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上海市奉賢區奉浦街道辦事處所轄淀港、橫徑港,其河道兩側居住用地密集,日益成為該區重要通廊,為了展現奉浦時代風貌、突出丈化特色、完善配套設施、構建濱河景觀,特此對該地段進行景觀工程改造。針對濱河景觀工程改造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現狀景觀測繪、無人機航拍、水情調查、游覽策劃、居民區調研、景觀提升設計等內容點亮奉浦社區綠色空間,充分協調社區居民與廣大市民之間的資源共享關系,從而實現景觀工程改造價值。
關鍵詞:濱河景觀;景觀提升;協調;價值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054-05
1 引言
上海市因水興城。20世紀末,上海市以現代化水建設理念為指導,把河道整治與城市安全、城市景觀、水資源利用以及市民生活質量提高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清淤、疏浚、建設、拆遷、綠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全市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取得一定效果,全市區(縣)管以上河道基本達到“面清、岸潔、有綠”的階段性治理目標。2000~2008年,上海市完成了蘇州河治理工程,繼而2006~2008年,上海市推進了郊區“萬河整治”工作,奉賢區的淀港、橫徑港也在其中,河道水環境整體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2 現狀
基地分為兩個帶狀地塊,一號地塊位于九華苑居民區西、北側沿河,總用地面積16400m3;二號地塊位于上院小區東側沿河,總用地面積8800m3,兩地塊平面均呈近似“L”形。
一號地塊西側為橫徑港、北側為淀港。橫徑港東側濱河已有景觀設施,但品質不佳,僅限于濱河綠化和一小段園路,淀港南側鄰近居民樓,為一帶狀基礎綠化帶,部分地段已經荒廢,雜草叢生,多層居民樓附屬管道井密集排布在樓后草叢中。另外,國順路橋北側人口有垃圾房及附屬用房一處,阻礙了濱河交通,對景觀環境干擾較大。
二號地塊東側為橫徑港、北側為奉浦大道,南側為韓村路。上院東側濱河已有景觀設施,但隸屬小區物業,現狀較為陳舊,道路狹窄,道路南北被小區圍墻阻隔,小區外面的市民無法享用。小區南、北兩側沿奉浦大道及韓村路的綠化帶,現狀為封閉式防護隔離帶,亦不便游覽,兩個地塊濱河景觀急待改造和提升。
3 景觀環境分析
一號地塊濱河景觀帶豎向較為平坦,總體西高、東低,植物特色不明晰,香樟為骨干樹種,種植以列植為主,河邊以垂柳、女貞高密度列植,缺少花灌木穿插點綴。建筑小品排除現狀門球場及健身器械,基本為空白,淀港南側駁岸全為重力式擋土墻,又設置有混凝土護欄,這樣基本限定了濱河景觀工程改造的橫向層次,上述內容需要加以改進和提升。
二號地塊濱河景觀帶兩頭高、中部低,韓村路橋和奉浦大道橋頭均有人行道需要和設計景觀帶進行銜接,植物以垂柳為主、病蟲害多發且枝條橫斜,不利于通行,種植缺少開花灌木,春景較為匱乏,兩處親水木平臺,建筑材料已經因風雨侵蝕而腐朽,急需更換,多項重要景觀元素需要重新規劃整傷。
兩處濱河地塊緊鄰奉賢水網廊道,河道水量較為豐沛,濱河林帶多種鳥類活動頻繁,河道內部有魚蝦活動,其中,橫徑港駁岸采用了杉木樁駁岸,整體生態大環境較好,可以在景觀改造設計中加以利用。基地附近分布有較多居住用地,居民的休閑、健身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景觀設施還不夠完備,如何根據狹窄的濱河地形,排除市政管網干擾,起坡造景,貫通園路,突出綠化特色,成為景觀改造設計的關鍵。
4 提升策略
針對基地內部景觀環境分析,可以制定針對性的景觀提升策略。增加濱河種植設計品種,一河一花,強調特色種植;建設適用景觀,用健身步道貫通河岸,加強人本關懷,給廣大市民留下美好的印象;保留現狀長勢良好的大喬木以及長勢良好的灌木,營造節約園林、豐富濱河景觀;協調居住區與公眾的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公平,體現景觀工程的社會價值。
5 設計主導思想
以展現奉浦社區風貌、完善濱河配套設施為目標,塑造“健康環保、綠色親民”主旨,以兩河景觀提升作為奉賢的時代窗口,將奉浦社區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綿延風景中。
對于上海這座以高密度居住形態為主的城市,奉賢區核心地段屬于其近郊衛星城,居住密度相對于上海市區而言,還算比較閑適,因此,濱河景觀帶的改造提升應該以種植設計為重心,適當配置休閑、健身設施,與實際景觀需求相匹配。
