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鐮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典型特征是痛經、進行性下腹痛等,主要表現為子宮內膜組織異常存在于宮腔之外,病情嚴重可導致輸卵管堵塞、不孕等疾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當前臨床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時,大多選擇米非司酮進行,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宮內的組織細胞,能夠發揮對蛻膜脫落的促進作用、內膜生長和胚胎發育的抑制作用,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有較好的效果[2]。但不同劑量的米非司酮安全性存在一定差異,本院對采用12.50 mg及6.25 mg 兩種劑量的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對照分析?,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6.8±2.7)歲,平均體重(65.78±5.47)kg;觀察組平均年齡 (37.4±2.2)歲,平均體重 (64.49±5.1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治療前3 個月內未服任何激素類藥物;②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正常,無內科并發癥;③患者及家屬對此研究表示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米非司酮(北京市科益豐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624)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12.50 mg 米非司酮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6.25 mg 米非司酮治療,口服,1 次/d。兩組患者均在第1 次月經來潮的5 d 內開始給藥,持續給藥3 個月,安排1~2 次的復診,同時安排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臨床癥狀、月經情況等進行嚴密觀察和記錄,每月進行1 次婦科檢查和超聲診斷,以掌握盆腔、子宮內部組織等情況。治療3 個月后常規檢查患者的肝、腎功能。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激素水平、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療效判定標準[3]:盆腔結節消失、痛經完全消失為顯效;盆腔結節改善、痛經大部分緩解為有效;用藥后癥狀和體征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后用化學發光法測定FSH、LH 及P,計算LH/FSH。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潮熱盜汗、早期少量陰道出血及肝腎功能異常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FSH、LH、LH/F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由于病情的反復性,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當前臨床多選擇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由于米非司酮口服后有85.0%能夠被迅速作用在子宮內膜,并在服用1 h 左右便可達到治療峰值[4]。研究表明[5],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能夠減少子宮內膜組織在宮腔外的異?;顒?、增殖。對于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否可以起到不同的臨床療效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因此本院設定12.50 mg 及6.25 mg 米非司酮進行對照分析。
米非司酮通過相關酶活性作用及減少與孕酮拮抗,促使子宮內膜組織細胞退化,并通過非競爭性抗雌激素作用影響內膜增生,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變程度[6]。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50 mg 及6.25 mg 米非司酮對異位的子宮內膜均有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進細胞分裂和凋亡的作用,提示6.25 mg 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同樣可達到理想療效。米非司酮進入人體后與孕酮受體結合,抑制 FSH、LH 分泌,抑制卵泡發育,雌激素水平降低。結果顯示,12.50 mg 米非司酮雖然會導致患者體內的P水平降低,但并沒有影響到米非司酮的治療效果,由此推測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機制不包含激素水平。兩組患者FSH、LH、LH/FSH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用劑量的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無明顯影響,6.25 mg 的米非司酮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同樣具有較好的效果。
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優點是藥物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使體內卵泡期雌激素水平保持穩定,可有效避免產生低雌激素所帶來的的不良反應,具有治療期間陰道異常出血少,停藥后月經恢復快的優點[7,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用米非司酮會引起不良反應,但隨著米非司酮劑量的減少,潮熱盜汗、早期少量陰道出血、肝腎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降低。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相當,采用 6.25 mg 米非司酮治療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建議根據患者的病情,在臨床治療中酌情考慮選擇6.25 mg 米非司酮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