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在臨床分娩中,對足月妊娠實施科學有效的妊娠引產,是常見的產科手段[1]。當前,足月妊娠引產方式有多種,都在臨床足月妊娠引產中得到有效使用。從臨床使用情況來看,使用小劑量縮宮素,其引產成功率在42.5%,且會對產程、分娩方式等形成一定影響[2]。近年來,宮頸擴張球囊在足月分娩中得到有效使用,并且臨床效果報道良好[3]。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15 例符合引產指征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的臨床效果,作如下具體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15 例符合引產指征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65 例)和對照組(50 例)。觀察組年齡21~38 歲,平均年齡(27.48±4.16)歲;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40.07±1.56)周;宮頸Bishop 評分(3.52±0.28)分。對照組年齡22~40 歲,平均年齡(28.07±4.13)歲;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40.12±1.62)周;宮頸Bishop 評分(3.57±0.16)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孕周34~41+6周,且胎膜完整、單胎;②宮頸Bishop 評分<6 分;③孕婦對子宮擴張球囊耐受;④經陰道分泌檢測,無細菌等感染;⑤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胎膜出現早破、前置胎盤、頭盆不對稱;②孕婦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異常;③癜痕子宮、青光眼等;④孕婦對子宮擴張球囊不耐受;⑤羊水指數在5~8 cm,處于過少狀態;⑥產婦及其家屬不同意。
1.3 方法
1.3.1 觀察組 產婦使用宮頸擴張球囊(單球囊),具體操作方法:孕婦于術前將膀胱排空,并持續進行胎監;對孕婦陰道、宮頸進行消毒。隨后,將單腔球囊緩慢插入宮頸管,至10 cm 處,再緩慢注入生理鹽水150 ml。
1.3.2 對照組 產婦使用小劑量縮宮素,具體使用方法:使用縮宮素注射液(成都海通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981),2.5~5 單位/次,用平衡液稀釋至每1 ml 中含有0.01 單位。靜脈滴注開始時<0.001~0.002 單位/min,每15~30 min 增加0.001~0.002 單位,至宮縮與正常分娩期相似。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分析兩組產婦促子宮成熟的效果,采用宮頸Bishop 評分評價;②統計分析兩組產婦剖宮率、順產率和產程時間等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促子宮成熟的效果比較 引產前,兩組產婦的宮頸Bishop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引產后,兩組宮頸Bishop 評分均高于引產前,且觀察組宮頸Bishop 評分(6.69±1.53)分高于對照組的(5.10±1.14)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引產情況比較 觀察組<12 h 的自然臨產率63.1%高于對照組的4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順產率72.3%高于對照組的50.0%,剖宮產率27.7%低于對照組的46.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 在分娩過程中,觀察組引產至臨床時間、產程分別為(10.44±5.37)、(6.27±3.10)h,均短于對照組的(17.62±4.45)、(9.63±2.78)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促子宮成熟的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促子宮成熟的效果比較(,分)
注:與本組引產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引產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引產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h)
表3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h)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在婦產科,為保證足月妊娠期胎兒存活,常采用促宮頸成熟方式實現引產。據臨床資料顯示[4],我國妊娠期實施引產占比約為22.7%,成為妊娠期分娩的重要干預措施。我國剖宮產率逐年增長,成為主要的分娩方式之一。剖宮產的前提條件是產前宮頸成熟度不高,若實施引產措施,易導致意外風險及并發癥,進而以剖宮產方式結束妊娠。當前,婦產科引產方式主要有使用縮宮素、宮頸擴張球囊等,在臨床應用中均表現出良好效果。相比于使用藥物,宮頸擴張球囊的副作用等降低,并且刺激性較小,絕大部分產婦耐受,臨床應用價值顯著[5]。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15 例產婦為例,探究宮頸擴張球囊的臨床應用效果。
本文數據顯示,引產后,兩組宮頸Bishop 評分均高于引產前,且觀察組宮頸Bishop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兩種引產方式均能夠促進宮頸成熟,但宮頸擴張球囊的促進效果更優,能夠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在宮頸擴張球囊的應用中,能夠避免藥物使用對產婦身體健康形成影響。小劑量縮宮素促宮頸的成熟度相對較輕,進而導致產婦待產時間較長,對于產婦身心形成了較大影響。為此,部分產婦會在小劑量縮宮素作用效果不佳的情況之下選擇剖宮產,這也是導致對照組產婦剖宮產率較高的重要原因[6]。
宮頸擴張球囊作為一種機械性引產措施,能夠避免藥物引產對產婦形成影響,并且對宮頸成熟的促進強度更明顯,能夠形成較好的引產效果。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12 h 的自然臨產率63.1%高于對照組的4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機械性引產措施,能夠讓產婦的臨產時間縮短。在長時間臨產時期,身體上的疼痛及心理情緒的變化都會對妊娠過程形成影響。通過有效提高宮頸成熟度,能夠將臨產、產程等時間縮短,提高了產婦引產過程中的生命健康質量。因此,在臨床妊娠引產中,選擇宮頸擴張球囊的方式,表現出更好地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相比于使用小劑量縮宮素,產婦使用宮頸擴張球囊的方法,能夠夠更好地促進宮頸成熟,縮短臨產和產程時間,并降低剖宮率,臨床使用安全性高,且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