6 設計內容
6.1 景觀結構
規劃設計制定“一河一路”、“多點開花”的景觀結構,沿河點綴景觀小品、烘托社區休閑和健身氛圍,同時對濱河綠化帶進行梳理和提升,營造簡潔明快、疏朗大氣的價值景觀。
6.2 景觀設計
一號地塊,根據九華苑小區的實際情況,先在橫徑港東側布置一條通透景觀圍墻,把濱河空間界定清晰,以游線設計為基礎,配合綠地改造,構建空間骨架。國順路橋頭兩側,重點打造人口花境景觀,然后把景觀改造重點放在淀港南岸、九華苑居民樓北側,按照休閑需求,布置健身步道、景觀廊架、休閑坐凳、景石、兒童游戲場地等景點,沿游園路多點配置海棠,營造特色植物景觀。
二號地塊,根據上院小區的實際情況,先拆除南、北兩端的小區封閉圍墻,把濱河空間打通,然后設計通透性景觀圍墻,把小區用地紅線與濱河空間劃分明晰,紅線內部是小區居民專享空間,紅線外還綠于民,實現社會公平。以游線設計為基礎,配合園林景觀樹木的精巧配置,將綠地的空間骨架搭好,然后按照休閑需求,布置棋桌、寵物樂園、休閑坐凳、親水平臺、兒童游戲場地等景點,沿游園路多點配置櫻花,營造特色景觀(圖1,2)。
6.2.1 豎向設計
一號地塊,在國順路橋南、北兩側畫龍點睛,設定制高點,然后根據現狀地形,因高就低,給健身步道設計道路縱坡,坡度控制在0.5%~5%之間,確保跑步健身的舒適性和無障礙通行;橫坡為了便于排水取1%~1.5%,地形土丘一般相對高程控制為0.3~0.9m,濱河順應現狀地形坡度,適當起坡,盡可能土方就地平衡。
二號地塊,在韓村路橋頭和奉浦大道橋頭,濱河景觀帶的起始端設計高程與現狀人行道邊緣平順銜接,然后根據種植設計及景觀節點的布局需要,適當做縱坡起伏,坡度控制在1%~5%之間,確保植物造景與設計地形土丘相協調,人們休閑健身無障礙;橫坡為了便于排水取1%~2%,地形土丘一般相對高程控制為0.6~1.2m,地形土丘總體上注重層次變化,順應濱河狹窄的立地條件,既有呼應,又有獨立點綴,總體上做到了節奏舒緩,主體突出。
6.2.2 種植設計
一號地塊,九華苑濱河景觀帶種植設計以“海棠”為特色,總體保留了濱河長勢良好的香樟喬木林帶、水杉林帶,適當補植櫸樹、紫葉李、石楠、桂花,沿設計健身步道,運用列植、對植、群植、混植、孤植等多種配置手法,把海棠(垂絲海棠)巧妙貫穿于整個游線,形成“春花爛漫”的整體景致。
國順路橋頭營建地形花境,配置以羅漢松為點景的植物景觀,迎面可見金邊黃楊的鮮艷、羅漢松的挺拔、紅色狼尾草的鋪墊、長春花的蜿蜒。沿路花卉品種盡量做到豐富多彩,繁花似錦,主要配置有紫嬌花、黃金菊、馬櫻丹、金光菊、五色梅、金邊麥冬等。
對于多層居民建筑周邊,交通不容易到達的空間,種植設計多采用復層混植的植物配置形式,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搭配,在不影響一層居民采光的情況下,布置觀賞花卉和植物模紋,在重點的交通拐角處,點綴花境,豐富種植色彩,提升景觀檔次。
二號地塊,上院濱河景觀帶種植設計以“櫻花”為特色,總體保留了濱河長勢良好的垂柳林帶、水杉林帶,巧妙穿插健身步道,運用列植、環植、對植等多種配置手法,把櫻花巧妙貫穿于整個游線,形成落英繽紛的景致。對于銀杏、馬尾松等現狀長勢良好的景觀樹種予以保留,對于桂花叢、絲蘭、石楠等對人行產生干擾的樹種予以移除或移植。對于因景點布置,需要加強效果的位置,則增加配置新的觀賞樹種,力求生態多元。對于奉浦大道南側地段,種植設計考慮了香樟片林的布置以形成高大偉岸的林冠背景;而韓村路北側地段,種植設計考慮了對設計健身步道的退讓,對現有灌木叢進行梳理,保留和補植櫸樹,形成開朗明快的健身線路。
奉浦大道、韓村路端頭配置以白玉蘭、廣玉蘭、無患子、欒樹、櫸樹、銀杏、桂花、雞爪槭、早櫻、小葉黃楊球、紅葉石楠球為主景的復層植物景觀,強調常綠落葉樹種的搭配和經典植物群落的構建,中部為了豐富植物層次和嗅覺效果,點綴海桐、桂花、月季、臘梅等香花樹種,形成簡明、舒適的植物景觀效果(圖3、4)。
6.2.3 建筑小品設計一“雙廊”
九華苑濱河景觀帶,東部地段較為寬敞,除布置兒童游戲場地外,還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休息和納涼,設計了并排的菠蘿格原木廊架,長4.5m,寬2m,高3m,梁下凈空2.45m,結構設計采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墩,與座凳形成整體,木結構與其通過預埋件焊接牢固。廊架整體樸素、簡約,與周邊建筑風格和環境十分融洽。
6.2.4 設施小品設計
小品設計將“賢”字與城市家具(座凳)相結合,突顯“奉賢”的地方知名度,設計具有文化特色,以賢文化寄以濱河景觀帶新的活力。
燈具設計是實現綠地景觀效果的重要環節,首先考慮它與基地的整體景觀風格的協調,第二考慮維護的便利及堅固耐久。設計最終選定了古樸、簡潔的景觀草坪燈作為前景點綴,同時選用壽命長、節能、環保的庭院燈作為園路及人行道沿線的主導光源,兩者相互搭配,營造出柔和、典雅的夜景效果。
