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兵,吳 萱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醫院(襄陽市中心醫院) 心內科,湖北襄陽441021]
冠心病可導致心肌缺血的發生,穩定型心絞痛是其主要類型,可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及猝死風險,故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藥物是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治療方式,其中鈣通道阻滯劑可抑制心肌的收縮,減少心肌耗氧量,又可解除冠狀動脈的痙攣,改善心肌的供血狀態。馬來酸桂哌齊特作為新型的哌嗪類鈣拮抗劑,具有阻斷缺血再灌注損傷、穩定細胞膜等多種藥理作用,它在腦缺血缺氧疾病中的療效已得到認可,而且在心血管病變中也有理想作用[2],但有研究認為單用該藥物對部分患者的效果有限[3]。近年來,中醫藥在冠心病的防治上應用廣泛,其中復方丹參滴丸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
前期已證實[4]心肌缺血標志物在心肌缺血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最近有研究表明[5]它們可用于臨床療效評價。另外,左室舒張功能不全可增加左室舒張末期壓力,導致左室充盈受限,心肌缺血,影響心肌的外周循環[6]。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對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于襄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治療的102 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9 例)和觀察組(53 例),其中對照組男27 例,女22例;年齡44~69 歲,平均年齡(53.39±5.03) 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41±0.69) 年;合并癥高血脂25 例,高血壓17 例;紅細胞計數(RBC)(4.58±0.64) ×1012/L;血紅蛋白(Hb)(108.75±6.39) g/L;白細胞計數(WBC)(7.85±1.42) ×109/L,而觀察組男30 例,女23 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4.28±4.65) 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32±0.75) 年;合并癥高血脂29 例,高血壓20 例;RBC (4.65±0.57) ×1012/L;Hb(111.33 ± 5.41) g/L;WBC (7.96 ± 1.35) ×109/L。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參考文獻[7]報道。(1) 經癥狀、體征、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肌酶、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為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2) 未接受冠狀動脈支架介入治療;(3) 近期無大手術史。
1.3 排除標準 (1) 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急性心肌梗死;(2) 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3) 心、腦、腎等器官嚴重病變;(4) 嚴重電解質紊亂;(5) 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6) 惡性腫瘤;(7) 對本研究藥物禁忌。
1.4 給藥 2 組均積極處理并發癥,接受擴冠、抗血小板聚集、降壓、調脂、硝酸酯類藥物、控制飲食等常規治療。同時,對照組靜脈滴注240 mg馬來酸桂哌齊特 (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2 mL/80 mg,批號20160712),加到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上海華源安徽錦輝制藥有限公司,250 mL/25 g,批號20160513) 中,滴速控制在1~1.5 mL/min,連續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10 粒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 mg/丸,批號20161026) 口服,每天3次,連續4 周。治療4 周后,統計患者血壓、心率、心絞痛發作情況(每周心絞痛發作時間>1 min的次數、每次持續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療效評價 (1) 顯效,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每周發作<2 次,基本無需硝酸鹽類藥物;(2) 有效,心絞痛程度有所改善,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硝酸鹽類藥物用量減少超過一半;(3) 無效,心絞痛、硝酸鹽類藥物用量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7]。
1.6 指標檢測
1.6.1 血液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4 周后采集患者外周空腹靜脈血各4 mL,常規分離血清,酶聯免疫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 活性,蛋白鈷結合試驗檢測缺血修飾白蛋白(IMA) 表達,XL6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洛陽靈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檢測低密度脂蛋白-C (LDL-C)、高密度脂蛋白-C (HDL-C) 水平,KES-900CH 型全自動血流變檢測儀(蘇州德斯森電子有限公司) 檢測血漿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
1.6.2 左室舒張功能 于治療前、治療4 周后采用HY-8000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江蘇蘇美達集團公司) 檢測左室后壁舒張末期厚度(LVPWD)、舒張早期二尖峰前葉峰值體積流量(E)、舒張晚期二尖瓣前葉峰值流量(A)。
1.7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8.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連續性校正。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
2.2 心肌缺血標志物 治療后,2 組CK-MB、LDH 活性及IMA 表達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心肌缺血標志物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2 組心肌缺血標志物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左室舒張功能指標 治療后,2 組LVPWD、E、A 改善(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 組左室舒張功能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3 2 組左室舒張功能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血液流變學指標 治療后,2 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 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4 2 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血壓、心率 治療后,2 組血壓、心率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5。
2.6 血脂指標 治療后,2 組LDL-C 水平下降(P<0.05),HDL-C 水平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6。
表5 2 組血壓、心率比較(,1 mmHg=0.133 kPa)Tab.7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s and heart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 mmHg=0.133 kPa)

表5 2 組血壓、心率比較(,1 mmHg=0.133 kPa)Tab.7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s and heart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 mmHg=0.133 kPa)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6 2 組血脂指標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6 2 組血脂指標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7 心絞痛發作情況 治療后,2 組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7。
表7 2 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Tab.7 Comparison of angina attack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7 2 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Tab.7 Comparison of angina attack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8 不良反應發生率 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8。

表8 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Tab.8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
近年來,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發生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8],大部分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其中馬來酸桂哌齊特既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又能拮抗鈣離子超載,增加冠脈內血流量[9],對血栓形成也有一定干預作用[10],并且動物實驗發現[11]它可保護心肌細胞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單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后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仍有少數人不理想。
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冠心病治療上有明顯優勢[12]。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屬中醫 “心痛”“胸痹”等范疇,中醫認為心主陽氣、主血脈,心氣不足,則鼓動無能,致血脈受阻,瘀滯不通,而致心痛[13],臨床治療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復方丹參滴丸為中藥滴丸制劑,方中丹參有活血化瘀、痛經止痛之功效;三七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冰片有通諸竅、散火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藥理研究顯示[14],復方丹參滴丸具有擴張冠脈、抑制鈣通道開放、保護心肌損傷等多種作用;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發現[15],它能明顯提高缺血性心臟病的效果;相關研究表明[16],它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時可起到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發現,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馬來酸桂哌齊后總有效率升高,表明兩者合用在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上具有一定優勢。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發生時,能促進CK-MB、LDH 水平,導致心肌損傷,心肌缺血可導致白蛋白的氨基末端序列出現變化,促進IMA 生成,能有效監測心肌缺血程度[17]。冠狀動脈介入術后6 h,患者血清CK-MB、LDH、IMA 水平明顯上升,間接表明心肌缺血后可上調相關缺血標志物表達[18]。本研究發現,聯合用藥后上述指標下降程度更明顯,更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狀態,可能是復方丹參滴丸、馬來酸桂哌齊均可擴張冠狀動脈,從而在抗心肌缺血、抗缺氧方面有協同作用。
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可能是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早期表現之一,超聲心動圖能測定多個相關指標[19],本研究顯示聯合用藥后左室舒張功能變化更明顯。文獻[20]報道,復方丹參滴丸具有擴血管、改善血液流變性等作用;本研究也發現,聯合用藥后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同時血壓降低,心率減慢,與樊玲等[21]報道的結果相似。血脂異常與冠心病有密切關系[22],本研究中,聯合用藥后LDL-C 水平下降,HDL-C 水平上升,提示復發丹參滴丸有調血脂作用;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較低,進一步證實聯合用藥的效果,同時不良反應較少。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可降低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肌缺血標志物水平,改善左室舒張功能,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