOG+專業知識”“VLOG+社交互動”“VLOG+真實體驗”。
在VLOG 中,即興口語的位置是特殊的,一是因為并非所有的VLOG 中都處在有及時反饋的“循環模式”或語言互動當中,當你面對溝通嘉賓時,即興口語便實實在在地實現了;二是,即興口語不是每一個Vlogger 都采用,但是在今后的運用肯定會增多。即興口語的表達需要有聲語言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有聲語言傳情達意的清晰度、表現力、感染力,在Vlogger語言功力結構中占據了首要位置,因為無論什么類型的VLOG,語言表達都占首位。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寫作基本功,國內很多 Vlogger,王曉光、井越、冉發財等,都曾經從事文字工作,不僅讓受眾看到了他們優秀的寫作功力,更看到了他們所思所想。有寫作基本功的Vlogger 才不會出現沒了稿子不會說話、大腦一片空白,不會詞不達意、病句迭出。即興口語是語言功力結構中最特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在今后發展中所有Vlogger 需要努力的方向,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拍攝器材,內容和感情都是VLOG 永遠的中心。
隨著短視頻的火熱發展,現已逐漸進入了精耕細作的高質量發展階段。VLOG 提供了種類繁多的實用性技能知識。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同等時間下獲得信息的數量和質量,人們不僅要得到高質量的硬知識,在娛樂消遣上,也更加注重內容水平。之前都說播音主持人員是一個“雜家”,需要了解許多領域的知識,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要更加注重知識的“精”,而不是知識的“雜”。無論哪種媒介形態,優質內容始終是稀缺資源,也是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五花八門的游戲解說、旅游、探店、測評、開箱、化妝、運動、學習等VLOG 為粉絲帶來真實、貼合實際、親切的消費參考。Vlogger 需要注重的個人特色細分垂直領域,努力打造IP化個人品牌。
一個VLOG 的制作,大部分素材往往來源于Vlogger的自我表達,通過畫面與言語展現出非常強烈且獨特的人格屬性,也就是所謂的“人格化表達”。同時,針對短視頻這一影像視覺產品,有著強烈視覺形象的VLOG,對于受眾來說,會結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個人經歷加以理解,可以產生擁有較強的沉浸感和參與感。受眾觀看VLOG,也正是為了接受的是那個視頻里傳遞出來的Vlogger 的獨特的人格,通過他與自己不同的生活,看他的智慧、性格、風度;知道他的品味、喜好;了解他過去的故事與將來的打算。在“第一人稱”的環境下,感到“我可以回應”的心情。這樣既滿足了Vlogger 真實記錄的需求,又符合受眾獲得情感聯系與歸屬感的渴望,Vlogger 與受眾之間構建了緊密的橋梁,愈發增強用戶黏性。
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窺私欲,對他人的生活獵奇心理。VLOG 將“幕后”生活搬到“臺前”,vlogger 在滿足自我表達欲望的同時,也滿足了觀看者的窺私欲。比如歐陽娜娜,她的VLOG 記錄這自己的大學生活,受眾了解了看似光鮮亮麗的明星背后樸實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擁有明星生活的vlogger 王曉光,他的就是與受眾分享日常美食、帶觀眾一起做飯、一起喝咖啡。受眾看他們的VLOG,仿佛自己也在真實體驗這樣的生活,vlogger 仿佛成了受眾生活中的認識的朋友。
VLOG 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結合國內外視頻平臺的大量實例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VLOG 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視頻體裁。如果創作者愿意,其內容幾乎可以涵蓋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更好地運用VLOG 進行傳播,必須在以上幾個方面不斷實踐和探索,腳踏實地、勤于思考,這一新的體裁勢必打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隔閡,走入更廣泛的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