為了照顧周邊居民喂養寵物的需求,特別在上院小區濱河景觀帶東北側布置寵物樂園一處,樂園采用實木柵欄長條形圍合的形式,中部留門,便于動物看管,盡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圖5、6)。
6.2.5 鋪裝設計
濱河鋪裝采用多種材料,有彩色透水瀝青、小青磚、透水磚、花崗巖板等。健身步道與現狀人行道平順銜接,方便殘障人士使用,材料選用紅色透水瀝青.兒童活動場地采用藍色透水瀝青(圖7),這與海綿城市的生態理念相吻合,同時為了方便體育鍛煉的市民辨識,采用醒目的地面自線提示了慢行系統的走向;道路鋪裝為人字鋪透水磚(圖8),這種鋪法堅固耐用,局部小型場地鋪裝采用小青磚及花崗巖板,豐富鋪裝類型,提供不同的場地,供人們使用。
7 設計難點
7.1 設計游線受制于現狀喬木
景觀帶現存水杉、香樟、垂柳等行列式大喬木,健身路徑的線形設計既要柔順,又要不干擾現狀保留喬木,設計師現場數次踏勘,制定保護路線,減少資金浪費和生態破壞,然后結合場地功能需求,反復調整景觀方案,最終確定優化線路。
7.2 種植設計思考良多
為了方便施丁幾、更好地實現設計意圖,種植設計分成3個步驟來實現,其一,繪制綠化現狀踏勘圖,對場地植物進行精確定位;其二、,制綠化移植圖,以梳理、剔除不良植株;其三,繪制綠化新增圖,實現景觀提升和植物配置更新。
7.3 規劃布置受制于建筑附屬工程管線
由于濱河景觀帶中存在著大量的建筑附屬工程管線,如:檢查井、配電箱等,對于規劃布局產生較大的干擾,只得由設計師、甲方領導、市政管理部門、施工單位綜合協調[5],采取避讓、遷移、加高、屏蔽等多種方法加以解決(圖9、10)。
7.4 補充測繪
因甲供測繪資料信息有限,基地現狀工程管線及園林植物分布情況,必須自行補充測繪,這些要求設計師在濱河現場,憑借專業知識,詳細踏勘調研,記錄樹種名稱、規格,繪制現狀植物分布圖、工程管線檢查井布點圖、消防通道預留等。
7.5 協調居民意見
九華苑小區西側垃圾房距離河岸很近,為了理順濱水交通,必須把垃圾房的附屬用房拆除,才能使得國順路橋頭的景觀環境更為疏朗美觀,設計師與甲方領導及物業多方現場協調,考慮到人行安全和美觀,最終做出了拆除附屬用房的決定(圖11)。
九華苑小區西北角居民樓距離濱河景觀帶比較近,不愿意看到原來方便使用的綠地空間被圍墻阻隔,要求圍墻分時段通過,設計師與甲方領導及物業多方現場協調,特地在西北角圍墻盡端留出小門一處,方便小區夜間安全管理(圖12)。
7.6 綠地改造和河道管理的協調
橫涇港是通航河道,且實行河長負責制,景觀改造設計同樣對河道的行洪安全及行人安全加以考慮,在濱河景觀帶人口及重要駐留節點設置安全警示牌,對現狀的防護鏈條及防護網進行加固和色彩掩護處理;淀港此段不屬于通航河道,景觀設計保留了現狀的擋墻和欄桿,并通過種植設計對之加以掩映和裝飾,確保了行人安全。
8 結語
奉浦街道辦事處所轄淀港、橫涇港,其濱河景觀工程改造項目是上海濱河景觀工程改造設計的具體案例,它對于奉浦社區乃至奉賢區,都具有代表性。從項目補充測繪,到方案形成和深化,再到最后的施工圖設計,均遵循生態設計理念,從手法到選材、從豎向到種植、從技術到協調,從環境到社會,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思考,敢于落墨,也得益于甲方、設計、施工、物業、市政管理等多部門協調分工,最終形成優良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51192-2016.公園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 50420-2007(2016年版).城市綠地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 50513-2009(2016年版).城市水系規劃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6.
[4]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T51163-2016.城市綠線劃定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5]武林.城市綠地發展改造——寧波三江六岸啟動段綠地改造工程;[J].上海建設科技,2015(3):53一55.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簡介:胡大勇(1974-),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